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评价体系

肖焕钦 郭元岭

肖焕钦, 郭元岭. 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评价体系[J].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1): 98-102. doi: 10.11781/sysydz200801098
引用本文: 肖焕钦, 郭元岭. 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评价体系[J].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1): 98-102. doi: 10.11781/sysydz200801098
Xiao Huanqin, Guo Yuanl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8, 30(1): 98-102. doi: 10.11781/sysydz200801098
Citation: Xiao Huanqin, Guo Yuanl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8, 30(1): 98-102. doi: 10.11781/sysydz200801098

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评价体系

doi: 10.11781/sysydz20080109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肖焕钦(1964- ),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勘探综合研究及管理工作.E-mail:XHQ@slof.com.

  • 中图分类号: TE132.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 摘要: 对于石油公司来讲,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前储量需要,又不影响今后油气储量增长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表现出客观必要性、主观能动性、时效性以及利益协调性等4方面的基本特征.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勘探队伍、环境、资源、储量增长等4项要素在实现储量持续性增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的总和.对勘探队伍工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资源条件保障能力、储量增长能力等4个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评价体系.实现勘探的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储备好充足的后备资源,也就是,既要有充足的近期可升级并有经济效益的低级别储量,又要有保证勘探长期发展的勘探领域;同时要有超前性的科技创新.

     

  • [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之佳,柯金良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2
    [2] 宋桂苓.对可持续发展形成历史的回顾[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281~282
    [3] 余际从,石云龙,雷涯邻.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石油天然气安全战略[J].资源·产业,2002,(6):50~52
    [4] 赵旭东.石油资源定量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143~178
    [5] 田在艺,徐旺,张传淦等.愿翁文波院士的预测事业能继续发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6):105~106
    [6] 翟光明.21世纪中国石油工业将持续发展(上、下)[J].石油企业管理,2001,(3):7~9,(4):17~18
    [7] 何东滔,张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1):52~54,110
    [8] 余敬,俞良蒂.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统计与决策,2002,(1);21
    [9] 刘兴材,杨申镳.济阳复式油气区大油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25(2):276~284
    [10] 李丕龙,庞雄奇.隐蔽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勘探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2~16
    [11] 王友启,汤达祯.潜山圈闭成藏特征及地质风险评价: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2):147~151
    [12] 郭元岭,蒋有录,赵乐强等.济阳坳陷预探井失利地质原因分析[J].石油学报,2005,26(6):52~56
    [13] 张善文."跳出框框"是老油区找油的关键[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1):12~14
    [14] 郭元岭.油气勘探工作运行质量评价方法初探[J].中国石油勘探,2007,12(3):69~71
    [15] 郭元岭.对油气勘探开发-体化工作方式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5,(22):22~25
    [16] 吕希学.油气勘探成效与勘探水平关系初步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4):1~53
    [17] 郭元岭,宗国洪,赵乐强等.中国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规律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01,6(2):16~19
    [18] 王果寿,缪九军,陆建林等.渤海湾盆地济阳-临清东部煤系烃源岩形成环境[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4):325~329
    [19] 方小东,郭元岭,胡兴中.油气勘探状态评价新方法[J].河南石油,2005,106(6):6~8,12
    [20] 傅瑞军,郭元岭.探明储量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4):14~15
    [21] 周总瑛,白森舒,何宏.成因法与统计法油气资源评价对比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1):67~73
    [22] Pratt w E.Toward a philosophy of oil finding[J].AAPG Bulletin,1952,36(12):2231~2236
    [23] 王启民.发扬铁人精神、强化科技创新,努力实现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J].科协论坛,2001,16(7):70~7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93
  • HTML全文浏览量:  83
  • PDF下载量:  41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6-13
  • 修回日期:  2007-12-04
  • 刊出日期:  2008-01-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