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40卷  第3期

目次
目录
2018, 40(3): .
摘要(377) PDF(104)
摘要:
盆地·油藏
下扬子区中新生代沿江盆地群的盆地结构与沉积特征
徐曦, 朱晓颖, 单希鹏, 肖梦楚, 孙连浦, 高顺莉
2018, 40(3): 303-314. doi: 10.11781/sysydz201803303
摘要(1769) PDF(404)
摘要:
下扬子沿江盆地群是下扬子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沉积演化的重要窗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分布着鄱阳盆地、潜山盆地、望江盆地、全椒盆地、无为盆地、句容—南陵盆地、常州—宣城盆地、溧阳盆地和平湖盆地9个相对独立的沉积盆地,在平面上组成了一个盆地体系或盆地群,可称之为下扬子沿江盆地群。盆地沉积充填过程主要为晚白垩世—古近纪断陷期与新近纪—第四纪拗陷期2个阶段。盆地断陷期主要以河湖相与三角洲相沉积为主,而拗陷期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下扬子沿江地区在渐新世末期形成统一的断陷盆地体系,于新近纪形成统一的拗陷盆地体系。由于新近纪差异变形,各盆地地层差异剥蚀,最终形成现今的沉积盆地地质面貌。
下扬子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有机孔发育特征
曹涛涛, 邓模, 罗厚勇, 刘虎, 刘光祥, HURSTHOUSE Andrew Stefan
2018, 40(3): 315-322. doi: 10.11781/sysydz201803315
摘要(1661) PDF(231)
摘要:
下扬子地区中上二叠统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页岩,其显微组成与海相页岩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研究该套页岩有机孔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了有机岩石学、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气测孔隙度和压汞等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中上二叠统页岩中有机孔整体发育较好,但不同有机质组分中孔隙的发育存在明显的差别,具体表现为镜质体内孔隙发育差,固体沥青内发育少量孤立的孔隙,腐泥质内具有丰富的孔隙。黄铁矿或黏土矿物常与有机质形成有机/矿物复合体,复合体内有机孔普遍发育较好,可能与黄铁矿或黏土矿物促进有机质生烃和分解有关。中上二叠统页岩TOC含量与比表面积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但与孔隙度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当w(TOC)<6.16%时,孔隙度随TO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当w(TOC)>6.16%时,孔隙度普遍较低且与TOC含量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性。孔径分布特征也揭示高TOC页岩的中—大孔体积明显低于低TOC页岩。页岩孔隙结构发育特征表明,TOC含量越高、固体沥青组分以及贫氢组分的含量越高,这些组分占据的矿物孔隙越多,降低了页岩总的孔隙空间,且TOC含量越高,页岩越易被压实,造成中大孔塌陷,进一步降低了页岩的孔隙度。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浅成侵入岩接触变质带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吴峻, 陈孔全, 张锋, 沈均均, 刘金帅, 谭静
2018, 40(3): 323-329. doi: 10.11781/sysydz201803323
摘要(2019) PDF(294)
摘要:
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帅垛-茅山地区浅成侵入岩接触变质带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薄片观察、测井解释和井震结合等方法,研究了侵入岩接触变质带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解剖了典型接触变质带油气藏的储层发育特征,据此,对溱潼凹陷浅层侵入岩接触变质带的储层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围岩受侵入岩的影响发生蚀变,形成侵入岩接触变质带储层。接触变质带在测井曲线上表现出高自然伽马、中等声波时差、中等自然电位和高电阻率等特征。接触变质带在垂向上发育在侵入岩上、下两侧,在发育厚度上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接触变质带蚀变泥岩的厚度是影响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发育在火山通道附近且厚度较大的接触变质带蚀变泥岩储层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组二段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邹明生, 曾小明, 吴碧波, 王彬, 黄冬梅, 高凌
2018, 40(3): 330-336. doi: 10.11781/sysydz201803330
摘要(1367) PDF(183)
摘要:
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是一个富生烃凹陷,但目前涠洲组二段发现的油气资源规模有限,其成藏特征和规律不清,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通过分析化验、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涠洲组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涠洲组原油主要来自于流沙港组二段中上部厚层优质油页岩,涠洲组二段上层序湖相泥岩是区域上良好盖层。油气主要分布在2号断裂带的沟源断裂附近,沟源断裂是其成藏关键因素;反向断层遮挡的屋脊构造,同时断层断面处断层泥比率(SGR)大于0.64、泥岩涂抹系数(SSF)小于1.70的断块圈闭成藏概率高,是下一步比较有利的勘探目标和方向。
四川盆地平桥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研究
王运海
2018, 40(3): 337-344. doi: 10.11781/sysydz201803337
摘要(1650) PDF(350)
摘要:
基于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对四川盆地平桥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微观孔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富有机质的硅质页岩和碳质页岩微观孔隙以有机孔和微裂缝为主;孔隙结构相对复杂,孔隙形态丰富,孔径范围较大。吸附脱附实验显示,该页岩既有狭窄的平行板片状孔、少量的锥形平板孔和楔形孔,孔隙连通性相对差,又有规则开放圆孔与一端开口的墨水瓶状孔,孔隙开放性、连通性相对好。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法测量有机孔以细介孔为主且偏向微孔;吸附法测量比表面积为9~32.6 m2/g,平均18.0 m2/g,值偏低,BET法孔径为3.23~4.35 nm,BJH法孔容平均0.016 5 cm3/g,以细介孔为主,且偏向微孔界线。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以细介孔为主,且介孔和微孔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比表面积。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东南斜坡带营城—沙河子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韩志艳, 周卓明, 杨昊, 宋振响
2018, 40(3): 345-352. doi: 10.11781/sysydz201803345
摘要(1408) PDF(204)
摘要: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下白垩统营城—沙河子组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钻探成功率较低。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定量统计、孔渗分析、压汞等研究,认为梨树断陷东南斜坡带营城—沙河子组储层以含砾细砂岩为主,其次为细砂岩、中砂岩,具有粗碎屑、石英含量较低,分选、磨圆较差等组构特征;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少量长石砂岩,长石和岩屑含量高,填隙物以泥质、方解石为主;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整体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孔隙类型有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裂隙等,以原生孔为主,个别地区以裂隙为主。储层的孔隙发育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晚期构造裂隙作用不可忽视。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胶结充填和机械压实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量减少,溶蚀和构造破裂则有效改善了储层的物性;特别是晚期构造裂隙作用,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裂隙,增加了孔隙空间及渗透性,这可能是东南斜坡带秦家屯、金山等地区形成高产油气田的重要原因之一。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一间房组分布及地质意义
尚凯, 吕海涛, 曹自成, 韩俊, 龚伟, 黄诚
2018, 40(3): 353-361. doi: 10.11781/sysydz201803353
摘要(1205) PDF(155)
摘要:
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相关钻井中获得了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牙形石化石,由老到新分别为Eoplacognathus suecicus、Pygodus anitaePygodus serrus组合,为该区主要目的层之一的一间房组划分对比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标准生物化石依据。同时,综合碳同位素地层、岩电特征和地震等资料,讨论了一间房组地层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连井地层划分对比和地震层位解释追踪,厘定了一间房组的分布范围。研究认为,一间房组在顺托果勒低隆起广泛分布,厚度为140~220 m,SN1-ST1井区厚度最大,超过了200 m。研究区一间房组—恰尔巴克组之间为连续沉积,不存在剥蚀不整合面,不具备发育加里东中期古喀斯特的地质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1储层不同流动单元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黎盼, 孙卫, 闫健, 高永利, 折文旭, 杜堃
2018, 40(3): 362-371. doi: 10.11781/sysydz201803362
摘要(1398) PDF(172)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1储层是典型的低孔—低渗透油藏,渗透率的强非均质性制约了油气储层品质的提高。通过开展核磁共振实验,结合恒速压汞和高压压汞、图像粒度、铸体薄片等微观实验研究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同时选取砂厚、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流动带指数5个参数,借助SPSS数据分析软件,将马岭油田长81段储层的流动单元划分为E、G、M、P等4类,进而分析不同类型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孔隙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是造成可动流体饱和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喉道半径分布形态及主流喉道半径大小起了决定性作用。生产动态数据表明,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阶段E类和G类流动单元的产能最高,应根据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特征,实施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
南大西洋两岸含盐盆地类型与油气分布规律
刘静静, 邬长武, 丁峰
2018, 40(3): 372-380. doi: 10.11781/sysydz201803372
摘要(1774) PDF(235)
摘要:
南大西洋两岸含盐盆地属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叠合盆地。盆地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和相似的地层发育特征,但油气分布极不均衡。在对盆地类型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讨论含盐盆地油气分布规律。根据盆地裂谷层系结构特征,将南大西洋两岸含盐盆地划分为2种盆地类型:凹凸相间型裂谷层系盆地和单斜型裂谷层系盆地;再根据裂谷阶段断阶发育特征和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沉积特征,每种类型又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类。在区域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盐下裂谷层系、盐上白垩系和第三系3套成藏组合,明确了各类成藏组合的成藏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从盆地类型角度出发,在分析不同类型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差异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的差异及勘探潜力。
油气地球化学
复合油藏形成中的蒸发分馏与生物降解联合控制作用——以渤海海域秦皇岛29-2油田为例
牛成民, 王飞龙, 汤国民, 燕歌, 赵国祥
2018, 40(3): 381-388. doi: 10.11781/sysydz201803381
摘要(1270) PDF(187)
摘要:
通过对秦皇岛29-2油田地质构造背景、油气及其烃源岩地化特征等方面研究,从蒸发分馏与生物降解共控的角度探讨了秦皇岛29-2油气藏原油物性差异性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油源对比证实该古近系油藏与新近系油藏同源,但它们在轻烃组成、族组成和饱和烃色谱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经历了强烈的蒸发分馏作用。结合该区烃源岩热演化、成藏期次和断裂活动史认为,幔源CO2气体侵入引起了该区蒸发分馏作用;蒸发分馏和生物降解作用联合控制着该油气藏的原油物性差异分布,深、浅层油藏整体受控于前者,浅层油藏同时受控于后者,从深到浅依次分布着特稠油、轻质油、凝析油和稠油;2种作用共存于同一油藏,既需要有已遭受蒸发分馏影响的先存深层油藏,也需要后成藏的浅层油藏遭到生物降解的同时,接受先存油藏的晚期持续充注。
页岩中丙烷的降解特征及对页岩气组成的影响
徐建兵, 梁允干, 邓倩, 程斌, 廖泽文
2018, 40(3): 389-396. doi: 10.11781/sysydz201803389
摘要(1390) PDF(196)
摘要:
为探讨高过成熟阶段页岩中小分子烃类的降解对页岩气组成的影响,选取了丙烷和页岩(取自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同一钻井、不同深度)开展不同系列的模拟实验。对C3H8、C3H8+页岩、C3H8+页岩+水在360℃、50 MPa条件下进行黄金管限定体系恒温热模拟实验,恒温时间包括72,216,360,720 h;同时为探讨更高演化程度条件下页岩中小分子烃类的降解特征,对C3H8、C3H8+页岩分别在400,450,500,550℃和50 MPa条件下恒温热模拟72 h。结果显示,360℃恒温实验条件下,C3H8+页岩体系中CH4、C2H6生成量及CH4/C2H6值比相应的C3H8对照实验高,且黏土矿物含量高的S1系列实验生成的CH4、C2H6及CH4/C2H6值基本较S2系列高。提高模拟实验温度后,丙烷的转化率显著提高,C3H8+页岩实验中的CH4、C2H6产率均高于对照实验,且CH4的产率高于C2H6。2个系列的模拟实验结果均说明黏土矿物能催化C3H8的裂解,且有利于CH4的产生。含水体系中CH4、C2H6生成量及CH4/C2H6值比无水体系高,说明水能促进页岩中C3H8的裂解,且有利于CH4的富集。页岩中黏土矿物和水对C3H8裂解的促进作用导致页岩气向干燥系数高的方向演化,页岩中小分子烃类的降解对高过成熟阶段页岩气的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水分子起到重要作用,其对高过成熟页岩气资源的评价值得更多关注。
松辽盆地南部九佛堂组烃源岩特征及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程建, 段铁军, 向洪, 宋在超, 韦庆亮
2018, 40(3): 397-402. doi: 10.11781/sysydz201803397
摘要(1816) PDF(192)
摘要:
利用烃源岩“TOC”、热解、族组分、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等地球化学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彰武、昌图断陷九佛堂组烃源岩和原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彰武断陷原油来源于九佛堂组下段烃源岩,昌图断陷泉1井原油与九佛堂组上段烃源岩有较高的亲缘性。结合松南地区其他有工业油气发现的重要断陷九佛堂组烃源特征对比分析,认为九佛堂组为全区主力烃源岩,具有高丰度、多类型和低演化程度的特征,烃源岩分布与油气富集程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受断陷构造演化、沉积环境和埋深及后期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九佛堂组下段烃源岩比上段烃源岩更具生烃潜力,成熟度是烃源岩重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落实断陷内九佛堂组有机质成熟度、优质烃源岩发育层段和平面展布范围,寻找良好的源储配置和合适的近源圈闭是松南地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桦甸盆地桦甸组油页岩成烃生物组成及生烃潜力
王勤, 谢小敏, 腾格尔, 芮晓庆, 许锦
2018, 40(3): 403-409. doi: 10.11781/sysydz201803403
摘要(1654) PDF(174)
摘要:
桦甸盆地始新统桦甸组中发育一套优质油页岩。利用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该盆地光榔头矿区22个样品进行分析,并对2个含不同藻类的样品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其成烃生物特征及生烃潜力。桦甸油页岩有机碳含量很高(10.6%~39.6%),氢指数含量高达887 mg/g,显示该套油页岩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生物来源主要是蓝细菌组成的层状藻类体,其次结构藻类体较发育(以硅藻和葡萄球藻为主,底栖宏观藻类在部分样品中较多),高等植物主要包括碎屑镜质体、碎屑壳质体、孢子体等。生烃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含较多底栖藻类的HD-20号样品在400℃(Ro=1.02%)时生烃量达到最大值(427 mg/g);而以浮游藻类为主的HD-21号样品,在425℃时(Ro=1.18%)达到最大生烃量(909 mg/g)。虽然HD-20号样品具有很高的有机碳含量(39.6%),但其生烃量较浮游藻类为主的HD-21号样品(有机碳含量29.8%)差,指示底栖藻类具有较低的生烃潜力特征。
渤海湾盆地辽西凸起北段锦州20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田德瑞, 吴奎, 张如才, 潘文静, 王鑫
2018, 40(3): 410-417. doi: 10.11781/sysydz201803410
摘要(1320) PDF(174)
摘要:
辽西凸起是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目前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对辽西凸起北段锦州20油田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原油地球化学分析,明确了该区原油的物性、族组分、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凸起北段锦州20油田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的原油均属于低硫、轻质低成熟原油,饱和烃色谱完整,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原油母质为混合型,并且沙河街组原油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东营组原油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多,原油母质形成于还原—弱还原条件下的微咸水或咸水沉积环境。沙河街组原油主要来源于辽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东营组原油具有双洼混源的特征,主要来源于辽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和辽中凹陷东营组三段烃源岩。
方法·技术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中轻烃分析方法及应用
张敏, 何瑜, 陈祖林, 龚建明
2018, 40(3): 418-423. doi: 10.11781/sysydz201803418
摘要(972) PDF(129)
摘要:
通过自行研发的一套真空密闭加热脱附以及冷柱头零压力进样装置,对采集到的顶空气样进行轻烃在线分析,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轻烃C5-C7化合物的有效检测。根据Kováts保留指数等前人研究成果,对祁连山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天然气水合物轻烃中C5-C7共27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轻烃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利用甲基环己烷指数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进行划分,揭示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体有2种成因3种类型,其中以混合型为主,并伴有少部分的油型气和煤型气。
油气运移表征参数优选及运移方式判识
刘华, 景琛, 刘雅利, 袁飞飞, 卢浩
2018, 40(3): 424-430. doi: 10.11781/sysydz201803424
摘要(1135) PDF(318)
摘要:
为定量判识超压盆地中油气运移动力以及油气运移方式,提出了“油气运移参数变化率”的定义,并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为例进行了应用与探讨。研究表明,以油源对比、运移路径判识以及压力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优选各类运移表征参数,计算“运移参数变化率”,可以定量确定超压驱动、浮力驱动以及混合驱动所对应的运移参数变化率范围,从而有效地判识油气运移过程中所具有的运移动力构成、运移方式及其作用边界。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油气运移方式的量化表征与判识,受控于参数的变化,该方法适用于同源、同路径和同期次油气运移方式的定量判识。受构造背景、油气性质和运移路径差异的影响,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运移参数变化率的判定界限存在差异,量化标准具有地区特定性。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缝洞单元储量精细分类评价
刘遥, 荣元帅, 杨敏
2018, 40(3): 431-438. doi: 10.11781/sysydz201803431
摘要(940) PDF(161)
摘要:
针对前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探明储量分类评价成果无法满足油藏精细开发及提高采收率工作的需要的问题,以缝洞识别为基础,动静结合,从缝洞单元内储量的有效控制及动用状况出发,把缝洞单元储量分为未控制储量、井控未连通储量、连通难采出储量和连通易采出储量,形成了缝洞单元储量精细分类评价方法。应用缝洞单元储量精细分类评价成果,开展了完善井部署、注采调整及流道调整等综合调整工作,有效提高了储量动用效率和采收率,改善了开发效果。
潜山复杂断裂描述技术——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为例
吴笑荷
2018, 40(3): 439-447. doi: 10.11781/sysydz201803439
摘要(1261) PDF(141)
摘要: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前新生界潜山应力场复杂、正逆断层判识不准。通过探讨断裂演化的成因机制来判定断层的性质,研究不同性质断层的解释关键技术以准确描述断裂体系,归纳断裂发育样式以明确构造特征。研究表明,桩海地区先后经历了区域抬升—构造平稳—挤压—构造平稳—拉张—压扭—张扭等多期不同应力场作用,印支期、燕山晚期的2次挤压作用形成的逆冲构造奠定了潜山格局,喜马拉雅期的拉张走滑作用使潜山构造复杂化,形成逆断层为主、正断层为辅的断层解释方案。以叠前深度偏移资料为基础,应用地层厚度变化率导数和倾角导数法解释逆冲断层,切片断面联合法解释走滑断层,相干、蚂蚁体、三维可视化等多属性体融合法解释拉张断层。明确桩海地区古生界发育北北东走向逆断层和东西走向拉张断层,主要发育逆冲、负反转、走滑3种断层样式,呈现出复杂的“垒、堑”相间排列格局。
Waxman-Smits模型关键参数修正及解释应用——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沙花瓦地区为例
蒋阿明, 李秋政
2018, 40(3): 448-453. doi: 10.11781/sysydz201803448
摘要(1451) PDF(201)
摘要:
泥质粉砂岩储层因其所含黏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而使得含油储层电阻率明显降低,给储层含油饱和度求取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结合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沙花瓦地区古新统阜宁组三段储层实际资料,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对Waxman-Smits模型中的阳离子当量电导值、阳离子交换浓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修正,并利用修正后建立的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开展了精细的储层定量评价,其含油饱和度计算结果与常规阿尔奇公式相比,解释精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很好地解决了该区泥质粉砂岩油层识别的难题,可为老油区精细挖潜提供借鉴。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低成熟度页岩生烃热模拟
高栋臣, 郭超, 姜呈馥, 张丽霞, 王晖, 史鹏, 陈奕奕
2018, 40(3): 454-460. doi: 10.11781/sysydz201803454
摘要(1342) PDF(229)
摘要: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页岩生烃过程中产物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揭示页岩生烃潜力,选取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地层低成熟度富有机质页岩样品,采用密封黄金管—高压釜体系,在50 MPa围压下,以20℃/h和2℃/h的升温速率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测定气态烃和液态烃的产量及气态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分析不同升温速率下实验产物的演化规律,探讨碳同位素特征及成因,并建立了山西组页岩生烃模式。研究表明:(1)相对低的升温速率有利于烃类气体的生成;(2)相对低的升温速率下,液态烃产率和最大产率对应的温度都较低;(3)温度对热解气碳同位素有明显影响,而升温速率对热解气碳同位素并无明显影响。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生烃模式。生烃热模拟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生烃潜力较好。
综合信息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构造特征及演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成功召开
2018, 40(3): 460-460.
摘要(389) PDF(113)
摘要:
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地质技术之新型物理构造模拟装置
2018, 40(3): 461-461.
摘要(374) PDF(12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