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36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目次
石油实验地质 第36卷第2期 2014年3月
2014, 36(2): .
摘要(372) PDF(734)
摘要:
盆地·油藏
松辽盆地南部小城子地区下白垩统泉一段辫状河沉积判识标志与分布特征
董清水, 孙雷, 楼仁兴, 李赫, 崔桐, 代登亮
2014, 36(2): 129-135. doi: 10.11781/sysydz201402129
摘要(785) PDF(1254)
摘要: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一段下部的Ⅲ-Ⅴ砂组为坳陷沉降初始阶段的沉积,是重要的农安油层储集体。但其特征复杂,成因不明,严重阻碍了对储层展布特征的认识。以松辽盆地南部小城子地区为例,通过岩心、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等多角度成因特征的综合分析,得出泉头组一段下部Ⅲ-Ⅴ砂组主要为特殊背景下的近源、坡陡的小型辫状河沉积,并进一步区分出了河道、冲积平原2种沉积亚相及4种沉积微相;建立了松辽盆地南部泉一段辫状河判识的岩石类型组合、岩石结构构造、剖面砂体分布等6点标志;进而根据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明确了该区泉一段下部Ⅲ-Ⅴ砂组辫状河沉积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层序界面特征及时空属性
谭先锋, 蒋艳霞, 田景春, 邹国亮, 李航, 王伟庆
2014, 36(2): 136-143. doi: 10.11781/sysydz201402136
摘要(916) PDF(752)
摘要:
依据地震、测井、钻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层序界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上超、下超、削蚀、顶超、整一等反射特征;钻井岩心表现为风化壳和岩性岩相转化特征;岩电关系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岩电突变;地球化学微量元素也表现为突变特征。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分别为一级层序界面TSB1,二级层序界面SSB1,三级层序界面SB1和SB2。TSB1层序界面主要为区域性质的不整合面,反映了盆地的转化形成;SSB1层序界面主要为构造幕式转化面,反映了盆地断陷作用的阶段变化;SB1和SB2为气候转化面,反映了气候因素引起的旋回变化。层序界面对盆地形成机制、气候变化、幕式断裂活动等具有指示意义。
北部湾盆地东南部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分析
徐政语, 俞广, 吴炜强, 马庆林, 黄羚, 熊绍云, 程刚
2014, 36(2): 144-152. doi: 10.11781/sysydz201402144
摘要(1003) PDF(993)
摘要:
北部湾盆地发育有与华南陆缘陆相中小盆地相同的基底,大体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断陷、渐新世断拗过渡及中新世以来区域沉降3大演化阶段。受神狐、珠琼、南海以及东沙4次成盆事件影响,盆地东南部福山及迈陈两凹陷发育了4期断裂,形成了NE、NEE与NW共3组优势走向断裂体系,构成了上、下2套构造层;凹陷中断层组合为花状、叠花状、花瓣状、花丛状4种形态,构成了基底掀斜走滑、基底伸展多米诺与盖层伸展拆离、盖层滑动牵引等4种样式;福山凹陷演化表现出有明显的非对称拉伸过程,中部发育有NE向构造转换带。盆地东南部发育的第Ⅳ期近EW向断裂体系是两凹陷今控藏控油的主要断裂体系,由此优选福山凹陷中部鼻状构造带及东南陡坡断阶带作为盆地东南部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塔河油田志留系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王勋杰
2014, 36(2): 171-175. doi: 10.11781/sysydz201402171
摘要(802) PDF(734)
摘要:
塔河油田志留系发育3种油气藏类型,分别为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复合油气藏。研究认为塔河油田志留系油气藏经历多期成藏和改造过程,油气成藏可以概括为“多期充注、多期调整、晚期定型”。构造及断裂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的运聚及分布,志留系断裂活动期次和油气充注期次一致,断裂的发育程度控制了志留系油气运聚;河口砂坝和潮汐水道等相带发育的优质储层控制着油气的富集;油气主要富集在志留系剥蚀尖灭线附近形成的圈闭中。塔河油田构造地层类型油气藏以在塔河南部地区为有利区,志留系原生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托普台地区。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东河塘组储集层特征与成岩作用
张永东, 邵志兵, 乔桂林, 韩彧
2014, 36(2): 176-181. doi: 10.11781/sysydz201402176
摘要(763) PDF(757)
摘要: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测井等分析手段,对巴麦地区东河塘组上砂岩段和下砂岩段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东河塘组沉积环境为滨岸相,具有较高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且上砂岩段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要高于下砂岩段。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蚀孔隙,其分布主要受粒度和粒间胶结物的影响,粒度较粗和钙质胶结的砂岩段溶蚀孔隙发育。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胶结、胶结物溶蚀、石英颗粒碱性溶蚀、交代、重结晶以及构造破裂。根据成岩阶段划分标准,东河塘组处在中成岩阶段的B期。
塔河—天山南地区早白垩世亚格列木期源汇系统分析
苏娟, 康仁东, 邢凤存, 刘晓峰
2014, 36(2): 182-187. doi: 10.11781/sysydz201402182
摘要(955) PDF(611)
摘要:
在钻井、地震及露头资料综合研究基础上,研究塔里木盆地塔河—天山南地区早白垩世亚格列木期源汇系统及沉积体系配置关系,揭示出以雅克拉断凸为界,地层整体具有顶薄翼厚、南北分带的特点,从南、北两侧向隆起超覆,隆起顶部部分地层缺失。该区源汇体系明显受地貌控制,主要发育北部、南部和东部三大物源区,塔河和库车两大物源汇聚中心,围绕塔河汇聚中心形成了雅克拉断凸带短物源形成的扇三角洲群,亚肯、于奇、吉拉克、阿克亚苏及托普台物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群。雅克拉断凸对沉积体系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雪峰山西侧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页岩气成藏体系评价
李旭兵, 陈绵琨, 刘安, 危凯, 王保忠
2014, 36(2): 188-193. doi: 10.11781/sysydz201402188
摘要(844) PDF(713)
摘要:
页岩气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新领域,资源丰富,属于“持续式”聚集的非常规天然气。目前我国还没有大规模开展页岩气的资源评价。对雪峰山西侧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碳质页岩的厚度、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成熟度、裂缝、孔隙度、渗透率、矿物组成、深度及烃源岩生烃强度等页岩气藏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陡山沱组地层对比以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利用页岩气“甜点”的评价体系,指出雪峰山西侧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页岩气的有利勘探区为桑植—石门复向斜及宜都鹤峰背斜区,可以作为雪峰山西侧地区页岩气的战略突破区。
同沉积生长断层的控砂作用研究——以北部湾福山凹陷永安—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为例
王苗, 黄传炎, 左宗鑫, 林正良, 王保华
2014, 36(2): 194-199. doi: 10.11781/sysydz201402194
摘要(1060) PDF(714)
摘要: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对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进行了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以及同沉积断层的综合分析。总结出研究区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包括9种沉积微相。福山凹陷永安—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同沉积断裂可划分为西部伸展调节断裂系、东部走滑调节断裂系和中部变换调节断裂系。中央调节断裂带两侧断层在流沙港组一段的差异性活动,导致地层厚度中心从早期到晚期具有一个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通过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得出,三角洲砂体展布范围在流沙港组一段也具有明显的自西向东迁移的过程。研究表明,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系展布具明显的控制性,并提出了3种断层控砂模式。
墨西哥湾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刘延莉, 徐向华
2014, 36(2): 200-205. doi: 10.11781/sysydz201402200
摘要(1244) PDF(1020)
摘要:
墨西哥湾盆地属裂谷与被动大陆边缘叠加的复合型盆地,盆地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在研究墨西哥湾盆地形成演化的基础上,分析油气分布规律。油气藏主要发育于被动陆缘期,盆地内共有5套成藏组合,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存,其中常规油气主要有3个成藏组合,具有由陆向海依次为侏罗—白垩系成藏组合、古近系成藏组合、新近系成藏组合;其成藏主控因素为进积、盐和砂体。非常规油气目前发现2套成藏组合:Eagle ford和Haynesvil-bossier页岩油气带,均位于陆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为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
油气地球化学
塔河油田原油生物标志物定量特征研究
张渠, 宋晓莹, 张志荣, 腾格尔
2014, 36(2): 206-210. doi: 10.11781/sysydz201402206
摘要(1015) PDF(676)
摘要:
通过对塔河地区22个原油样品的饱和烃色质、芳烃色质和饱和烃色谱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塔河地区中南部和东部原油的二苯并噻吩和姥鲛烷含量高于中北部地区的原油,说明前者代表碳酸盐沉积环境,而后者的缺氧程度更大;中北部地区原油的C35升藿烷含量高于东南部地区的原油,说明水体分层更明显,其还原程度更强;C29S构型甾烷含量越低,二苯并噻吩含量和2-甲基菲+3-甲基菲含量越高,原油的成熟度越高;中北部地区原油的25-降藿烷和二降藿烷含量高,为生物降解原油。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高压大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信息
冯松宝, 徐文明, 顿亚鹏
2014, 36(2): 211-217. doi: 10.11781/sysydz201402211
摘要(830) PDF(739)
摘要:
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储层包裹体以盐水包裹体为主,发育少量气态烃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中,以线状和面状分布,包裹体一般较小,主要分布在4~10 μm之间;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6.2~196.1 ℃,分布范围连续,不同区带的均一温度有差别,盐水包裹体的整体盐度较低,分布在2%~4%之间的频数最大;含烃包裹体丰度低,主要分布在0.1%~8.1%之间。分析认为,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充注是一个连续快速的过程,而且晚期天然气充注强度大。结合研究区的埋藏史,可知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成藏发生在库车期以来,克深区带的成藏时间晚于克拉区带,从东往西具有逐渐变晚的趋势。
川中震旦系灯影组原生—同层沥青的成因及意义
刘丹, 李剑, 谢增业, 国建英, 郝爱胜
2014, 36(2): 218-223. doi: 10.11781/sysydz201402218
摘要(987) PDF(903)
摘要:
以往研究认为,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广泛存在的沥青为后生—储层沥青,其来自古油藏裂解,油源为下寒武统泥岩。但近年在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亦发现原生—同层沥青存在,是以上观点无法解释的。通过重新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沥青镜下赋存状态、生物标志物及沥青含量分布特征,并结合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无机微量元素等的分析,结果表明沥青确实有来自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生油岩的贡献,且灯影组碳酸盐岩也具备了形成好的生油岩的古沉积环境和保存条件。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有效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分析
匡立春, 高岗, 向宝力, 王绪龙, 王成云, 柳广弟
2014, 36(2): 224-229. doi: 10.11781/sysydz201402224
摘要(1024) PDF(809)
摘要: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174井芦草沟组烃源岩发育与有机地化特征的分析,根据排烃机理,利用可溶有机质转化率、热解S1/w(TOC)参数与有机碳含量的关系,确定了泥岩类烃源岩排烃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总体上,吉174井芦草沟组泥质烃源岩发育,不同岩性泥岩生排烃条件相近,但由于不同岩性泥岩的矿物组成、有机质特征的差异,导致其排烃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值有所不同,较纯泥质烃源岩、粉砂质烃源岩、灰质和云质有效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值分别为2.50%,2.80%,1.45%,1.30%。含碳酸盐的有效烃源岩相对所占比例要高于较纯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但都超过了50%。吉174井芦草沟组泥质有效烃源岩发育,有机质丰度下限值明显较高,对油气藏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