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四光.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的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J].地质学报,1954,34(4):339-410.
|
[2] |
黄汲清.鄂尔多斯盆地西沿的大地构造轮廓和寻找石油的方向[J].地质学报,1955,35(1):23-39.
|
[3] |
张文佑,等.中国大地构造纲要(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专刊第一号)[M].科学出版社,1958.
|
[4] |
张伯声.从镶嵌构造观点说明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A].中国大地构造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66-95.
|
[5] |
陈国达.中国大地构造的一些特点[A].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1)[C].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
|
[6] |
李春昱.再论板块构造[J].西北地质科技情报,1973,5:1-36.
|
[7] |
甘克文.鄂尔多斯西部的构造演化特征[A].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石油地质文集[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58-68.
|
[8] |
田在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质构造与油气前景[A].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掩冲带构造与油气[M].兰州:甘肃科学出版社,1990.31-39.
|
[9] |
刘和甫,陆伟文,王玉新.鄂尔多斯西缘冲断褶皱带形成与形变[A].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掩冲带构造与油气[M].兰州:甘肃科学出版社,1990.54-76.
|
[10] |
杨俊杰,张伯荣.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掩冲构造带的基本特征[A].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掩冲带构造与油气[M].兰州:甘肃科学出版社,1990.91-105.
|
[11] |
赵重远.鄂尔多斯地块西缘构造单位划分及构造展布格局和形成机制[A].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掩冲带构造与油气[M].兰州:甘肃科学出版社,1990.40-53.
|
[12] |
张抗.论贺兰山裂堑(aulacogen)[A].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石油地质文集[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29-40.
|
[13] |
汤锡元,郭忠铭,等.陕甘宁盆地西缘逆冲推覆构造及油气勘探[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1-156.
|
[14] |
张抗.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滑塌堆积[J].沉积学报,1992,10(1):11-18.
|
[15] |
张恺,张清,高明远,等.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的含油远景[A].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石油地质文集[C].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41-49.
|
[16] |
陈发景,孙家振,王波明.鄂尔多斯西缘褶皱-逆冲断层带的构造特征和找气前景[J].现代地质,1987,1(1):103-112.
|
[17] |
张进,张庆龙,任文军,等.断层相关褶皱—鄂尔多斯盆地中的新构造样式[J].石油实验地质,1999,21(1):61-65.
|
[18] |
张进,张庆龙,任文军.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研究新认识[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研究生专刊),1998,34:182-187.
|
[19] |
任文军,张庆龙,张进,等.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板块构造成因初步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1999,23(2):191-196.
|
[20] |
张庆龙,卢华复,何建坤,等.大巴山前缘含油气构造条件[J].天然气工业,1995,15(4):5-9.
|
[21] |
国家地震局地学断面编委会.上海奉贤至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地学断面[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1-66.
|
[22] |
许顺山,吴淦国,邓军.岩浆侵位机制研究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1998,17(4):8-14.
|
[23] |
蔡东升,施央申.苏州西南部的推覆和伸展构造[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3,17(2):163-178.
|
[24] |
徐朝雷,米广尧,郭景林.五台山车厂岩体侵位机制探讨[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5,10(2):269-274.
|
[25] |
曾华霖.重力梯度测量的现状与复兴[J].物探与化探,1999,23(1):1-6.
|
[26] |
李天斌.宁夏南部弧形推覆构造带特征及演化[J].地质力学学报,1999,5(3):22-27.
|
[27] |
国家地震局地学断面编委会.江苏响水至内蒙古满都拉地学剖面[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
[28] |
李朋武,董学斌,杨慧心.古地磁多参点方法及其在我国西部地体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8,28(1):80-84.
|
[29] |
董学武,杨慧心,李鹏武.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地体构造的古地磁学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5,38(2):79-85.
|
[30] |
冯益民.祁连山造山带研究概括—历史、现状及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1997,12(4):307-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