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8年  第10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中国板块演化与油气盆地
武守诚
1988, 10(3): 197-212. doi: 10.11781/sysydz198803197
摘要(487) PDF(385)
摘要:
作者根据国内外古地磁、地幔热点、古生态、古地理等资料,编制了一组以中国板块为主的古地理再造图,同时还整理编绘了中国各板块的图件。研究表明,中国板块形成于印支期,滨太平洋及特提斯活动的叠加和改造的结果形成现今构造面貌。含油气盆地发育受控于板块活动,油气田分布与生油中心有关,故研究板块上巨型盆地“中心”运动轨迹是有实用意义的。
试论大巴地区的油气远景——据秦岭-大巴地区的构造演化和油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高长林
1988, 10(3): 213-220. doi: 10.11781/sysydz198803213
摘要(508) PDF(298)
摘要:
作者把过对秦—巴地区各层系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出在该拗拉槽的昌盛阶段,其南翼发育有良好的油源岩;据其构造演化在陕南—川东北发育有—规模巨大的逆冲系。认为秦—巴拗拉槽的南翼部分与其接壤的扬子地台部位和分布于大巴山区的逆冲系是寻找油气的两个重要领域。
对大巴山地层的一点质疑
张冠群
1988, 10(3): 221-222. doi: 10.11781/sysydz198803221
摘要(459) PDF(271)
摘要:
在大巴山川、陕接壤带有一套浅变质岩系,由于前后两个单位填图时的认识不同,因此接图时就产生了矛盾。为此笔者穿越了几条路线,考察结果与58年石油地质普查一致。原命名的“南天门灰岩”与“岚溪片岩”,时代属前震旦系,伏于冰碛岩之下。这一认识在64年地质学会重庆年会上交流过,并称其为“大巴山群”。1/20万紫阳幅将这套地层定为下寒武统,按老-新命名为“鲁家坪组”、“箭竹坝组”、“毛坝关组”,覆于“跃岭河群”之上。
碎屑岩成油组合的成岩作用研究
朱家祥, 李淑贞
1988, 10(3): 223-240. doi: 10.11781/sysydz198803223
摘要(773) PDF(235)
摘要:
苏北高邮凹陷下第三系戴一段岩系可以划分出低、中、高三个演化带。其中,中演化带位于2800—3300m,有机质可进入成熟早期和中期,砂岩则处于成熟Ⅰ阶段。这样,大量低成熟石油能够生成,并随着粘土释放出的层间水运移到砂岩的第一次生孔隙密集在中。高演化带位于3300—4000m左右,在该深度上,由于高成熟石油和凝析气在成熟晚期生成,并沿着泥岩的微裂隙运移到深部储集层的第二次生孔隙密集带中,这是一个油气开采的潜在层段。
电子探针对储集层中长石、石英成岩演变特征的研究
方伟, 薛中州
1988, 10(3): 241-247. doi: 10.11781/sysydz198803241
摘要(680) PDF(373)
摘要:
本文根据储集层研究特点,对电子探针仪进行了功能开发和技术改造,建立了电子探针研究储层中长石、石英成岩演变特征的方法。研究表明,储层中的次生孔隙带主要是由钾长石溶蚀形成的。长石、石英次生加大边的微量元素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岩过程中孔隙流体的化学条件,并可作为划分成岩阶段的辅助手段,为储集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途径。
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带青山口组玄武岩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韩广玲, 赵洪涛, 边吉
1988, 10(3): 248-255. doi: 10.11781/sysydz198803248
摘要(672) PDF(340)
摘要:
通过对乾124井岩屑、测井和地震、重力、磁法资料及金6井等有关成果,对中央坳陷带的玄武岩岩性、产状及其与构造和油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青山口组沉积中晚期,沿松辽壳断裂断续有中心式玄武岩的喷溢或贯入,其喷溢过程形成的牵引构造和冷却阶段的差异压实构造,为油气聚集和油气藏形成提供了良好前提,它能局部提高源岩的成熟度而无破坏影响,含油气盆地中的玄武岩分布区是油气勘探中值得重视的新领域。
大民屯凹陷高凝油低凝油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郑容植, 王桂珍
1988, 10(3): 256-267. doi: 10.11781/sysydz198803256
摘要(557) PDF(257)
摘要:
高凝油为高含石蜡、地蜡的石蜡基原油,含蜡量>30%,凝固点高达40—69℃,为成熟的原生未氧化原油,低凝油为负凝固点原油,具“四高三低”特征,最低凝固点可达-40℃,属次生细菌降解原油,高凝油分布受沙四源岩和早期断裂所控制;低凝油受沙三源岩和稀油原油所控制,东营期断裂活动为其聚集和降解提供了良好前提。
从大布苏湖近代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我国含盐湖盆的沉积模式与油气关系
吴德云, 张国防, 刘崇禧
1988, 10(3): 268-276. doi: 10.11781/sysydz198803268
摘要(523) PDF(325)
摘要:
作者对大布苏湖盆和流域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水文化学及湖盆沉积等作了详细考察和采样分析,以讨论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与有机质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进而探讨含盐湖盆沉积模式与油气关系。
潜江凹陷油田水有机组份的地球化学特征
林九皓, 文志刚
1988, 10(3): 277-283. doi: 10.11781/sysydz198803277
摘要(565) PDF(241)
摘要:
本文主要对潜江凹陷油田水中的有机组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油田水中的脂肪酸碳数分布和偶奇优势,重烃/轻烃、iC4/nC4等参数对判别生油岩的育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碳酸盐岩微量有机抽提物中痕量金属元素分析技术
史超, 肖楚琳, 巢荷英, 庄玉人
1988, 10(3): 284-288. doi: 10.11781/sysydz198803284
摘要(520) PDF(271)
摘要:
作者采用微量分析技术,对碳酸盐岩有机抽提物中痕量金属元素的测定进行试验。本文详细介绍了实验分析的全部过程及各种分析条件的实验。
周口盆地白垩纪油源岩孢粉化石颜色及其有机质类型
王从风, 曾光艳
1988, 10(3): 289-303. doi: 10.11781/sysydz198803289
摘要(576) PDF(197)
摘要:
周口盆地位于河南东部,下白垩系在井下很发育。本文采用钻孔中的一些岩心,经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孢粉化石和有机质碎片。根据孢粉化石颜色的变化,将其有机质成熟度的标准,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高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根据孢粉化石颜色特征,周口盆地的生油门限在1900米左右,在井深4000米时有机质材料已达到高成熟阶段,作者认为在这些地区,在井深1900—4000米有好的生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