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1年  第3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湖南湘中坳陷泥盆—石炭系的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找油气方向
陈正辅
1981, 3(4): 245-256. doi: 10.11781/sysydz198104245
摘要(486) PDF(280)
摘要:
湘中坳陷是雪峰古陆东侧石油普查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大地构造上属南华准地台的一部分。加里东运动回返后,在几乎整个晚古生代,是一个相对稳定沉降的坳陷。中泥盆统棋梓桥组(D2q)、上泥盆统佘田桥组(D3s)及锡矿山组(D3x)、下石炭统岩关阶(C1y)及大塘阶(C1d),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沉积厚达3000—5000米。见油气苗及井下气显示多处,反映了地史发展过程中有过油气的生成及一定的成油地质条件。印支运动使上古生界及中下三迭统产生褶皱,印支、燕山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对油气聚集、再分配及加剧油气演化,都有明显的影响。
珠江口盆地形成机制浅析
金庆焕
1981, 3(4): 257-263. doi: 10.11781/sysydz198104257
摘要(576) PDF(240)
摘要:
南海北临我国华南大陆,西接印支半岛和马来半岛,东邻菲律宾的吕宋岛和巴拉望岛,南界婆罗洲和勿里洞岛,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在南海辽阔的陆架及部分陆坡上发育有珠江口、北部湾、琼南及台湾浅滩等含油气盆地,堆积了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并已钻获了工业油气流。其中尤以珠江口盆地以它的面积大、沉积厚、时代新、堆积速度快、生油层组多、油质好而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具备了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石炭系二次生油问题初步探讨
周兴熙, 袁容
1981, 3(4): 264-273. doi: 10.11781/sysydz198104264
摘要(640) PDF(255)
摘要:
这个地区在古生代沉积了4000—8000米以海相为主的地台型沉积建造(局部有地槽型沉积),形成了几套可能生油的岩系。其中石炭系(局部包括下二迭统下部)生油条件较好,被视为本区的区域性生油岩。
湖北南部二迭系油气演化特征
马祚春
1981, 3(4): 274-281. doi: 10.11781/sysydz198104274
摘要(529) PDF(167)
摘要:
湖北南部二迭系是主要勘探目的层之一,分布较广泛。经过历年来的勘探,已在湖北、四川交界的建南地区找到工业性气田、龙驹坝含气构造,并发现油气苗、沥青共150余处,证实该区有过油气生成的历程。油气苗、沥青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桑植、石门一带主要为油苗;兴山、天门、芦市一带为油气苗;建南主要为干气;当阳地区为碳沥青及二氧化碳。不同地区油气苗性质不一,初步分析,认为是受热演化程度高低所致。
一本内容丰富的石油地质论文集锦——《石油地质文集》一、二分册评介
熊寿生
1981, 3(4): 282-284. doi: 10.11781/sysydz198104282
摘要(499) PDF(187)
摘要:
由地质部石油普查勘探局和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编的、地质出版社出版的《石油地质文集》,系一九七九年南宁石油地质学术讨论会的数百篇学术论文中经编辑加工、择优选刊而成。全集共分五个分册:区域评价;构造;地层古生物;油气;沉积岩相。目前已出版一、二两个分册,其它三个分册正在印刷出版中。
东明凹陷煤成气地质条件及其地球化学标志的探讨
黄景城
1981, 3(4): 285-292. doi: 10.11781/sysydz198104285
摘要(546) PDF(294)
摘要:
东明凹陷地处豫东北、鲁西南交界处,面积约4800平方公里,是华北坳陷区的西南延伸部分。东明凹陷具有形成煤成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凹陷以古生代地层为基底,其中石炭二迭系广泛分布,且大部分埋深超过3500米,所处地温足使煤层达到高变质阶段而成为一个重要的天然气源岩层;中、新生代沉积地层可为煤成气提供了储集和盖层条件,凹陷的中央隆起带发育了一系列的良好圈闭。从而可认为,东明凹陷是寻找煤成气的有利地带。
砂岩储集岩的分类与评价
王允诚, 杨宝星, 黄仰洲
1981, 3(4): 293-298. doi: 10.11781/sysydz198104293
摘要(652) PDF(317)
摘要:
砂岩储集岩几乎都是孔隙性储集岩。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对砂岩的孔隙几何学已有了不少专门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尽管砂岩组份稳定,但在漫长的成岩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石经历了一系列成岩变化,砂岩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相应变得十分复杂。
硫酸亚铁、硫酸高铁分离法及干酪根与黄铁矿结合形式的研究
朱美茜
1981, 3(4): 299-306. doi: 10.11781/sysydz198104299
摘要(527) PDF(236)
摘要:
对于干酪根样品的制备,目前方法较多,制备的纯度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直接影响了各项参数的测定。我们在制备干酪根过程中主要采用如下步骤:①有机溶剂除去可溶性有机质;②盐酸处理碳酸盐;③氢氟酸处理硅酸盐;④稀盐酸处理不溶性硅氟化物;⑤氯仿抽提进一步除净可溶性有机质;③溴化锌重液超声离心除去黄铁矿及其他杂质。
应用红外光谱方法研究干酪根的演化程度
周萱密, 陈美茜, 何志高
1981, 3(4): 307-316. doi: 10.11781/sysydz198104307
摘要(603) PDF(275)
摘要:
随着石油地球化学研究的深入,干酪根的研究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对于干酪根的研究,笔者从分离干酪根直至光谱分析,作了一系列的条件试验,同时,还作了模拟温度变化的试验。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干酪根的结构与红外光谱之间的关系;对比国内外有关资料,提出了芳环波数位移律,用以研究干酪根的演化程度。另外,对干酪根分离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吸管-比重瓶法测定岩石粒度级配
霍清, 袁世玉, 田其娜
1981, 3(4): 317-319. doi: 10.11781/sysydz198104317
摘要(480) PDF(259)
摘要:
研究岩石颗粒机械组份乃是目前石油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课题。通过剖析岩石级配,可以确定一定地质时代沉积环境及其渗透性能,从而为研究储集层提供科学依据。吸管—比重瓶法的理论基础是斯托克斯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耗能少,时间短,工效高,能满足成批样品生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