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特征

周荔青 张淮

周荔青, 张淮.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24(6): 483-489. doi: 10.11781/sysydz200206483
引用本文: 周荔青, 张淮.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24(6): 483-489. doi: 10.11781/sysydz200206483
ZHOU Li-qing, ZHANG Huai.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POOL-FORMING SYSTEMS IN THE MARINE RESIDUAL BASINS OF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2, 24(6): 483-489. doi: 10.11781/sysydz200206483
Citation: ZHOU Li-qing, ZHANG Huai.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POOL-FORMING SYSTEMS IN THE MARINE RESIDUAL BASINS OF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2, 24(6): 483-489. doi: 10.11781/sysydz200206483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特征

doi: 10.11781/sysydz20020648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周荔青(1964- ),男(汉族),福建莆田人,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分析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E122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POOL-FORMING SYSTEMS IN THE MARINE RESIDUAL BASINS OF CHINA

  • 摘要: 该文从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地区、滇黔桂地区等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研究出发,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相关。这些盆地具有以下特征:a)原型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控制主力烃源岩的类型与分布;b)受原型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控制形成3类有效生储盖组合;c)后期构造作用控制残留盆地晚期生烃中心;d)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形成的继承性大型古隆起是主要油气运移指向区;e)古生界生烃区的生烃高峰期与圈闭形成期必须形成有机的配置;f)后期构造改造适中,既要有适当挤压隆升,形成必要的储集空间、圈闭和运移动力,使油气富集,又要不破坏油气藏;g)在经历后期构造改造后,盆地的晚期生烃及晚期油气运移受改造后的构造格局控制。

     

  • [1] 戴金星,王庭斌,宋岩,等.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81-100.
    [2] 张渝昌,等.中国含油气盆地原型分析[A].康玉柱,康志宏,汤良杰.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和原型迭加控油[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231-260.
    [3] 张渝昌,等.中国含油气盆地原型分析[A].李龙云.鄂尔多斯盆地迭加和古生界油气勘探[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262-293.
    [4] 张渝昌,等.中国含油气盆地原型分析[A].孙明珠,胡居文,冯良才,等.华北地区原型盆地分析和油气前景[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333-355.
    [5] 丘东洲.中国晚元古生代至三叠纪海相生油岩与生油潜力[J].石油实验地质,1982,4(4):269-275.
    [6] 张渝昌,等.中国含油气盆地原型分析[A].郭正吾,殷建棠,安凤山.四川盆地形成、演化及成藏系统[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295-317.
    [7] 曾宪斌.中国主要气区海相沉积层序特点与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4):325-331.
    [8] 徐修国.主因子分析在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1979,1(1):39-43.
    [9] 陈宗清.展望四川地区海相地层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前景[J].石油实验地质,1986,8(4):301-310.
    [10] 唐飞龙.中扬子区海相地层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1994,16(4):366-372.
    [11] 张渝昌,等.中国含油气盆地原型分析[A].李道琪.苏北及下扬子区盆地分析[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358-372.
    [12] 蔡立国,等.塔河油田及邻区地层水成因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02,24(1):57-61.
    [13] 孙肇才,等.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总体成生规律的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1991,13(1):27-34.
    [14] 左献琼.南盘江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的热演化特征和油气勘探前景[J].石油实验地质,1989,11(1):56-62.
    [15] 马清峰,等.跨世纪的中国石油天然气产业[A].梁兴.楚雄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与勘探目标选择[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98-407.
    [16] 孙肇才,等.板内形变与晚期次生成藏—扬子区海相油气总体形成规律[J].石油实验地质,1991,13(2):107-1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61
  • HTML全文浏览量:  54
  • PDF下载量:  38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2-05-25
  • 修回日期:  2002-12-01
  • 刊出日期:  2002-1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