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南方古隆起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赵宗举 朱琰 邓红婴 徐云俊

赵宗举, 朱琰, 邓红婴, 徐云俊. 中国南方古隆起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J].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25(1): 10-17. doi: 10.11781/sysydz200301010
引用本文: 赵宗举, 朱琰, 邓红婴, 徐云俊. 中国南方古隆起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J].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25(1): 10-17. doi: 10.11781/sysydz200301010
ZHAO Zong-ju, ZHU Yan, DENG Hong-ying, XU Yun-jun. CONTROL OF PALEOUPLIFTS TO THE MESO-PALEOZOIC PRIMARY OIL AND GAS POOLS IN THE SOUTH OF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3, 25(1): 10-17. doi: 10.11781/sysydz200301010
Citation: ZHAO Zong-ju, ZHU Yan, DENG Hong-ying, XU Yun-jun. CONTROL OF PALEOUPLIFTS TO THE MESO-PALEOZOIC PRIMARY OIL AND GAS POOLS IN THE SOUTH OF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3, 25(1): 10-17. doi: 10.11781/sysydz200301010

中国南方古隆起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doi: 10.11781/sysydz200301010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油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97020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宗举(1967-),男(汉族),重庆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海相油气勘探工作.

  • 中图分类号: TE122.3

CONTROL OF PALEOUPLIFTS TO THE MESO-PALEOZOIC PRIMARY OIL AND GAS POOLS IN THE SOUTH OF CHINA

  • 摘要: 乐山—龙女寺、黔中及江南隆起主要控制了上震旦统及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发育,泸州、开江隆起及南盘江—十万大山地区的晚古生代—三叠纪(孤立)台隆控制了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原生油气藏的分布.南方古隆起均被不同程度地改造,使完整的隆起面貌已不复存在.南方现存的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很少,四川盆地的早期原生油气藏绝大多数被改造变成了次生气藏,四川盆地以外的扬子区及华南区的原生油气藏则基本被破坏成为古油藏.提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应主要考虑次生油气藏及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中、下扬子地区主要考虑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文中还指出了具体油气勘探有利区,并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 [1] 何登发,谢晓安.中国克拉通盆地中央古隆起与油气勘探[J].勘探家,1997,2(2):11-19.
    [2] 马振芳,陈安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古风化壳气藏成藏条件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8,18(1):9-13.
    [3] 李道燧,张宗林.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古地貌与构造对气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3):9-14.
    [4] 杨俊杰,谢庆邦.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成藏模式及气藏序列[J].天然气工业,1992,12(4):8-13.
    [5] 汤显明,惠斌耀.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与天然气聚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3,14(1):64-71.
    [6] 李一平.四川盆地已知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6,16(增刊):1-12.
    [7] 黄传波.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J].新疆石油地质,1998,19(5):357-361.
    [8] 周小进,范明.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特征及成藏模式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1997,19(2):148-152.
    [9] 宋文海.对四川盆地加里东期古隆起的新认识[J].天然气工业,1987,7(3):6-11.
    [10] 刘顺,罗志立,熊荣国,等.从实验岩石变形过程探讨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的形成机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27(4):343-347.
    [11] 康义昌.川中古隆起的形成、发展及其油气远景[J].石油实验地质,1988,10(1):12-23.
    [12] 刘宝珺,许效松,潘杏南,等.中国南方古大陆沉积地壳演化与成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13] 刘宝珺,许效松.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图集(震旦纪-三叠纪)[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4] 马文璞,丘元禧,何丰盛.江南隆起上的下古生界缺失带——华南加里东前陆褶冲带的标志[J].现代地质,1995,9(3):320-324.
    [15] 刘特民.黔中何时隆起:从黔北奥陶、志留纪各期沉积环境演变探讨隆起何时形成[J].贵州地质,1987,4(1):65-71.
    [16] 王宓君,包茨,肖明德,等.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四川油气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17] 安作相.泸州古隆起与川南油气[J].石油实验地质,1996,18(3):267-273.
    [18] 安作相.泸州古隆起及嘉陵江灰岩含油气性的三个问题[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7,12(2):16-20.
    [19] 韩克猷.川东开江古隆起大中型气田的形成及勘探目标[J].天然气工业,1995,15(4):1-5.
    [20] 郑荣才,叶红专.南盘江盆地构造演变及沉积作用初步分析[J].地学进展,1988,(2):32-41.
    [21] 罗璋,徐克定.下扬子区震旦纪-中三叠世海陆变迁及油气勘探方向[J].华东石油地质,1988,(1):9-15.
    [22] 赵宗举,冯加良,陈学时,等.湖南慈利灯影组古油藏的发现及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2):114-118.
    [23] 徐克定,金梅春,周光荣.浙西古油藏成藏条件与演化特征[A].扬子海相地质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277-285.
    [24] 武蔚文.贵州东部若干古油藏的形成和破坏[J].贵州地质,1989,18(1):9-22.
    [25] 邓宗淮,陈国栋.贵州及邻区古油藏研究[A].扬子海相地质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296-308.
    [26] 罗槐章,齐敬文.南盘江坳陷安然构造生物礁中的沥青及油源对比[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1,13(4):21-30.
    [27] 韦宝东.十万大山盆地油源分析[J].广西油气,1999,2(1):11-17.
    [28] 宋文海.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6,16(增刊):13-26.
    [29] 赵泽恒,齐敬文.南盘江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岩特征、成岩作用及与油气关系[J].石油实验地质,1987,9(4):332-341.
    [30] 陈文正.再论四川盆地威远震旦系气藏的气源[J].天然气工业,1992,12(6):28-32.
    [31] 徐世琦,李国辉,王廷栋.加里东古隆起震旦系的烃源条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98,21(4):13-44.
    [32] 孙肇才,邱蕴玉,郭正吾.板内形变与晚期次生成藏——扬子区海相油气总体形成规律的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1991,13(2):107-142.
    [33] 王一刚,刘志坚.川东石炭系储层有机包裹体、储层沥青与烃类运聚关系[J].沉积学报,1996,14(4):77-83.
    [34] 黎颖英,林维澄.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含气系统的形成与演化[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9,21(1):35-38,56.
    [35]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四川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206-241,564-566.
    [36] 邓康龄.四川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J].天然气工业,1992,12(5):7-12.
    [37] 徐云俊,赵宗举.南盘江坳陷油气系统分析[J].海相油气地质,2001,6(2):13-20.
    [38] 赵宗举,朱琰,王根海,等.叠合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以中国南方中、古生界为例[J].石油学报,2001,23(1):11-1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44
  • HTML全文浏览量:  94
  • PDF下载量:  49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1-10-30
  • 修回日期:  2002-09-18
  • 刊出日期:  2003-0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