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

李丕龙 张善文 宋国奇 肖焕钦 王永诗

李丕龙, 张善文, 宋国奇, 肖焕钦, 王永诗. 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J].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26(1): 3-10. doi: 10.11781/sysydz200401003
引用本文: 李丕龙, 张善文, 宋国奇, 肖焕钦, 王永诗. 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J].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26(1): 3-10. doi: 10.11781/sysydz200401003
Li Pi-long, ZHANG Shan-wen, SONG Guo-qi, XIAO Huan-qin, WANG Yong-shi. FORMING MECHANISM OF SUBTLE OIL POOLS IN FAULT BASINS——TAKING THE JIYANG DEPRESSION OF THE BOHAIWAN BASIN AS AN EXAMPLE[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4, 26(1): 3-10. doi: 10.11781/sysydz200401003
Citation: Li Pi-long, ZHANG Shan-wen, SONG Guo-qi, XIAO Huan-qin, WANG Yong-shi. FORMING MECHANISM OF SUBTLE OIL POOLS IN FAULT BASINS——TAKING THE JIYANG DEPRESSION OF THE BOHAIWAN BASIN AS AN EXAMPLE[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4, 26(1): 3-10. doi: 10.11781/sysydz200401003

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

doi: 10.11781/sysydz200401003
基金项目: 中国石化"十条龙"项目(P0101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5A0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丕龙(1963- ),男(汉族),山东济南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勘探与管理工作.

  • 中图分类号: TE121.3

FORMING MECHANISM OF SUBTLE OIL POOLS IN FAULT BASINS——TAKING THE JIYANG DEPRESSION OF THE BOHAIWAN BASIN AS AN EXAMPLE

  • 摘要: 该文从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主线,系统分析了以断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构造运动对沉积(储层)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断陷盆地"断坡控砂"模式;研究了断陷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构成要素,提出了"网毯式"、"T-型"、"阶梯型"和"裂隙型"输导体系及其空间构成的复式输导关系;系统分析了"相"、"势"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及耦合关系,提出了"相势控藏"的理论认识。

     

  • [1] 帅德福,等.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六,胜利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 郭元岭,等.济阳坳陷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特点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3):33-35.
    [3] 姜在兴,李华启,等.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4] 邓宏文,王洪亮,祝永军,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5] 林畅松,潘元林,肖建新,等."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25(3):260-264.
    [6] 孔凡仙.东营凹陷北带砂砾岩扇体勘探技术与实践[J].石油学报,2000,21(6):27-31.
    [7] 赵澄林、张善文、袁静,等.胜利油区沉积储层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8] 孙龙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沉积体系及隐蔽油气藏[J].新疆石油地质,2000,21(2).
    [9] 王秉海,钱凯.胜利油区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100-159.
    [10] 张照录,王华,杨红.含油气盆地的输导体系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21(2): 133-135.
    [11] 张善文,王永诗,石砥石,等.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列[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1):1-8.
    [12] 邹华耀,侯读杰,等.断层在油气二次运移中的作用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8(1):7-13.
    [13] 付广,李玉喜,等.断层垂向封闭油气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天然气工业,1997,17(6): 22-25.
    [14] 李明诚.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27-28.
    [15] 曾溅辉,王洪玉.输导层和岩性圈闭中石油运移和聚集模拟试验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24(2):193-196.
    [16] 刘兴材,钱凯,吴世祥.东营凹陷油气场环对应分布论[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17(3):185-190.
    [17] 李丕龙,姜在兴,马在平,等.东营凹陷储集体与油气分布[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7
    [18] 李丕龙.断陷湖盆油气聚集模式及其动力学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2000,24(4):26-2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76
  • HTML全文浏览量:  47
  • PDF下载量:  55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1-01
  • 刊出日期:  2004-0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