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21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盆地地热场模拟的若干问题探讨
吴冲龙, 李星, 刘刚, 田宜平
1999, 21(1): 1-7.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01
摘要(622) PDF(370)
摘要:
本文探讨了盆地地热场模拟所面临的诸多难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作者从地下热流状态平衡与破坏的角度出发,用正常地热场的概念来描述常规上地幔热流对地热场的贡献,而用附加地热场的概念来描述岩浆侵入等事件对地热场的贡献;讨论了采用地壳热结构分析来获取盆地基底热流数值的方法,以及根据重力补偿地区的盆地基底与莫霍面的倒影关系所建立的莫霍面埋深经验公式的有效性;以Ungerer等提供的岩石热导率与岩性、地温之间的关系曲线为基础,采用双重回归方法建立了岩石热导率的经验公式.这些方法在一些盆地的地热场模拟中取得了成效.
关于无机生油理论的思考
张景廉, 曹正林, 张宁, 朱炳泉, 张平中, 王大锐
1999, 21(1): 8-11.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08
摘要(869) PDF(1098)
摘要:
本文讨论了干酪根热解理论的困惑,论述了沥青、干酪根中Pb-Sr-Nd同位素的新证据,Pb-Sr-Nd同位素数据不支持沥青与干酪根同源,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沥青更多来自下地壳与上地幔,而原油中有机硅化合物的发现更进一步证实了它们更可能来自地壳深部,通过无机反应合成而生成.本文还提出有机质(及煤)加深部无机氢气的液化(或汽化)的生油(气)假设.本文指出,碳同位素作为油气物源判识需慎重对待.今天面对油气勘探的严峻局势,需重新认识油气无机生成理论.
川西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裂缝特征
曹伟
1999, 21(1): 12-17.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12
摘要(596) PDF(412)
摘要:
川西侏罗系致密砂岩储层中,存在局部构造、卸载、层理及溶蚀等数种裂缝类型,而由地史过程中的隆升卸载作用形成的古卸载裂缝是主导裂缝,也是油气富集、成藏及产出过程中的主要渗滤通道.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的运移相态研究
饶丹
1999, 21(1): 18-22.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18
摘要(716) PDF(386)
摘要:
本文着重从微观角度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天然气运移的相态进行研究,认为本区天然气的运移经历了水相-气、水两相-气相的相态转换,为正确认识该区油气富集的规律及勘探目标提供了依据.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王君奇, 武涛
1999, 21(1): 23-27.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23
摘要(599) PDF(418)
摘要:
本文在简述塔里木盆地石炭纪时期沉积环境、岩相带的发育和构造运动影响的基础上,对已发现的油气田作了描述和评价,指出了石炭系勘探的有利靶区.
塔里木盆地大庆区块烃源岩演化史与油气成藏期研究
萧德铭, 冯子辉
1999, 21(1): 28-33.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28
摘要(627) PDF(299)
摘要:
本文在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大庆区块烃源岩的一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恢复了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生烃史和排烃史.研究表明:大庆区块烃源岩在埋藏上具有“早期沉降小、中期振荡缓、晚期沉降大”的特点,在成熟演化上具有下古生代源岩演化进度慢、上古生界源岩演化进度快的特点.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烃源岩具有两次主要生烃期和3次排烃期,相应地油气成藏期有3个阶段.各成藏期由于油气进入的生储盖组合不同,保存条件和分布范围不同,在勘探中应有相应的对策.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南凸起油气的深源成因及勘探
王屿涛, 蒋少斌
1999, 21(1): 34-40.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34
摘要(816) PDF(393)
摘要: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南凸起油气具有高成熟度、低硫、高氮、碳同位素较重等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各项资料认为,这类油气的形成与具火山物质的深部烃源有关;生物标志物的指纹特征表明,石炭系泥岩抽提物与原油具有良好的亲缘性.在此认识基础上,作者对该区油气勘探提出几点建议.
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方向
范连顺, 王明儒
1999, 21(1): 41-47.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41
摘要(856) PDF(403)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坳陷是该盆地第三系主要产油气区.分布着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气田.是一个由中生代弧后准前陆盆地向新生代山间盆地发展演化的一个大型坳陷.充填了内陆湖泊半干旱气候下咸化环境-半咸化环境的大套泥质岩,含钙质泥岩及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形成一套巨厚的具两期排烃高峰的烃源岩,两种类型的储集岩系、特殊的盖层条件及运移条件.各成油要素在时空上不同配置关系构成茫崖坳陷至少由5个二级含油气系统组成的一个一级大型含油气系统.各二级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多重重叠、相互交叉,在时期上连续接替、逐层发展.通过对该区含油气系统的分析,提出下一步勘探方向应以深层目标为主,主攻三带一坡及岩性地层类油气藏.
茌平构造带古生界原生油气勘探前景
柳忠泉, 纪晓东, 逄建东
1999, 21(1): 48-52.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48
摘要(734) PDF(324)
摘要:
茌平构造带处于鲁西隆起西北倾伏区的中部,是被带内次级断层复杂化的呈北北东向展布的断层背斜带.本文系统分析了该带构造演化特征及原生油气成藏条件:三叠纪末挤压隆起,早中三叠世地层广遭剥蚀,同时产生了兰聊断层,在兰聊断层控制下,茌平构造带定型于燕山期(喜山期以整体抬升为主,带内次级断层基本停止活动),这对古生界烃源岩二次成烃与圈闭形成的时间配套条件较为有利.本区发育有下古生界开阔(局限)海暗色(泥)灰岩和上古生界煤系两套烃源岩,下古生界顶风化壳作为良好储层,构成了自生自储成藏组合,油气远景的关键在于盖层,该带C-P残留区油气勘探远景较好.
崖13-1气田形成新认识
安作相
1999, 21(1): 53-60.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53
摘要(748) PDF(398)
摘要:
崖13-1气田自发现以来,仅烃源就有煤气说、高压气包说和双源说.如果把烃源岩的生烃过程与地质构造发育史结合起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上述各说只分别论述了该气田形成的部分问题,其实该气田有复杂的形成过程.经归纳共有4期:崖城组烃源岩形成期,油藏形成期,梅山组烃源岩形成期,热气注入油藏转为气藏期.据此,莺歌海盆地以含气为主,而琼东南盆地应以含油为主.
断层相关褶皱——鄂尔多斯盆地中的新构造样式
张进, 张庆龙, 任文军, 岳焕印, 张军
1999, 21(1): 61-65.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61
摘要(758) PDF(183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断层相关褶皱的基本概念,经对盆地地质情况的分析和野外观察,并对贯穿鄂尔多斯盆地东西向的地震剖面做了解释,证明有断层相关褶皱的存在.这为该地区寻找油气构造圈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贵州六盘水地区龙潭煤系煤岩富氢显微组分的生烃潜力与生烃贡献
刘惠永, 张爱云, 翁成敏
1999, 21(1): 66-70.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66
摘要(661) PDF(342)
摘要:
从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研究烃源岩有机质成烃演化和生烃作用是油气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探讨了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岩显微组分的生烃潜力和生烃贡献,并对富氢显微组分的组成与氢指数作了相关性研究,提出了计算显微单组分生烃贡献的一种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基质镜质体早于树皮体产生液态烃类,富氢显微组分的含量与氢指数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基质镜质体是煤生烃作用的最大贡献者.这一结论对研究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认为,烃源岩有机质的生烃潜力是针对其生烃性能而言的,是生烃作用的“质”的衡量标准;生烃贡献则是针对其在生烃过程中的生烃配分而言的,是生烃作用的“量化”标准,提出将生烃贡献指标作为烃源岩有机质生烃评价的判别指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有效运聚通道的提出与确定初探
王震亮, 陈荷立
1999, 21(1): 71-75.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71
摘要(655) PDF(453)
摘要:
油气成藏系统与运移通道的分布决定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和数量.本文从砂岩孔隙型通道入手,着眼于资源评价目的,提出应用同类地区工业性油气田(藏)下限标准与不同时期油气汇聚区的水流量来定义临界饱和度.该饱和度值所圈闭的范围,即为有效运聚通道.利用盆地模拟结果参数可分别计算平面和剖面上的水流量,从而得到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有效运聚通道的分布范围,这将有利于运聚史和运聚量的研究.
煤储层吸附/解吸等温曲线测试技术
周胜国, 郭淑敏
1999, 21(1): 76-81.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76
摘要(776) PDF(581)
摘要:
煤岩吸附/解吸等温曲线测试,是取得煤层气储层评价关键参数的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模拟储层条件下的等温吸附/解吸测试技术,为煤层气储层研究提供可靠资料和参数奠定了基础.
热解分析在储层产液性质评价中的应用
郎东升, 张亚文
1999, 21(1): 82-85.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82
摘要(640) PDF(315)
摘要:
对储层进行热解分析,不仅可以识别其含油性,而且还可以对储层产液性质进行描述.本文以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恒以西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范围,应用热解分析参数,结合物性、含油厚度及试油资料,认为热解参数配合使用有效孔隙度(Фe)可以对储层产液性质进行判别,配合使用含油厚度可以进行产能预测.
低渗透储层流体的伤害机理探讨
钱勤, 田培进
1999, 21(1): 86-90.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86
摘要(683) PDF(289)
摘要:
以3个地区低渗透储层的地层水与不同碱溶液系列配备实验为基础,结合动、静态储层伤害评价,探讨钻井液滤液对储层的伤害机理,并提出保护储层的钻井液技术要求,建议结合岩心流动实验,综合评价各类外来流体对储层的伤害程度,从中筛选配伍性良好的入井液处理剂.
热释烃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冯晓双, 李贵友
1999, 21(1): 91-94. doi: 10.11781/sysydz199901091
摘要(674) PDF(331)
摘要:
地表介质中存在的烃类除了包裹于碳酸盐矿物中(酸解烃法测量)外,还吸留于粘土等硅酸盐矿物中.本文介绍的热释烃技术,通过在中低温度下热脱的方法解吸硅酸盐矿物中吸留的烃类.方法快速经济,在陕北黄土塬地区,河南酸性土壤地区等特殊地质景观地区应用,取得令人满意的化探效果,是油气勘探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