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

马永生 傅强 郭彤楼 杨凤丽 周祖翼

马永生, 傅强, 郭彤楼, 杨凤丽, 周祖翼.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27(5): 455-461. doi: 10.11781/sysydz200505455
引用本文: 马永生, 傅强, 郭彤楼, 杨凤丽, 周祖翼.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27(5): 455-461. doi: 10.11781/sysydz200505455
Ma Yongsheng, Fu Qiang, Guo Tonglou, Yang Fengli, Zhou Zuyi. POOL FORMING PATTERN AND PROCESS OF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THE PUGUANG GAS FIELD,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5, 27(5): 455-461. doi: 10.11781/sysydz200505455
Citation: Ma Yongsheng, Fu Qiang, Guo Tonglou, Yang Fengli, Zhou Zuyi. POOL FORMING PATTERN AND PROCESS OF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THE PUGUANG GAS FIELD,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5, 27(5): 455-461. doi: 10.11781/sysydz200505455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

doi: 10.11781/sysydz20050545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马永生(1961- ),男,内蒙古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综合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E122.3

POOL FORMING PATTERN AND PROCESS OF THE UPPER PERMIAN-LOWER TRIASSIC, THE PUGUANG GAS FIELD,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CHINA

  • 摘要: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随着普光1井、2井在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中喷出高产工业天然气流,发现了四川盆地有史以来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田——普光气田。研究表明,普光气田主要以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形成的礁滩和白云岩组合以及三叠系飞仙关组浅海开阔台地相沉积的粒屑滩、鲕粒滩为储层,后期埋藏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天然气主要来自中下寒武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烃源岩。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运动都对普光古圈闭及油气藏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普光气藏属于构造—岩性复合孔隙型气藏,其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经历了原生油藏阶段、气藏阶段和改造定型阶段。普光气田的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对广大川东北地区勘探类似天然气藏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 [1] 韩应钧,丁玉兰.大巴山南缘中岗岭-黑楼门剪切断裂带的识别及其勘探实践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2,13(1):67~73.
    [2] 龙胜祥,增涛.四川盆地东北地区P-T2天然气资源评价[J].石油实验地质,1996,18(2):155~159.
    [3] 戴金星.四川盆地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2):115~120.
    [4] 刘光祥.川东北及川东区天然气成因类型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02,24(6):512~516.
    [5] 王金琪.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纪念黄汲清先生百岁诞辰[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2):115~120.
    [6] 成艳,陆正元.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区天然气保存条件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3):218~221.
    [7] 张静,王一刚.四川宣汉河口地区飞仙关早期碳酸盐蒸发台地边缘沉积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3,23(3):19~22.
    [8] 杨雨,曾云贤.川东北部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对鲕滩储层分布的控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2,25(3):1~9.
    [9] 彭平,文敏,孟琳.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沉积模式对储层展布特征的影响[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4,27(2):5~10.
    [10] 杨家静,周国源.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J].沉积学报,2002,20(2):349~353.
    [11] 刘划一,张静.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形成条件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1,24(2):30~3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91
  • HTML全文浏览量:  89
  • PDF下载量:  70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8-09
  • 修回日期:  2005-09-09
  • 刊出日期:  2005-09-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