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成藏模式研究

蔡立国 饶丹 潘文蕾 张欣国

蔡立国, 饶丹, 潘文蕾, 张欣国.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成藏模式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27(5): 462-467. doi: 10.11781/sysydz200505462
引用本文: 蔡立国, 饶丹, 潘文蕾, 张欣国.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成藏模式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27(5): 462-467. doi: 10.11781/sysydz200505462
Cai Liguo, Rao Dan, Pan Wenlei, Zhang Xinguo. THE EVOLUTION MODLE OF THE PUGUANG GAS FIELD IN NORTHEAST OF SICHUA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5, 27(5): 462-467. doi: 10.11781/sysydz200505462
Citation: Cai Liguo, Rao Dan, Pan Wenlei, Zhang Xinguo. THE EVOLUTION MODLE OF THE PUGUANG GAS FIELD IN NORTHEAST OF SICHUA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5, 27(5): 462-467. doi: 10.11781/sysydz200505462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成藏模式研究

doi: 10.11781/sysydz20050546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蔡立国(1956- ),男(汉族),福建龙海人,博士,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盆地构造分析、油气保存及评价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E122.3

THE EVOLUTION MODLE OF THE PUGUANG GAS FIELD IN NORTHEAST OF SICHUAN

  • 摘要: 普光气藏天然气常规组成呈甲烷含量高、乙烷和丙烷等重烃含量低的组份特征,干燥系数C1/(C1—C5)介于0.989 6~0.999 6之间,明显属晚期裂解干气类型。普光古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下志留统以及二叠系有效烃源岩,现今气藏气源主要来自古油藏原油的二次裂解以及下志留统、二叠系源岩干酪根的热裂解,现存沥青对普光气藏也有一定的贡献。普光气藏储集层主要发育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三段及上二叠统长兴组上部,为溶孔白云岩、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含砾屑鲕粒白云岩及糖粒状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属层状孔隙溶孔型储层。气藏盖层主要为该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四段及其上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层,构成了本区良好保存条件的重要因素。普光气藏属于构造—岩性复合气藏,气藏存在3期烃类流体注入;成藏模式可归纳为"多期成藏,油气转化,晚期定位"。

     

  • [1] 戴金星,夏新宇,卫延等.四川盆地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2):115~121.
    [2] 刘光祥,陶静源,潘文蕾等.川东北及川东区天然气成因类型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02,24(6):512~576.
    [3] 赵孟军,卢双舫.原油二次裂解——天然气重要的生成途径[J].地质论评,2000,46(6):646~650.
    [4] 张景廉,朱炳泉,涂湘林等.关于沥青成因探讨[J].海相油气地质,1997,2(4):.
    [5] 王金琪.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2):115~120.
    [6] 王大锐.油气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295.
    [7] 孟卫红.碳同位素组成异常的天然气成因探讨——以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6):583~589.
    [8] 张义纲,陈彦华,陆嘉炎.油气运移及其聚集成藏模式[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7.123.
    [9] 谈彩萍.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古地温梯度的探讨——以苏北盆地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增刊):610~613.
    [10] 刘小平,徐健,杨立干.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聚研究中的应用——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1):94~99.
    [11] 郝石生,黄志龙,杨家琦.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及其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3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53
  • HTML全文浏览量:  70
  • PDF下载量:  56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6-29
  • 修回日期:  2005-08-05
  • 刊出日期:  2005-09-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