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

周杰 庞雄奇 李娜

周杰, 庞雄奇, 李娜.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28(1): 59-64. doi: 10.11781/sysydz200601059
引用本文: 周杰, 庞雄奇, 李娜.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28(1): 59-64. doi: 10.11781/sysydz200601059
Zou Jie, Pang Xiongqi, Li Na.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 FOR THE LOWER TERTIARY RESOURCE ROCKS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THE BOHAIWAN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6, 28(1): 59-64. doi: 10.11781/sysydz200601059
Citation: Zou Jie, Pang Xiongqi, Li Na.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 FOR THE LOWER TERTIARY RESOURCE ROCKS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THE BOHAIWAN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6, 28(1): 59-64. doi: 10.11781/sysydz200601059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

doi: 10.11781/sysydz200601059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2001BA6050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周杰(1978- ),男(汉族),安徽舒城人,硕士,主要从事油气资源评价、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E122.1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 FOR THE LOWER TERTIARY RESOURCE ROCKS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THE BOHAIWAN BASIN

  • 摘要: 烃源岩在埋藏演化过程中发生排烃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其生烃潜力不断减小,反之也可利用烃源岩在演化过程中生烃潜力的变化规律来模拟其排烃特征。利用综合热解参数———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在热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源岩的排烃门限,并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烃源岩在各演化阶段的排烃率、排烃速率及排烃效率。由于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指数差别很大,在实际应用时应对不同类型源岩,含不同有机质类型的源岩进行区分。将此方法应用于济阳坳陷下第三系,发现油页岩和暗色泥岩具有不同的排烃特征,油页岩的排烃门限比暗色泥岩浅,排烃率也较高。

     

  • [1] 李明诚.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第2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350.
    [2] Lafargue E.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J].Org Geochem,1990,16(1):12~131.
    [3] 王秉海,钱凯.胜利油区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1~184.
    [4] 李明诚,李伟.油气聚集量模拟的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6):36~39.
    [5] 石广仁.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方法[M].第2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242.
    [6] 罗佳强.齐波夫定律在济阳坳陷最终探明储量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3):318~320.
    [7] 周总瑛.成因法与统计法油气资源评价对比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1):67~73.
    [8] 庞雄奇.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1~270.
    [9] 邬立言.生油岩热解快速定量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149.
    [10] 蒂索B P,威尔特D H.石油形成和分布[M].郝石生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1~362.
    [11] 庞雄奇.含油气盆地地史、热史、生留排烃史数值模拟研究与烃源岩定量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160.
    [12] 谢锐杰.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特征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5):427~431.
    [13] 胜利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六)胜利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14] 罗佳强,沈忠民.油页岩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石油资源评价中的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2):164~168.
    [15] 张林晔,孔祥星,张春荣.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意义[J].地球化学,2003,32(1):35~42.
    [16] 张林晔,张守春,黄开权.半咸水湖相未熟油成因机理模拟实验研究[J].科学通报,1999,44(4):361~368.
    [17] 周杰.烃源岩排烃特征研究新方法及其在济阳坳陷的应用[D]:[学位论文].北京:石油大学,2002.
    [18] 周杰,庞雄奇.一种生、排烃量计算方法探讨与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1):24~27.
    [19] 周小进.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二段未熟-低熟油勘探潜力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5):457~461.
    [20] 王铁冠.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与分布[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1~24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79
  • HTML全文浏览量:  102
  • PDF下载量:  4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10-30
  • 修回日期:  2006-01-10
  • 刊出日期:  2006-01-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