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微波作用下稠油粘度变化及其化学因素探讨

汪双清 沈斌 林壬子

汪双清, 沈斌, 林壬子. 微波作用下稠油粘度变化及其化学因素探讨[J].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32(6): 615-620. doi: 10.11781/sysydz201006615
引用本文: 汪双清, 沈斌, 林壬子. 微波作用下稠油粘度变化及其化学因素探讨[J].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32(6): 615-620. doi: 10.11781/sysydz201006615
Wang Shuangqing, Shen Bin, Lin Renzi. VISCOS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OF HEAVY OILS AFTER MICROWAVE PROCESSING[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0, 32(6): 615-620. doi: 10.11781/sysydz201006615
Citation: Wang Shuangqing, Shen Bin, Lin Renzi. VISCOS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OF HEAVY OILS AFTER MICROWAVE PROCESSING[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0, 32(6): 615-620. doi: 10.11781/sysydz201006615

微波作用下稠油粘度变化及其化学因素探讨

doi: 10.11781/sysydz201006615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1212350816015);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共同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汪双清(1961- ),男,博士,研究员,从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E-mail:herr007@163.com.

  • 中图分类号: TE345

VISCOS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OF HEAVY OILS AFTER MICROWAVE PROCESSING

  • 摘要: 从重点分析研究稠油中的非烃化合物着手,对辽河、胜利、吐哈等3个油田的普通稠油在微波幅射作用前后的粘度和化学组成变化进行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微波作用导致了稠油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改变了稠油的化学组成,使稠油的粘度降低或升高。稠油微波化学反应的主要方向是从较大分子碎裂为较小分子,并具有如下表现:1)微波作用优先使胶质和沥青质中的含杂原子化合物,尤其是含氧化合物分解;2)微波作用基本上不影响稠油中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而非烃,尤其是含羟基的醇类和羧酸类化合物的分子分布模式发生显著变化;3)微波作用后稠油化学组成的改变是复杂微波化学反应的综合结果,因其原始化学组成而异,并决定了稠油粘度变化的方向和大小。

     

  • [1] 程亮,杨林,邹长军.稠油物理场降粘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5,19(6):51-55.
    [2] 许家喜.微波与有机化学反应的选择性[J].化学进展,2007,19(5):700-712.
    [3] 周崇文,曾春亮.浅谈微波在有机合成化学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3):91-92.
    [4] 壬龙龙,王尚玲.β-甲萘醌合成研究进展及绿色化学法制备展望[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9,16(3):38-41.
    [5] 张怡莎,周欣,陈华国,等.不同方法提取的蓝布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8,28(2):263-266.
    [6] 王飞生,胡赛阳,叶荣飞.不同方法提取香根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调味品,2009,34(7):42-45.
    [7] 徐文倩,郑广宏,黄钟霆.微波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江苏环境科技,2006,19(1):26-30.
    [8] 林立文,常亮.国内外污泥预处理技术及研究现状[J].水利水电快报,2009,30(7):13-14,30.
    [9] 李晨曦,李惠民,邓兵杰.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四川化工,2007,10(1):38-40,49.
    [10] 杨永珍,刘旭光,郭明聪,等.重油残渣基新型碳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23(6):59-64.
    [11] 陈梅荣,唐晓东.原油脱盐脱水技术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8,9(5):49-53.
    [12] 谭丽,沈明欢,王振宇,等.原油脱盐脱水技术综述[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9,39(5):1-7.
    [13] 王禹,孙海涛,王宝辉,等.微波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J].辽宁化工,2006.35(3):167-169.
    [14]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SY/T 5119-2008岩石中可溶有机物及原油族组分分析[S].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2008.
    [15] RADKE M,WILLSCH H,WELTED H.Preparative hydrocarbon group type determination by automated medium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J].Anal Chem,1980,52(3):406-411.
    [16] 汪双清,王陪荣.沉积物和原油中常见含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J].分析化学,2001,29(3):276-279.
    [17]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SY/T 5779-2008石油和沉积有机质烃类气相色谱分析方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2008.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8606-2001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沉积物和原油中生物标志物[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
    [19] MICHAELD,MINGOSP,BANGHURST D R.Applications of microwave dielectric heating effects to synthetic problems in chemistry[J].Chem Soc Rev,1991(20):1-47.
    [20] 汪双清,林壬子,梅博文.辽河稠油中非烃化合物类型的初步研究[J].石油学报,2001,22(1):36-40.
    [21] 汪双清,沈斌,林壬子.辽河超稠油的化学组成特征及其致粘因素探讨[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26(6):894-900.
    [22] 汪双清,沈斌,林壬子.稠油黏度与化学组成的关系[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26(5):795-799.
    [23] 陈耀祖.有机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582-62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88
  • HTML全文浏览量:  48
  • PDF下载量:  90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3-02
  • 修回日期:  2010-10-08
  • 刊出日期:  2010-12-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