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4年  第16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等变质煤及镜质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Rock-Eval热解分析
赵师庆, 李贤庆
1994, 16(3): 199-208. doi: 10.11781/sysydz199403199
摘要(754) PDF(286)
摘要:
本文主要对华北南部苏北、鲁南地区,各种还原型煤(Ⅰ、Ⅱ煤相)的镜质组及其组成进行了详细的Rock-Eval热解分析,并结合煤岩学鉴定及荧光参数的测试,研究其地球比学特征。研究表明,(1)热解分析是煤成烃潜力评价的有效手段;(2)镜质组类型对腐殖煤生烃潜力有重要影响,富氢镜质体是腐殖谋生烃的主要贡献者;(3)壳质组份对腐殖谋的生烃也有贡献;(4)本研究区Ⅰ、Ⅱ煤相谋实质上是由荧光镜质体与壳质组份共同组成的一种特定腐殖型的生油(富)煤。
关于生物气研究中几个理论及方法问题的研究
陈英, 戴金星, 戚厚发
1994, 16(3): 209-219. doi: 10.11781/sysydz199403209
摘要(640) PDF(598)
摘要: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生物气研究中存在的几个理论及方法问题进行讨论,作者认为,自然界生物气的形成途径(CO2还原作用或乙酸作用形成甲烷)主要取决于沉积环境、埋藏深度、气候及地质年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生物气的鉴别δ13C<-55%和C2+<0.5%是很有代表性的指标,对于生物气源岩的有机质类型的分析、划分和评价,作者认为不能完全沿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传统概念和方法。
具有广阔勘探前景的一种新型浅层天然气──油层、煤层厌氧菌解再生生物气
李赞豪
1994, 16(3): 220-229. doi: 10.11781/sysydz199403220
摘要(881) PDF(323)
摘要:
再生型生物成因天然气是一种分布相当广泛的浅层天然气,它是浅层的油层、煤层在还原条件下受厌氧细菌(主要是产甲烷菌)降解作用新生成的一种再生能源。它突破了只能在热不成熟的地层中勘探生物天然气的束缚,将其勘探领域扩展到目前处于浅埋的热成熟含油含煤盆地以及某些含盐含碱盆地。它是我国今后浅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并可能成为代国生物气的主要资源类型。
含煤地层形成大、中型气田的主要条件初探
吴跃兴
1994, 16(3): 230-233. doi: 10.11781/sysydz199403230
摘要(600) PDF(256)
摘要:
本文以国内外典型煤成气田的大量资料为基础,从动态平衡的角度,对含煤地层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源岩、聚集和保存三大主要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试论中国东南地区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特征
廖宗廷, 周祖翼, 陈焕疆, 景学立
1994, 16(3): 234-242. doi: 10.11781/sysydz199403234
摘要(715) PDF(383)
摘要:
中国东南地区大陆边缘构造演化整体表现为一长期的、连续的和不断发展的过度,但由于其性质不断变化而又体现出队段性特征。在印支期(或晚华力西期)前的古全球构造阶段,地壳向洋的蠕散增生和不同时间、不同性质地体的碰撞拼合造山增生是本区大陆边缘构造演比的主要形式,以“手风琴式”演化为特征。发生于印支运动的变格作用使本区大陆边缘构造的运动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进入以“传送带武”板块构造运动为特征的新全球构造阶段,主要表现为特提斯洋板块和太平洋扳块的形成、俯冲挤压以及时以往不同时期大陆边缘构造的叠加改造。由于拼合是块与块间的干挤以及地体来源、拼合时间、拼合方式、拼合后固结程度等不同,中国东南大陆边缘构造有别于阿尔卑斯阿帕拉契亚区;由于块与块间干挤后岩石强烈变形、变质、混合岩化、岩浆活动以及大陆边缘地体组成的差异,中国东南大陆边缘构造也有别于日尔曼型和科迪勒拉型造山构造。中国东南大陆边缘构造及演化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从中国沉积盆地的结构看塔里木盆地找油方向
杨克绳
1994, 16(3): 243-249. doi: 10.11781/sysydz199403243
摘要(898) PDF(273)
摘要:
从勘探实践证明,一般箕状断陷发育的中期为其主导的成油期,多层结构的沉积盆地台型构造层是最佳成气期。塔里木盆地是典型的“台、断、拗”多层结构的含油气盆地,所以其台型构造层同样为最佳成气期(与四川、鄂尔多斯盆地所不同的是热流值较低致使凝析油比例较大),箕状断陷发育阶段也同样是最佳成油期。以这一地质规律为鉴,除目前重点勘探区外,应运用地震新方法(即同时加垂直反射主剖面测线的折射地震排列)相继开辟中生界一下第三系发育的库车、西南断陷的地震勘探工作,为下步找油工作准备出目的层准确的构造高点。
华北板块南缘壳内拆离及对大别山北麓逆冲断层系形成的影响
宋子堂
1994, 16(3): 250-255. doi: 10.11781/sysydz199403250
摘要(684) PDF(257)
摘要: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表明,华北板块南缘3~15km深处存在一个高导电世的滑移面,大别山隆起区糜梭岩构造指向、大型褶皱轴面产状及飞来峰、钧遗留的椎覆方向等均表明,自海西晚期以来,华北板块南缘上部地壳(而非整个板块)长期沿此构造面向来做大规格拆离运动。至燕山期,这种运动因大别山强烈隆起而受阻,从而派生出向北边冲的大别山北麓逆冲断层系。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差异性的成因初探
覃建雄, 刘岫峰, 曾允孚
1994, 16(3): 256-266. doi: 10.11781/sysydz199403256
摘要(914) PDF(306)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储层含油气差异性的关键是储层储集条件的非均一性,根本原因是基底构造古隆起及凹陷、岩相古地理、成合作用和占岩溶的综合影响。其中,基底构造古隆起及凹陷是基础,岩相是条件,成岩作用是关键,古岩溶是决定性因素。
扬子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氧、碳同位素与成岩作用
杨长庚
1994, 16(3): 267-273. doi: 10.11781/sysydz199403267
摘要(697) PDF(434)
摘要:
本文通过扬子地区奥陶系11个剖面的泥晶灰岩δ18O和伴生泥岩沥青Rmaxo的回归计算拟合结果,表明埋藏古地温主导泥晶灰岩氧同位素交换的现象,并借助这种交换结果,讨论了扬子碳酸盐台地区6个剖面点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在不同成岩环境下6种成岂作用的氧碳同位素特征,此外,依据这些讨论结果,提出了在评价有机质成熟度、油气的储集和运移方面的地质意义。
成岩相──储集体预测的新途径
陈彦华, 刘莺
1994, 16(3): 274-281. doi: 10.11781/sysydz199403274
摘要(763) PDF(342)
摘要:
储集体的分布与储集体内部的非均质性主要受成岩作用不均一性所控制。根据这一认识,本文通过对有效储集空间形成作用定量分布的研究,划分出不同孔渗条件的成岩相,并通过建立成岩相与沉积相、地震相、测井相的相关判别模式,把点上成岩相的研究扩展到面上三维空间的定量研究,编制成岩相分布图,圈定有利成岩相区,预测储集区和储集体,并提出了用成岩相-孔隙体积法估算储集量的新思路。
从三轴抗剪抗压实验看埋深对区域盖层遮挡性能的影响
陈劲人, 彭秀美
1994, 16(3): 282-289. doi: 10.11781/sysydz199403282
摘要(664) PDF(258)
摘要:
本文通过岩石三轴抗的炕压试验表明,随着设计围压的增大,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均有限均有规律地增大。因此,在受到同等水平挤压的情况下。盖层埋深越大,岩石的抗剪抗压强度越大、越不易产生犁缝。作者结合实际钻探实例,根据水文地质垂直升帝与盖层埋深的关系,得出了具体评价区域盖层条件的定量标准。
煤成烃的生成和运移的模拟实验研究Ⅰ.气态和液态产物特征及其演化
卢双舫, 赵锡嘏, 黄第藩, 王子文, 刘晓艳
1994, 16(3): 290-302. doi: 10.11781/sysydz199403290
摘要(698) PDF(368)
摘要:
在对两个褐煤样品同时进行生烃和排烃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研究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量、组成及其演化规律。结合文献报道,论证了反应压力对气态和液态产物的量和组成存在的明显影响,探讨了褐煤的生、排油能力和运移的机理、效应以及成熟演化作用。
合肥盆地生油岩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廖静娟, 薛爱民
1994, 16(3): 303-307. doi: 10.11781/sysydz199403303
摘要(668) PDF(252)
摘要:
本文采用开放系统热解实验,对合肥盆地白垩系朱巷组、响导铺组及下第三系定远组的三个生油岩样品分别进行了加热速率为20℃/min、30℃/min、40℃/min和50℃/min的热解,测定了各样品的累积生烃率与温度的关系,从而确定出合肥盆地不同时代生油岩的动力学多数。
河北唐山南部早二叠世孢粉组合及油气意义
杨学英
1994, 16(3): 308-312. doi: 10.11781/sysydz199403308
摘要(854) PDF(228)
摘要:
唐山南部早二叠世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的地层中发现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据孢粉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两个孢粉组合,即光面单缝孢-匙唇孢-煎叶抱组合,光面单缝孢-费氏粉-双囊花粉组合。第一组合时代为山西组,第二组合为下石炭统石盒子组。并将它们和国内同时期的孢粉组合进行了比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