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永生,郭旭升,郭彤楼,等.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J].地质论评,2005,51(4):477-480.
|
[2] |
马永生.四川盆地普光大气田的发现与勘探[J].海相油气地质,2006,11(2):35-40.
|
[3] |
马永生,蔡勋育,李国雄.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J].地质学报,2005,79(6):858-865.
|
[4] |
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等.四川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J].地学前缘,2006,13(2):234-248.
|
[5] |
张水昌,朱光有,陈建平,等.四川盆地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大型气田群气源探讨[J].科学通报,2007,52(增刊Ⅰ):86-94.
|
[6] |
阮天键.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探[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
[7] |
刘崇禧,赵克斌,余刘应,等.中国油气化探40年[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21-33.
|
[8] |
赵克斌,孙长青.油气化探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6):574-579.
|
[9] |
程军,孙长青,赵克斌.寻找天然气的化探技术与方法[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8,21(2):15-18.
|
[10] |
李广之,袁子艳,胡斌.顶空气技术在天然气化探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2007(6):47-50.
|
[11] |
孙长青,赵克斌,陈昕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油气聚集区带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与勘探,2003,39(6):46-48.
|
[12] |
汤玉平,刘运黎,赵耀伟,等.川西地区浅、中层天然气藏化探判别模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4):530-536.
|
[13] |
贾国相,赵友方,黎绍杰,等.我国特殊景观区油气综合化探技术应用典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7-103.
|
[14] |
马永生.普光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1):1-7.
|
[15] |
马永生,郭彤楼,赵雪凤,等.普光气田深部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机制[J].中国科学 D辑:地球科学,2007,37(增刊Ⅱ):43-52.
|
[16] |
朱光有,张水昌,李剑,等.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田的特征及其分布[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3):18-21.
|
[17] |
李志明,宋喜林,张长江.游离烃技术在沙漠覆盖区构造含油气评价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2,26(5):344-346.
|
[18] |
张宗元,王国建.土壤中游离烃技术的油气化探意义[J].天然气工业,2004,24(6):30-32.
|
[19] |
任春,夏响华,王国建.内蒙古沙漠覆盖区油气化探应用实例[J].天然气工业,2008,28(8):25-27.
|
[20] |
陈浙春,汤玉平,程同锦,等.戈壁区油气化探方法有效指标参数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8,30(5):532-536.
|
[21] |
赵克斌,刘崇禧,李伟.含油气盆地水文地球化学规律[J].石油实验地质,2008,30(2):154-161.
|
[22] |
杨育斌,张金来,吴学明,等.油气地球化学勘查[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62-181.
|
[23] |
张廷山,陈晓慧,姜照勇,等.川东北红层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及合理开发思考[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17(1):15-19.
|
[24] |
李广之,胡斌,袁子艳,等.轻烃的吸附与解吸[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4):552-558.
|
[25] |
蒋涛,汤玉平,吴传芝,等.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及成因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9,30(4):403-408.
|
[26] |
王国建,程同锦,王多义.微量元素在地表油气化探中的试验研究:以川西新场气田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5):544-549.
|
[27] |
汤玉平,李鼎民,陈银节,等.微量元素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8,32(4):350-353.
|
[28] |
许卫平,郭旭升,孙剑,等.利用地表化探资料研究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及埋藏深度[J].物探与化探,1996,20(2):99-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