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31卷  第4期

目次
《石油实验地质》2009年31卷第4期目次
2009, 31(4).
摘要(978) PDF(710)
摘要:
盆地·油藏
塔里木克拉通继承性构造与新生构造并存的时空发育特征及其对海相油气勘探的指导
吴根耀, 杨海军, 王步清, 李曰俊, 郑多明, 赵岩, 刘亚雷
2009, 31(4): 315-323.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15
摘要(1387) PDF(1040)
摘要:
塔里木克拉通由塔北地块与塔南地块晋宁运动时拼合形成,基底构造线因地而异.分阶段讨论了塔南、塔中和塔北地区各期新生构造的形成时代、方向和活动方式,并从与周缘造山带耦合演化的角度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分析了其海相油气勘探意义.与扬子对比发现塔里木的海相油气具以下特点:1)海相油气主要在晚海西-印支期成藏,必须正确认识古油藏在喜马拉雅运动时的调整或晚期次生成藏规律;2)海相沉积的每一地史阶段可能有不同方向的新生构造同时活动,复杂断裂系的多期次活动使早期油气成藏、晚期调整或次生成藏并形成大型复式油气聚集区成为可能;3)古近系膏盐岩层是层间滑动面,古生界不仅后期变形相对较弱,且变形以断裂为主,褶皱的发育受制于断层,含油气构造带主要是断裂带.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无机与有机油气共生成藏组合类型及分布规律
周荔青, 雷一心, 王红燕
2009, 31(4): 324-328.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24
摘要(1442) PDF(955)
摘要: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为发育于两组岩石圈断裂交会区域的深大断陷,深湖、湖沼相烃源岩十分发育,并发育多套有利成藏组合,是有机成因油气富集区.同时,该区又是深部火山活动最活跃,无机成因气供给最丰富,发育多套无机成因天然气成藏组合的无机成因气富集区.由此,形成有机与无机成藏共生组合.无机与有机成因天然气气藏均有相似的流体运移通道(如不同级别的断裂、不整合面、砂砾岩体及火山岩体)和相似的聚集带.因此,在共同的运聚成藏中,两类来源不同的流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为深层油气富集高产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长岭断陷各区带无机、有机物供给量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形成东南部有机成藏组合为主区带,东北部、西南部无机与有机混合成藏组合为主区带,北部及西北部无机成藏组合为主区带.
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流体性质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朱玉双, 王小军, 李莉, 邵飞, 刘渊
2009, 31(4): 329-332.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29
摘要(1491) PDF(898)
摘要:
在油气运移过程中,由于运移的层析效应、氧化变质、热变质作用及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使地层流体即油气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获知有关油气运移及保存方面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是彩南油田深部油气向上运移、渗入水向下渗透的通道,上、下运移的流体均有水平顺层运移的特点.渗入水阻碍了油气继续向上散失,对浅层次生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侏罗系西山窑组在彩南北断裂以西与彩南断裂以东不是一个水动力系统;并且彩南北断裂以西地层水水动力较弱,有利于油气的保存.侏罗系八道湾组在彩南北断裂以西与彩南断裂以东应属于同一个水动力系统,且矿化度均较高,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吐哈盆地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王劲松, 王华, 梁世君, 黄卫东, 吕学菊
2009, 31(4): 333-337.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33
摘要(1512) PDF(908)
摘要:
吐哈盆地位于世界著名的巨型天然气聚集区特提斯构造域北缘盆地群东部.通过与库车坳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对比研究认为,吐哈盆地具备形成大中型天然气富集区带的地质条件.根据前陆盆地油气分布规律,认为围绕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丘东-小草湖、胜北、托克逊3个生气中心区和坳陷北部山前冲断构造带、前陆坳陷斜坡坡折带、南部前陆隆起带,是大中型天然气富集区带的有利勘探方向.指出吐哈盆地下部组合发育的上二叠统湖相泥岩和石炭系的海相烃源岩,是可能的大型天然气成藏领域.初步预测吐哈盆地煤层气资源雄厚,勘探潜力大.
川西新场气田沙溪庙组致密碎屑岩储层单井产能评价与预测
石磊, 匡建超, 曾剑毅, 刘鑫, 罗鑫, 蔡左花
2009, 31(4): 338-342.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38
摘要(1542) PDF(895)
摘要:
川西新场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是典型的低渗透致密碎屑岩气藏,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储层单井产能预测已成为难点之一.通过分析测井信息和储层物性,提取声波时差、裂缝张开度、裂缝渗透率等11个与产能相关的参数,并运用相关系数法确定裂缝张开度、裂缝渗透率、产能系数、裂缝孔隙度、裂缝发育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6个指标作为产能控制特征参数;然后选取33个已测试层位作为已知样本,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适合该区的产能预测方程,预测标准误差为0.0661,平均绝对误差仅为0.0182,预测精度较高;最后,利用所构建的产能方程对24个未测试层位的产能进行预测,完成沙溪庙组气藏单井产能评价.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勘探领域评价
陈强路, 周凌方, 张根法, 尤东华, 杨圣彬, 刘忠宝, 蔡习尧
2009, 31(4): 343-349.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43
摘要(1732) PDF(923)
摘要: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寒武纪-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经历了加里东期及海西早期的剥蚀,呈向北减薄的楔状体,不同层位的碳酸盐岩发生多期岩溶作用;石炭-二叠纪经历了多次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碳酸盐岩与碎屑岩间互的岩相序列;中生代持续隆升,广泛剥蚀;喜马拉雅期巴楚地区断裂强烈活动,麦盖提地区调整为南倾的斜坡,古近系-中新统地层超覆于前新生代巴楚古凸起上.针对巴楚-麦盖提地区多期改造、晚期强烈变形定格的构造特征,提出"构造活动的相对稳定区、油气长期运移指向区、有效封闭带"是油气构造带评价的关键因素,划分出3类风险程度不同的勘探构造带.重点分析了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中下奥陶统风化壳岩溶储层、上奥陶统台缘相带及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储层等4个勘探领域.
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分析
孙玮, 刘树根, 韩克猷, 罗志立, 王国芝, 徐国盛
2009, 31(4): 350-355.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50
摘要(1446) PDF(878)
摘要:
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40多年的钻探情况分析后认为,震旦系勘探程度低,对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和盆地周边一些高陡构造的钻探均未获得气藏.四川盆地震旦系烃源条件优越、封盖条件好,储层好,分布广泛,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地质条件.四川盆地震旦系第一个成油期是加里东期,海西期油气被破坏;印支期烃源二次生烃并形成古油藏,古隆起对油气捕集有着重要的意义.喜马拉雅期前由于持续埋深、温度增高、油裂解气的影响形成异常高压,天然气溶于水中形成水溶气;挤压隆升过程中,造成的油气再分配和水溶气的脱溶,最终形成现今的气藏和含气区.该文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提出川东华蓥山地区和川西北天井山古隆起是除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外未来震旦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类型划分与形成机理
秦都
2009, 31(4): 356-361.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56
摘要(1538) PDF(851)
摘要:
应用岩心、钻井和地震资料,通过剖析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典型隐蔽油气藏实例,研究其成藏机理与油气分布,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模式.根据其油气藏圈闭表现特征、分布、油气水关系以及形成机理的不同,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隐蔽油气藏进一步划分为泥岩隔挡型、低幅构造背景型、岩性尖灭型和地层岩性型等4类油气藏类型.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冶里—亮甲山组层状储层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徐春华, 王亚琳, 杨贵丽
2009, 31(4): 362-365.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62
摘要(1579) PDF(805)
摘要: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下古生界奥陶系冶里-亮甲山组主要为一套厚层白云岩,其中发育大量的溶蚀孔洞,在裂缝沟通的情况下能够成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利用渗透-回流模式,探讨了冶里-亮甲山组白云岩的成因机制,认为在白云岩化作用的基础上,早奥陶世末期的怀远运动导致研究区发生区域性隆升,形成风化壳型溶蚀孔洞,但这些孔洞是无效的储集空间;经过后期断裂作用的改造,地层中产生大量的裂缝将其沟通,才能使白云岩成为有效储层;断层的发育又沟通了大气降水和湖水,对储层进行二次溶蚀改造.因此,该区断裂作用决定了储层的形成和发育规模.
石油地球化学
海相优质烃源层评价与形成条件研究
秦建中, 腾格尔, 付小东
2009, 31(4): 366-372.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66
摘要(1723) PDF(1094)
摘要:
在对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海相烃源岩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筛选出百余块不同类型烃源岩和含油储集岩的热压加水生排油气模拟实验,结合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对我国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海相优质烃源岩主要形成条件有:1)台内盆地及近滨潟湖、台地斜坡、前缘斜坡及前礁等沉积相带,浮游生物发育,水体稳定且较深,处于还原-强还原环境;2)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TOC≥2%;3)Ⅰ-Ⅱ型干酪根,低成熟阶段形成的大量稠油可以沿富有机质页理面以油相网状传递式连续不断地长距离运移,很容易形成大油田;4)烃源转化过程中古油藏及分散在烃源岩和储集岩中的可溶有机质也是优质再生气源,高成熟-过成熟储集岩中的TOC>0.20%时就属优质气源岩,由其原始"油"生成的总生气量与TOC>2%且为Ⅰ-Ⅱ1型干酪根的烃源岩生成的总生气量基本相当.
塔里木盆地沥青生烃特征与生烃潜力
李慧莉, 邵志兵, 何治亮
2009, 31(4): 373-378.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73
摘要(1486) PDF(839)
摘要:
通过沥青砂岩与重质油热模拟实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广泛赋存的沥青生烃特征与生烃潜力进行探讨.热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沥青与重质油在热作用下均能生成烃类,表现出烃类裂解特征,生烃过程中既有气态烃也有液态烃生成;沥青砂岩样品、重质油样品与低成熟度一般品质的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大体相当.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存在沥青生烃证据,但实际成藏贡献尚需进一步油气地球化学证据支持.
有效泥质油源岩有机碳丰度评价标准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
李志明, 关德范, 徐旭辉, 秦建中, 郑伦举, 刘文斌, 伍校军
2009, 31(4): 379-383.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79
摘要(1406) PDF(963)
摘要:
烃源岩的孔隙度为其成烃空间,当烃源岩孔隙空间充满油时才能发生有效排油.依据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有效泥质油源岩孔隙度与成熟度和密度之间关系模式,结合不同类型烃源岩热演化生油气过程中有机碳转化率,对东营凹陷有效泥质油源岩有机碳丰度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不同成熟阶段的有效泥质油源岩,其有机碳丰度评价标准差异很大,其中Ⅰ,Ⅱ型有效泥质油源岩的总有机碳丰度最低下限值分别为2.01%和3.51%,残余有机碳丰度最低下限值分别为0.57%和2.07%.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贾存善, 王延斌, 顾忆, 黄继文
2009, 31(4): 384-388.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84
摘要(1495) PDF(879)
摘要:
芳烃化合物是原油中重要的组分,在判识原油生源环境和成熟度方面应用广泛.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原油遭受过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常用的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原油成熟度、运移等信息,芳烃化合物能有效抵制生物降解作用,可更好地反映这些地质信息.通过芳烃GC-MS分析,表明塔河奥陶系原油具有高萘、高菲、高硫芴、低氧芴、低联苯等特点,均来自同一油源,生烃母质属还原-强还原环境.烷基萘指数、二苯并噻吩和三芳甾烷等成熟度指标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成熟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不断增高,反映出奥陶系油气主要来自沙雅隆起东南部的满加尔坳陷.
苏北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评价
刘平兰
2009, 31(4): 389-393.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89
摘要(1388) PDF(932)
摘要:
苏北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质量、勘探潜力问题紧紧困扰着地质工作者.在密集取样分析并结合前人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剖面,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成因法对泰州组资源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泰州组二段中上部的暗色泥岩对油气成藏作用不大;泰州组二段底部的泥灰岩段泥岩、泥灰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32%,干酪根为腐泥型和以腐泥为主的混合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为一套优质烃源岩;海安凹陷剩余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分别为4242×104,1358×104t,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十万大山盆地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贺训云, 钟宁宁, 陈建平, 王飞宇
2009, 31(4): 394-398.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94
摘要(1788) PDF(835)
摘要:
根据沥青产状、族组成、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以及沥青热演化程度等,对广西十万大山盆地北缘的老虎山古油藏、上屯古油藏二叠系灰岩中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有关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成藏研究成果对其来源和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古油藏沥青抽提物含量低,族组成中芳烃和非烃含量高,饱和烃含量低,芳烃含量最高可达58.60%.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沥青具还原环境、以低等水生生源为主的母质来源及较高的热演化程度.沥青稳定碳同位素为-27.8‰~-28.7‰,反映其生烃母质以低等生源为主.沥青中的甾、萜烷含量很低,且以低分子量化合物占绝对优势,其中甾烷系列中具很高的孕甾烷含量,萜烷则以三环萜烷为主,反映其高热演化特征.沥青几乎不含芳香甾烷,与本区上二叠统泥质烃源岩特征相似;沥青反射率为1.9%~2.5%,结合本区生烃成藏演化史分析结果,反映其经历过230℃高温.最后结合相关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有关油气成藏信息,综合认为古油藏沥青与上二叠统泥质烃源岩有较好的亲缘关系,是古油藏早期原油高温裂解的产物之一,即焦沥青.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原油成熟度的多参数综合评价
倪春华, 包建平, 梁世友
2009, 31(4): 399-402. doi: 10.11781/sysydz200904399
摘要(1698) PDF(955)
摘要:
成熟度是表征原油与烃源岩有机质演化阶段的地球化学参数,是进行油-源对比的基础,所以其评价方法显得很重要.利用轻烃、芳烃及甾萜类成熟度参数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主要含油气构造第三系原油进行了综合分析,按照成熟度的相对高低,将其划分为高成熟凝析油和成熟原油:前者主要分布在渤中凹陷的西南部,表现为高石蜡指数(PI12)和高甲基菲比值(F1,F2);其它区域的则属于成熟原油,具有与前者相反的参数特征.对于未遭受生物降解作用的原油成熟度评价,PI1-PI2、F1-F2的使用效果较好.原油成熟度的差异性也反映了渤中凹陷的油源存在多源性,成藏存在多期性.
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及成因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为例
蒋涛, 汤玉平, 吴传芝, 张恒启
2009, 31(4): 403-408. doi: 10.11781/sysydz200904403
摘要(1475) PDF(813)
摘要:
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特殊的封闭成藏特征及其不同的油气微渗漏方式,并对测区吸附丝轻烃指标(C2-8)、重烃指标(C15-19)地球化学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气藏上方二指标的地球化学场特征、异常模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该气藏致密砂岩的水锁效应、气藏烃物质微渗漏方式(扩散、渗透)等因素是引起上述差异的根源;气体游离扩散相重烃物质扩散散失是气藏区上方C15-19指标异常的成因,重烃物质局部扩散系数从构造顶部高值区到构造翼部低值区的变化趋势是气藏区上方C15-19指标曲线倒"V"状特征的形成原因;未发生水锁效应气藏边缘区轻烃物质的渗透散失强于发生水锁效应气藏区轻烃物质的扩散散失,是研究区C2-8指标剖面曲线"驼峰"状特征的成因.应用该气藏上方吸附丝二指标的异常模式及组合关系对孔雀1井的钻前预测得到了后期勘探成果的有效验证,其对孔雀河古斜坡区、英吉苏致密砂岩区的油气勘探也具有借鉴意义.
方法·技术
不同类型生烃模拟实验方法对比与关键技术
米敬奎, 张水昌, 王晓梅
2009, 31(4): 409-414. doi: 10.11781/sysydz200904409
摘要(1499) PDF(948)
摘要:
有机源岩生烃模拟实验是油气资源评价、油气源对比等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目前,该实验方法按其体系封闭程度可分为开放、半开放和封闭3种,各具优缺点,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模拟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实际反应温度的测定是否准确,主要由实验体系的结构决定,对实验数据的应用效果影响非常大.不同类型样品在同一体系、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系统实验,对弄清压力对生烃过程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震反演成果的沉积学解释
杨贵祥, 黄捍东, 高锐, 张如伟, 赵迪
2009, 31(4): 415-419. doi: 10.11781/sysydz200904415
摘要(1535) PDF(1286)
摘要:
在油气藏勘探和开发中,沉积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将地震反演技术与沉积学原理结合进行沉积特征的刻画,是目前利用地震资料开展沉积微相研究最有效的方法.为了使反演结果贴近地下地质特征,将地震相控概念引入非线性随机反演中,在CZ凹陷C15井区进行探索性应用,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地震相分析,基于高精度地震反演成果进行了沉积特征解释,比直接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沉积描述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获得了比较精细的沉积微相描述.
油气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技术研究及系统集成
米石云, 郭秋麟, 胡素云, 杨秋琳, 张庆春, 谢红兵, 陈宁生
2009, 31(4): 420-426. doi: 10.11781/sysydz200904420
摘要(1375) PDF(791)
摘要:
油气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技术是21世纪石油工业领域应着力发展的十大技术之一.通过对技术内涵和应用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构建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并研制集成了集勘探数据管理、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目标评价于一体的"油气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系统RIOSys 1.0".该系统由"油气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数据图形总库"及"油气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应用软件"两大层次构成,集成了包括数据库-图形库、区块评价、勘探目标经济评价与决策、油气资源空间分布及风险预测技术在内的多项新技术,是开展油气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研究的工作平台,将在今后的勘探评价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稀土元素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安地区物源分析为例
刘宁, 樊德华, 郝运轻, 李博
2009, 31(4): 427-432. doi: 10.11781/sysydz200904427
摘要(1538) PDF(982)
摘要:
通过稀土元素(REE)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完善,在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安地区开展稀土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永安地区母岩区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以及沉积区沙四段和沙三段各层段的稀土元素分布形式.通过母岩区与沉积区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对比,完成了沉积区沙四段和沙三段的物源分析.永安地区沉积区沙四段与母岩区中生界、下古生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最相似;沉积区沙三中、下亚段与母岩区中生界、下古生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相似,兼有太古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沉积区沙三上亚段稀土元素分布形式与母岩区太古界稀土元素特征相似.沉积区与母岩区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差异性,反映了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各时期物源的不同.
综合信息
《中国含油气盆地动态分析概论》一书出版
黄泽光, 杨建超
2009, 31(4): 433-433. doi: 10.11781/sysydz200904433
摘要(546) PDF(290)
摘要:
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旭辉、高长林、江兴歌等科研人员共同编写的科学论著—《中国含油气盆地动态分析概论》,日前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6章,约35万字,另附图1袋,10幅.该书主要有3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