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储层微观动态模型研究

徐守余 李卫成

徐守余, 李卫成. 储层微观动态模型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26(4): 397-400. doi: 10.11781/sysydz200404397
引用本文: 徐守余, 李卫成. 储层微观动态模型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26(4): 397-400. doi: 10.11781/sysydz200404397
XU Shou-yu, LI Wei-cheng. STUDY ON THE DYNAMIC MICROMODEL OF RESERVOIRS[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4, 26(4): 397-400. doi: 10.11781/sysydz200404397
Citation: XU Shou-yu, LI Wei-cheng. STUDY ON THE DYNAMIC MICROMODEL OF RESERVOIRS[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4, 26(4): 397-400. doi: 10.11781/sysydz200404397

储层微观动态模型研究

doi: 10.11781/sysydz200404397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GA605A-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04E704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徐守余(1968- ),男(汉族),江苏东台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油藏描述及油气地质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中图分类号: TE122.2

STUDY ON THE DYNAMIC MICROMODEL OF RESERVOIRS

  • 摘要: 长期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流体长期对储集层进行浸泡、驱动,使得整个储集层的众多微观孔隙与喉道相互连通的极其微小的空间范围内动态改变,岩石骨架、孔喉网络、粘土矿物等方面都发生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影响了地下剩余油的分布。该文针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储层,从岩石骨架、孔喉网络、粘土矿物3方面分析并建立了储层微观动态模型,研究了微观变化与剩余油的关系。研究认为这些变化是动态的、持续发生的,使得剩余油的分布更加复杂。

     

  • [1] 俞启泰.注水油藏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的三大富集区[J].石油学报,2000,21(2):45~50.
    [2] 徐安娜,穆龙新,裘怿楠.我国不同沉积类型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5):41~44.
    [3] 胡雪涛,李允.随机网络模拟研究微观剩余油分布[J].石油学报,2000,21(4):46~51.
    [4] 朱九成,郎兆新,黄延章.指进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物理模拟[J].新疆石油地质,1998,19(2):154~158.
    [5] 尹太举.复杂断块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预测[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3):267~272.
    [6] 杨家福.胜坨油田砂体沉积类型与储层特征[J].石油学报,1988,9(2):43~56.
    [7] 徐守余,李红南.储集层孔喉网络场演化规律和剩余油分布[J].石油学报,2003,24(4):48~53.
    [8] 罗明高.定量储层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130~147.
    [9] 徐守余.渤海湾盆地胜坨油田二区储层微观渗流场演化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4):381~38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55
  • HTML全文浏览量:  117
  • PDF下载量:  40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11-27
  • 修回日期:  2004-07-14
  • 刊出日期:  2004-07-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