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二连中生代盆地群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

王冰

王冰. 二连中生代盆地群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J]. 石油实验地质, 1990, 12(1): 8-20. doi: 10.11781/sysydz199001008
引用本文: 王冰. 二连中生代盆地群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J]. 石油实验地质, 1990, 12(1): 8-20. doi: 10.11781/sysydz199001008
Wang Bing.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 GEOLOGY AND HYDROCARBON FOR MESOZOIC ERLIAN BASINS[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1990, 12(1): 8-20. doi: 10.11781/sysydz199001008
Citation: Wang Bing.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 GEOLOGY AND HYDROCARBON FOR MESOZOIC ERLIAN BASINS[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1990, 12(1): 8-20. doi: 10.11781/sysydz199001008

二连中生代盆地群构造地质特征与油气

doi: 10.11781/sysydz199001008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 GEOLOGY AND HYDROCARBON FOR MESOZOIC ERLIAN BASINS

  • 摘要: 二连中生代盆地群基底为晚古生代褶皱带,在西伯利亚与中朝古板块多次裂解和闭合过程中分裂出众多的"古地体"。中、下石炭统及下二叠统为陆表海建造,在总体为韧性褶皱带中包裹有"脆性地块",故其刚度不一,且固结程度低,对中生代陆相盆地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中生代本区未形成统一的汇水盆地,盆岭结构显著,以盆地群面貌出现。经历了挤压隆升、拉张裂陷和挤压抬升三个演化阶段。断陷发育的伸展率仅达20%,后改造作用强烈。盆地(断陷)可分为同生与后生二大类六个亚类,二级构造带可分为七种成因类型,它们各具不同的演化历史,对油气的生成、聚集、保存具有明显差异。

     

  • [1] 任纪舜、姜春发等,1980,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科学出版社.
    [2] 刘长安,1979,试谈蒙古-鄂霍茨克海带古板块构造的基本特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第2期.
    [3] 苏蒙地质科学研究队,王集源等译,1980,蒙古地质基本问题,地质出版社.
    [4] 内泉古自治区地层编写组,1978,华北地区区域地层表,地质出版社.
    [5] 谭敏,1987,论典状盆地的成因.地球科学一武汉地质学院学报,12卷1期.
    [6] 谭试典、易炽昌等,1982,论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掀斜断块,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第3卷,科学出版社.
    [7] 徐杰、洪汉净等,1986,华北平原新生代裂谷盆地的演化及运动学特征,现代地壳运动研究(1),地震出版社.
    [8] 王冰,1988,二连盆地中区凹陷含油远景评价.古潜山,第3期.
    [9] 王冰、高增海等,1986,二连盆地局部构造成因类型及其特征,石油地及地质,2卷1期.
    [10] 王冰、高增海,1987,二连盆地二级(构造)带成因类型及其聚油条件分析,华北石油勘探与开发(古潜山),第2期.
    [11] 马杏垣,刘和甫等,1983,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地质学报,第1期.
    [12] 谭试典、王冰,1988,中国东部裂谷型盆地的重力构造,石油与天然气地质,9卷2期.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23
  • HTML全文浏览量:  63
  • PDF下载量:  42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8-02-08
  • 刊出日期:  1990-0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