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关于无机生油理论的思考

张景廉 曹正林 张宁 朱炳泉 张平中 王大锐

张景廉, 曹正林, 张宁, 朱炳泉, 张平中, 王大锐. 关于无机生油理论的思考[J]. 石油实验地质, 1999, 21(1): 8-11.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08
引用本文: 张景廉, 曹正林, 张宁, 朱炳泉, 张平中, 王大锐. 关于无机生油理论的思考[J]. 石油实验地质, 1999, 21(1): 8-11.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08
Zhang Jinglian, Cao Zhenlin, Zhang Ning, Zhu Bingquan, Wang Darui, . THINKING OF INORGANIC ORIGIN THEORY ON PETROLEUM[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1999, 21(1): 8-11.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08
Citation: Zhang Jinglian, Cao Zhenlin, Zhang Ning, Zhu Bingquan, Wang Darui, . THINKING OF INORGANIC ORIGIN THEORY ON PETROLEUM[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1999, 21(1): 8-11.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08

关于无机生油理论的思考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0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景廉 男 57岁 副教授 油气地球化学

THINKING OF INORGANIC ORIGIN THEORY ON PETROLEUM

  • 摘要: 本文讨论了干酪根热解理论的困惑,论述了沥青、干酪根中Pb-Sr-Nd同位素的新证据,Pb-Sr-Nd同位素数据不支持沥青与干酪根同源,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沥青更多来自下地壳与上地幔,而原油中有机硅化合物的发现更进一步证实了它们更可能来自地壳深部,通过无机反应合成而生成.本文还提出有机质(及煤)加深部无机氢气的液化(或汽化)的生油(气)假设.本文指出,碳同位素作为油气物源判识需慎重对待.今天面对油气勘探的严峻局势,需重新认识油气无机生成理论.

     

  • [1] 王先彬.地球深部来源的天然气.科学通报,1982,17:1069~1071
    [2] 王先彬编著.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48~55
    [3] 朱英.地壳深大断裂和油气聚集,见朱夏主编:中国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48~54
    [4] 陈荫祥.从深部地质结构着眼,开发塔里木油气资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5,6(增刊):34~35
    [5] 符晓.开展深源成油油气藏的研究.石油实验地质,1988,10(2):102~105
    [6] 符晓.探索无机成因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兼论四川盆地西部找油方向.石油实验地质,1987,9(3):211~217
    [7] 张子枢.地球深源气研究概述.天然气地球科学,1992,3:11~14
    [8] 朱起煌.石油成因研究中无机合成假说新思路.石油地质与实验,1990,3:64~73
    [9] 朱起煌.从人造石油合成法到石油成因新假说.石油知识,1991,1
    [10] 陈沪生.发展直接找油气化探方法的战略意义.石油物探,1992,2
    [11] 陈沪生.积极开展无机成因油气领域的调查.石油实验地质,1998,20(1):1~4
    [12] 罗志立编著.地裂运动与中国油气分布.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146
    [13] 张恺著.中国大陆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评价.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307
    [14] 张恺著.板块构造与油气成因二元论.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224
    [15] 杜乐天.地球的五个气圈与氢烃资源.铀矿地质,1993,5:257~264
    [16] 杜乐天著.烃碱流体的地球化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552
    [17] 李扬鉴,张星亮,陈延成著.大陆层控构造导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82
    [18] 霍明远,杨华.中介构造与次洋盆演化——以南海为例.海洋科学,1991,13(4):519~530
    [19] 戴金星,宋岩,戴春森等著.中国东部无机成因气及其气藏形成条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98
    [20] 郭占谦,王先彬.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气探讨.中国科学,1994,24(3):303~309
    [21] 库德良采夫H A,克鲁泡特金P H著.(赵霞飞等译),反对石油有机起源假说.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198
    [22] Porfirev V B.Inorganic origin of petroleum.AAPG Bulletin,1974,58:3~33
    [23] 张景廉.地质催化反应在成烃过程中的意义.天然气地球科学,1992,2:272~283
    [24] 张景廉,张平中.黄铁矿对有机成烃的催化作用探讨.地球科学进展,1996,11(3):282~287
    [25] 魏俊超,胡伯良,钱吉盛.有机地球化学的某些进展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石油地质学译文集,第三集.北京:科学出版,1976,88~103
    [26] 张景廉,朱炳泉,张平中等.新疆克拉玛依乌尔禾沥青脉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中国科学,1997,27(4):325~330
    [27] 张景廉,朱炳泉,张平中等.塔里木盆地干酪根、沥青的Pb-Sr-Nd同位素体系及其成因演化.地质科学,1998,33(3)
    [28] Dow W G.Kerogen studies an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s.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1997,17(2):97~99
    [29] 张景廉,朱炳泉,张平中等.地壳的新的地球物理模型与石油的无机合成说.地球物理学进展,1997,12(4):91~99
    [30] 张景廉,张平中等.油气无机成因学说研究的新进展.地球科学进展,1998,13(1):44~50
    [31] 张景廉.试论有机地球化学与无机地球化学的结合问题.中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新近展(欧阳自远主编).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222~223
    [32] Zhang Jinglian,Zhu Bingquan,Chen Yixian et al.Pb、Sr isotopic study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in Liaohe Basin.China Oil & Gas,1998,5
    [33] 陶著主编.煤化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114~121,222~228
    [34] 熊寿生,卢培德.火山喷溢-喷流活动与半无机成因天然气的形成和类型.石油实验地质,1996,18(1):13~35
    [35] 张世英,张景廉,张平中.胜利油田弧岛原油中有机硅化合物的发现及石油地质意义.沉积学报,1997,15(1):7~12
    [36] 张景廉,张平中,王大锐.碳同位素与油气物源示踪.地质地球化学,1998,26(2):63~69
    [37] 朱炳泉,常向阳,王慧芬.华南-扬子地球化学边界及其对超大型矿床形成的控制.中国科学(B辑),1995,25(9):1004~1008
    [38] 朱炳泉,常向阳,邱华宁.同位素地球化学急变带的形成机制与形成时代.地球学报,1997,18(增刊):3~5
    [39] 朱炳泉.地球化学急变带对中国南方油气勘探的思考.海相油气地质,1997,2(4):1~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15
  • HTML全文浏览量:  97
  • PDF下载量:  109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8-04-26
  • 刊出日期:  1999-0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