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5年  第7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煤系天然气与煤层瓦斯甲烷碳同位素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戚厚发
1985, 7(2): 81-86. doi: 10.11781/sysydz198502081
摘要(608) PDF(350)
摘要:
一般认为,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生气母质的类型和演化程度。即在相同成熟度的条件下,腐殖型母质生成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组成相对的比腐泥型母质生成的天然气为重。其δC13值,前者一般为-20— -30‰,后者为-30— -50‰。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同一成熟度的煤系气藏的天然气与煤层瓦斯,在化学组份和碳同位素组成上有明显的差别。本文试图通过实际资料的分析,对其差异因素及其在天然气普查勘探中的实际意义做一些初步探讨。
东明凹陷早第三纪沉积环境与油气
陈晓东, 郭友
1985, 7(2): 87-97. doi: 10.11781/sysydz198502087
摘要(555) PDF(338)
摘要:
东明凹陷是华北拗陷区南端的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呈北北东向,北窄南宽,面积5000平方公里。凹陷为一早第三纪发育的地堑型断陷盆地。东侧以聊兰断层为界,西侧以长垣断层为界,北与临清地区的等县凹陷毗连,南隔胙城—兰考凸起与中牟凹陷时有相通。具有东部次凹带、西部次凹带、中央隆起带的"两凹一隆"构造格局。中原油田即位于凹陷的北部。
川西北上三叠统海绵点礁群的含油性评价
吴熙纯, 贝丰, 张亮鉴
1985, 7(2): 98-106. doi: 10.11781/sysydz198502098
摘要(566) PDF(387)
摘要:
笔者对四川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卡尼阶汉旺组中已暴露的海绵点礁群作了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室内岩石学、古生态、含油性等初步研究。国内海绵礁产气已在川东南和鄂西南有先例,国外礁产油、气的例子也不少。黄汲清先生从大区域论证四川盆地找油找气的方向时,也提到了这些点礁群。这些点礁群又位于川西北目前石油勘探的目的层内。因此,对川西北上三叠统海绵点礁群的含油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松辽白垩纪湖盆湖水环流与隐蔽油藏勘探
安作相
1985, 7(2): 107-113. doi: 10.11781/sysydz198502107
摘要(588) PDF(339)
摘要:
从众多的地震大剖面分析,松辽盆地的白垩系,尖灭和超覆现象仅在盆地各凹陷的边缘存在,主要为浅湖相的沙滩、沙坝和沙堤等所组成的砂岩透镜体。而这些砂岩透镜体的空间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与湖水的环流密切有关。
湖南锡矿山印支—燕山期构造演化及其在油气普查中的意义
吉让寿
1985, 7(2): 114-123. doi: 10.11781/sysydz198502114
摘要(532) PDF(250)
摘要:
锡矿山地处湘中,位于祁阳弧北(羽乙)内侧,研究锡矿山的构造演化及机制,对进一步揭示湘中地区的构造和祁阳弧的发育、发展有所裨益,对湖南地区寻找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油气藏构造类型是有益的参考。
华南地区地幔热源活动与陆块漂移
张用夏
1985, 7(2): 124-131. doi: 10.11781/sysydz198502124
摘要(1253) PDF(307)
摘要:
在华南及相邻地区广泛出现有各种级别的环形构造,它们是中生代以来深部地幔热源对上部岩石圈,特别是对上地壳塑性基底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型式。通过对环形构造及其有关的岩浆岩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时间的研究,可以了解中生代时期地幔热源的活动情况,这对于研究华南陆块的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陆块漂移都是很有意义的。
我国西北含油区断裂与油气聚集
颜玉贵
1985, 7(2): 132-135. doi: 10.11781/sysydz198502132
摘要(562) PDF(318)
摘要:
众所周知,油气在盆地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们在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及演化时,认识到断裂对油气聚集分布起着控制作用。我国许多含油气盆地内的油气聚集受断裂控制,如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四川气田。西北区的油气分布,与断裂关系更为密切。如克拉马依油田、塔里木盆地西南拗陷、柴达木盆地西部朵斯断陷、酒西盆地老君庙背斜带、陕甘宁盆地西缘马家滩断褶带,其油气聚集分布,无不受断裂控制。
华北紫荆关深断裂影象解译
朴允羲
1985, 7(2): 136-140. doi: 10.11781/sysydz198502136
摘要(623) PDF(286)
摘要:
紫荆关断裂最早由河北省地质局区调队命名于六十年代初期,是指位于河北省太行山东麓易县紫荆关至涞水县白涧地段,向北可延至岑南台,与沿河城断裂相接,向南伸至曲阳县灵山附近,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断裂两侧地层发育和地质发展史有很大区别,故命名之。
豫皖地区平顶山砂岩段地质时代的探讨
欧阳舒, 王仁农
1985, 7(2): 141-147. doi: 10.11781/sysydz198502141
摘要(861) PDF(354)
摘要:
平顶山砂岩段是指广布於豫西等地的石千峰组(相当狭义的孙家沟组)内的次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是豫西等地寻找石炭三叠系煤系的重要标志。自1955年平顶山地质队创名以来,地质部、煤炭部、中科院所属所、队及大专院校等单位地质工作者对该段地层曾多次描述命名(平顶山砂岩、组、段、马头山组,石千峰一段,土门组等),其时代归属(P21—P22—T1?亦较乱。为统一该段地层名称,划定其上、下界限及时代归属,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煤炭部129队在豫西平顶山一带使用绳索钻具钻进,岩芯采取率较高,为研究该段地层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采统地采集了孢粉样,在地层的顶底部(相隔为102.20米)发现了颇为丰富的孢粉化石组合,包括一般认为属於浅海浮游藻类的少量疑源类,为探讨地质时代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鲁西南莱芜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性能初步探讨
周超然, 邵俊林
1985, 7(2): 148-154. doi: 10.11781/sysydz198502148
摘要(582) PDF(220)
摘要:
笔者对莱芜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作了岩石薄片鉴定、铸体薄片观察、压汞法孔隙结构分析、煤油饱和法孔隙度测定及气体渗透率测定。根据这些分析资料,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储集性能进行了探讨,现简述如下。
岩石芳烃中苝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佟鼎勋, 刘竟文, 张微航
1985, 7(2): 155-160. doi: 10.11781/sysydz198502155
摘要(660) PDF(268)
摘要:
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的方法,进行陆相油源及含油气盆地有机质沉积环境等研究中,岩石芳烃组份中(艹北)的地球化学特征,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重视,国内已见有这方面的报导。有关(艹北)的分离和测定,曾有人使用薄层法,先从芳烃组份中制备出"(艹北)"馏份,然后再用紫外或荧光光谱法测定(艹北)的含量。但是,由于薄层板效所限,使得"(艹北)"馏份中尚存其他化合物,直接影响了定量分析。为此,我们在芳烃组份分离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对岩石芳烃中(艹北)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研究。
简易显微光度计的组装
刘崇保
1985, 7(2): 161-166. doi: 10.11781/sysydz198502161
摘要(546) PDF(271)
摘要:
在对生油岩研究中,我们自行组装了一台"简易显微光度计"(图1),通过反复调试和试样测试,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测量精度,均与MPV—3基本一致(表1)。既满足了科研和生产的需要,又节约了大量资金。显微光度计是精密度极高的光电仪器,现就其几个主要技术问题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