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2年  第4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从热力学理论讨论烃类的演化
何志高
1982, 4(1): 1-9.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01
摘要(816) PDF(325)
摘要:
地质体中的石油,处于一种特殊的介质内,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埋藏深度的增加,受着较高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发生着改变石油成分和性质的种种演化。可以说,压力与温度是影响石油性质的主要因素。石油成分的变化,是一种化学变化。而热力学在解决化学变化方向上的正确性,已为许多化学实践所证实。本文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侧重于压力因素的定性对比,结合我国湘中地区古生界碳酸盐岩等方面的资料,探讨石油的演化。初步研究表明,地层压力是石油演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积极开展油气资源量预测研究 加速我国石油普查勘探的步伐
胡民
1982, 4(1): 10-10.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10
摘要(481) PDF(219)
摘要: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我国若干中新生代大型油气盆地各主要层系油气远景储量预测”研究工作会议,于1981年11月16-25日在江苏无锡召开。来自各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队)等18个单位的5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检查了自去年八月北京设计审查会议以来的课题研究工作。交流、讨论了生油量计算的研究成果与存在问题;协调、研究了由生油量到远景储量的研究方向及计算方法。
湖南中部泥盆系棋梓桥组生物礁初步研究
戴光亚
1982, 4(1): 11-18.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11
摘要(604) PDF(323)
摘要:
泥盆系在雪峰古陆东南侧——湘中地区广泛分布。其中中促盆统棋梓桥组(D2q)是生物礁最发育的层位。国外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实践说明,生物礁是良好的储集岩。因此,我们对海相沉积区的生物礁也应予以重视。湘中(涟源、邵阳地区)晚古生代的海侵开始于中泥盆世跳马涧期,海水由南向北侵入,为滨海碎屑岩沉积。
南海珠江口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和含油气远景
冯志强, 缪宛岑
1982, 4(1): 19-25.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19
摘要(651) PDF(303)
摘要:
珠江口盆地是我国广东陆架上的大型含油气盆地,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新生代沉积厚度超过6000米。自从1979年珠五井试获工业油流后,对今后的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展现了可喜的前景,已为国内外石油地质界所瞩目的海域之一。近几年来,在加强了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部署以后,对南海北部约30万平方公里的海
石油地质实验数据库座谈讨论会在无锡召开
徐国强
1982, 4(1): 26-26.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26
摘要(453) PDF(221)
摘要:
数据库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事实证明它的建立和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在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情报检索、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某些国家由于使用数据库使得在多领域、多工种内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须二段河流沉积特征探讨
何鲤
1982, 4(1): 27-34.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27
摘要(526) PDF(271)
摘要:
什邡金河晚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二段(以下简称须二段),厚540余米,下与晚三叠世中期小塘子组冲刷接触;上与须三段为整合接触。其岩性主要为灰色厚层块状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夹5-6层粉砂质泥岩、炭质页岩或煤线、煤层。呈由粗-细,即砂岩-泥岩的韵律组合,大致可划分出厚度不等的六个沉积组合(表1)。
江苏句容坳陷青龙群原油演化特征及找油方向探讨
徐伟民
1982, 4(1): 35-39.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35
摘要(544) PDF(269)
摘要:
句容坳陷位于宁镇隆起区,茅山断褶带与溧水隆起之间,面积约1325平方公里。露头稀少,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据重力、磁法勘探及钻井证实,坳陷北部有一个轴向北东,具南、北两个高点、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构造。背斜长7公里、宽1.8公里,圈闭面积约12.5平方公里。钻探揭露,背斜轴部附近上侏罗统直接覆盖在中、下三叠统青龙群之上,其间缺失中、下侏罗统象山群及上三叠统黄马青组,且青龙群上部多遭严重剥蚀。象山群仅在翼部保存。
油气资源远景预测的方法学研究
程学福
1982, 4(1): 40-46.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40
摘要(591) PDF(256)
摘要:
油气资源的远景预测有两个引人注目的趋势,即由定性预测向定量预测发展及越来越重视方法学的研究。以往的预测工作更多地是注意了各种各样预测方法的研究。但由于地质情况极为复杂,资料的多少和可利用程度的不同,使得众多的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方法在这里用效果较好,到那里效果就不好,有的在这种情况下能用,而在另外的情况下就不适用。由此,人们在近年来已逐渐从方法学的理论高度来研究预测的方法。
石油资源量估算与蒙特卡洛分析方法的应用
林俊雄
1982, 4(1): 47-55.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47
摘要(665) PDF(284)
摘要:
目前,国外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的估算中,蒙特卡洛法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加拿大已成功地应用这一方法对其本国的油气资源进行了估算,得出了全国各大油气区的资源量概率分布曲线。美国还建立了专门估算油气的数据系统。本文以一些实例,简要地论述这个方法的某些概念及其实现方法;同时对资源量估算中的参数概型的选择作一些比较。
地层水中苯系物的色谱分析方法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蔡映宝
1982, 4(1): 56-60.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56
摘要(552) PDF(334)
摘要:
芳烃在地球化学中属较稳定的化合物。由于石油的形成、运移、聚集与地层水紧密伴存(生),石油中的单环芳烃不同程度的被溶解、扩散或以胶体状态存在于地层水中。因此,开展地层水中苯系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探讨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和追索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102G型色谱仪改装的热解仪定量分析生油势指标的试验
郭丽萍, 肖群芳, 崔晨晖
1982, 4(1): 61-64.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61
摘要(457) PDF(237)
摘要:
利用热解技术研究生油母岩的类型、演化程度及生油潜量的方法,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很快。我们于1978年在技术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利用102G型气相色谱仪改装为热解仪(称为102G型热解仪),先后解决了测定点P1、P2和P3三个峰面积的分析条件,并与法国Rock-Eval生油势分析仪进行对比试验。现将改装情况和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油气普查勘探的找矿哲学与指导艺术
郭正吾
1982, 4(1): 65-71.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65
摘要(552) PDF(302)
摘要:
在石油地质工作的全局中,油气普查是一个独立的阶段,是发现油气田的先行。人们往往容易看到的是油气田发现以后的结果和发展,而不了解,不注意,不重视在这以前实施先行步骤所付出的复杂和艰辛的劳动,不去研究油气普查工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特殊规律性。
沉积物压实成岩前后体积变化关系公式的探讨
刘池阳
1982, 4(1): 72-79.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72
摘要(599) PDF(270)
摘要:
沉积物体积变化关系公式是假定在压实成岩过程中,沉积物的颗粒体积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建立的。
西藏伦坡拉盆地达玉山一带地层的新认识
徐正余, 吴兆龙
1982, 4(1): 80-81.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80
摘要(491) PDF(242)
摘要:
达玉山位于西藏伦坡拉盆地中段北部分布有一套灰紫、棕红色粗碎屑岩系,1975年以前均定为白垩系。近年来,笔者等在其南坡和北坡采集到介形类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经鉴定为第三系。置文报导如下:该区露头零星,岩性为灰紫、棕红色中层-块状砂砾岩、砾岩与棕红色中层一块状含砾砂质泥岩、灰紫色薄-中层状含砾泥质砂岩不等厚互层,偶夹浅灰色薄层状泥灰岩与灰绿色泥岩条带。含少量介形类和孢粉化石,厚约1000米。其南、北两侧各以断层与第三系牛堡组和白垩系相接触(附图)。
深盆气圈闭简介
孙肇才
1982, 4(1): 82-83.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82
摘要(435) PDF(262)
摘要:
在能源危机和油气价格不断提高的形势的推动和吸引下,在“矿物资源品位高低与储量大小往往成反比”的哲学观念指导下,经过几年努力,大而“贫”的天然气资源勘探工作,近年来在北美洲取得了惊人的突破。由于这类气田全部位于北美西部科迪勒拉东翼(落基山)山前地带的深坳陷中,因而定名叫作深盆气圈闭(Deep basin gas trap)。
微束分析会议在无锡召开
曹寅
1982, 4(1): 84-84. doi: 10.11781/sysydz198201084
摘要(429) PDF(241)
摘要:
随着国际微束测试技术的深入和发展,并被迅速地引入地学科研中来,对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微束分析主要包括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离子探针、激光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及电子能谱等一系列微束探测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