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油气化探精查中的矿置异常特征与模式识别

赵克斌 孙长青

赵克斌, 孙长青. 油气化探精查中的矿置异常特征与模式识别[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27(5): 539-543. doi: 10.11781/sysydz200505539
引用本文: 赵克斌, 孙长青. 油气化探精查中的矿置异常特征与模式识别[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27(5): 539-543. doi: 10.11781/sysydz200505539
Zhao Kebin, Sun Changqing. FEATURES OF ANOMALIES RELATED TO RESERVOIR AND ANOMALY PATTERN RECOGNITION IN INTENSIVE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5, 27(5): 539-543. doi: 10.11781/sysydz200505539
Citation: Zhao Kebin, Sun Changqing. FEATURES OF ANOMALIES RELATED TO RESERVOIR AND ANOMALY PATTERN RECOGNITION IN INTENSIVE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5, 27(5): 539-543. doi: 10.11781/sysydz200505539

油气化探精查中的矿置异常特征与模式识别

doi: 10.11781/sysydz20050553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克斌(1964- ),男(汉族),湖北公安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应用和管理工作.

  • 中图分类号: TE132.4

FEATURES OF ANOMALIES RELATED TO RESERVOIR AND ANOMALY PATTERN RECOGNITION IN INTENSIVE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 摘要: 油气化探精查是近年来开发完善的新技术,一般采用高密测网、轻烃检测新技术及非常规数值处理技术研究近地表烃类组成和分布特征,评价圈闭的含油气性或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化探精查矿置异常特征总体上属顶端晕类型,主要表现为复杂的块、环结合状,油田内外轻烃组构具有内重外轻的分异特征,烃类组分(特别是重组分)的浓集中心与深部油气聚集体具有较好的对应性。油气化探精查工作中应谨慎"圈环",重视对异常特征的研究,并借助物化探多参数综合判别、分形理论、神经网络等评价技术进行含油气性预测,提高油气化探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以HBG油田为例,采用3层BP神经网络技术对化探精查异常进行模式识别,预测的有利部位得到钻探证实,表明在矿置异常识别和评价时,采用浓度异常提取与模式识别类异常评价技术相结合进行含油气性预测是可行且有效的。

     

  • [1] 刘崇禧,程军,赵克斌等.油田开发中的化探精查技术[J].石油学报,2001,22(2):62~65.
    [2] 夏响华,程同锦,任春等.论油气化探精查技术及其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3,27(5):366~368.
    [3] 张建国,周江,李长宏等.化探精查在南阳凹陷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河南石油,1998,(3):10~12.
    [4] 刘崇禧,程军,赵克斌.不同勘查阶段油气化探异常的地质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2):42~45.
    [5] 程军,赵克斌.化探在油气勘查中的作用与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02,24(2):158~163.
    [6] 赵克斌,孙长青.油气化探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6):574~579,584.
    [7] Tedeseo S A.Surface Geochemistry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M].New York:Champan & Hall,1995.35~72.
    [8] 蒋涛,夏响华,陈浙春.地球化学烃场效应的探讨及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3):290~294.
    [9] 刘崇禧,赵克斌,余刘应等.中国油气化探40年[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34~38.
    [10] 赵克斌,孙长青,陈昕华.烃类垂向微运移及近地表地球化学效应[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4):99~101.
    [11] 程军,刘崇禧,赵克斌等.油气垂向微运移的证据及特点[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21(3):236~240.
    [12] 石广仁.地学中的计算机应用新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47~61.
    [13] 郭少斌,刘庆海.非震物化探综合信息油气预测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1):71~73,84.
    [14] 吴冲龙,刘海滨,毛小平等.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人工神经网络模拟[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2):203~2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64
  • HTML全文浏览量:  75
  • PDF下载量:  42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5-02
  • 修回日期:  2005-07-27
  • 刊出日期:  2005-09-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