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四川盆地烃类垂向微运移及其地球化学效应

汤玉平 刘运黎 赵跃伟 陈银节

汤玉平, 刘运黎, 赵跃伟, 陈银节. 四川盆地烃类垂向微运移及其地球化学效应[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27(5): 508-511. doi: 10.11781/sysydz200505508
引用本文: 汤玉平, 刘运黎, 赵跃伟, 陈银节. 四川盆地烃类垂向微运移及其地球化学效应[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27(5): 508-511. doi: 10.11781/sysydz200505508
Tang Yuping, Liu Yunli, Zhao Yuewei, Chen Yingjie. HYDROCARBON VERTICAL MICRO-MIGRATION AND ITS GEOCHEMICAL EFFECTS IN SICHUAN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5, 27(5): 508-511. doi: 10.11781/sysydz200505508
Citation: Tang Yuping, Liu Yunli, Zhao Yuewei, Chen Yingjie. HYDROCARBON VERTICAL MICRO-MIGRATION AND ITS GEOCHEMICAL EFFECTS IN SICHUAN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5, 27(5): 508-511. doi: 10.11781/sysydz200505508

四川盆地烃类垂向微运移及其地球化学效应

doi: 10.11781/sysydz20050550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汤玉平(1960- ),男(汉族),安徽宿松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化探异常成因机理和中国油气化探数据库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E132.4

HYDROCARBON VERTICAL MICRO-MIGRATION AND ITS GEOCHEMICAL EFFECTS IN SICHUAN BASIN

  • 摘要: 根据钻井垂向剖面中烃类的变化特征,研究其烃类垂向微运移迹象,用以追溯地表异常来源,进而研究近地表异常模式及成因机理。四川盆地油气井中自深至浅,环烷烃百分组成逐渐降低,正构和异构烷烃不断增加;280 nm和210 nm紫外导数值逐渐降低;运移指向明显,表征了烃类垂向微运移客观存在的事实。川西地区近地表样品与下伏储层C1—C5色谱图及三维荧光图谱基本相似,说明二者同源,揭示了近地表化探异常为"有源之水",近地表化探异常及其靶区预测是可靠的。

     

  • [1] 汤玉平,蒋涛,刘运黎.油气藏不同部位△C差异性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0(1):76~77.
    [2] 汤玉平,龚维琪,邓树立.油气化探异常类型及成因机理研究[A].见:程同锦,戴联善编.第四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论文集[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19~25.
    [3] 汤玉平,刘运黎.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地球化学效应及机理讨论[J].石油实验地质,2002,24(5):431~436.
    [4] 蒋涛,夏响华,陈浙春.地球化学烃场效应的探讨及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3):290~294.
    [5] 吴传璧.上置晕与物质的"类气相"垂向迁移[J].地学前缘,1998,5(1):185~192.
    [6] 赵克斌,孙长青.油气化探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6):574~579,584.
    [7] 刘运黎,汤玉平.川西油气田区地球化学场特征分析[J].地质通报,2003,22(4):290~294.
    [8] 钱志浩,曹寅.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原油运移地球化学效应[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2):186~190.
    [9] 贾国相.油气生成量、聚集规模与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场的关系[J].石油实验地质,1998,20(2):196~199,203.
    [10] 刘文汇.试论成烃的地球化学场[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1):3~8,21.
    [11] 黄海平,张水昌,苏爱国.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的地球化学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3):278~284.
    [12] 康义昌.四川盆地的基岩结构及其与上覆层的关系[J].石油实验地质,1986,8(3):235~242.
    [13] 戴金星,夏新宇,卫延召等.四川盆地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2):115~121,132.
    [14] 李海燕,付广,彭仕宓.天然气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1):108~1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77
  • HTML全文浏览量:  61
  • PDF下载量:  52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11-05
  • 修回日期:  2005-07-22
  • 刊出日期:  2005-09-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