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特征

马红强 王恕一 雍洪 陈强路 姜海健 王斌 李慧莉 沙旭光

马红强, 王恕一, 雍洪, 陈强路, 姜海健, 王斌, 李慧莉, 沙旭光.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32(5): 434-441. doi: 10.11781/sysydz201005434
引用本文: 马红强, 王恕一, 雍洪, 陈强路, 姜海健, 王斌, 李慧莉, 沙旭光.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32(5): 434-441. doi: 10.11781/sysydz201005434
Ma Hongqiang, Wang Shuyi, Yong Hong, Chen Qianglu, Jiang Haijian, Wang Bin, Li Huili, Sha Xuguang. BURIAL KARST CHARACTERISTICS OF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CENTRAL TARIM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0, 32(5): 434-441. doi: 10.11781/sysydz201005434
Citation: Ma Hongqiang, Wang Shuyi, Yong Hong, Chen Qianglu, Jiang Haijian, Wang Bin, Li Huili, Sha Xuguang. BURIAL KARST CHARACTERISTICS OF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CENTRAL TARIM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0, 32(5): 434-441. doi: 10.11781/sysydz201005434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特征

doi: 10.11781/sysydz201005434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5CB42210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5—002—001)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马红强(1972- ),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E-mail:mahq@mail.wuxisuo.com.

  • 中图分类号: TE122.2+21

BURIAL KARST CHARACTERISTICS OF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CENTRAL TARIM BASIN

  • 摘要: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多种形式的岩溶作用,其中深部及热液埋藏溶蚀是形成有利储层的重要机制之一。钻井岩心、录井等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宏观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4期埋藏溶蚀,Ⅰ,Ⅱ期溶蚀孔洞基本已被充填,Ⅲ期残留孔隙和Ⅳ期溶蚀孔洞为现今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埋藏溶蚀作用发生的流体介质主要为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和二氧化碳,硫化氢可能对晚期储层形成有较大贡献。通过分析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岩浆期后热液溶蚀对本区奥陶系储层的改造作用有效,具体的影响和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1] 叶德胜,王恕一,张希明,等.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及储层评价[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2] 陈景山,李忠,王振宇,等.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J].沉积学报,2007,25(6):858-868.
    [3] 钱一雄,陈跃,陈强路,等.塔中西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作用[J].石油学报,2006,27(3):47-52.
    [4] 钱一雄,TABERNER C,邹森林,等.碳酸盐岩表生岩溶与埋藏溶蚀比较:以塔北和塔中地区为例[J].海相油气地质,2007,12(2):1-7.
    [5] 钱一雄,邹远荣,陈强路,等.塔里木盆地塔中西北部多期、多成因岩溶作用地质-地球化学表征:以中1井为例[J].沉积学报,2005,23(4):596-602.
    [6] 朱东亚,胡文,张学丰,等.塔河油田奥陶系灰岩埋藏溶蚀作用特征[J].石油学报,2007,28(5):57-62.
    [7] 郑和荣,刘春燕,吴茂炳,等.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颗粒石灰岩埋藏溶蚀作用[J].石油学报,2009,30(1):9-15.
    [8] 陈强路,周凌方,张根法,等.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勘探领域评价[J].石油实验地质,2009,31(4):343-349.
    [9] 陈强路,何治亮,李思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聚集带[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4):367-372.
    [10] 克莱德 H 莫尔.碳酸盐岩储层: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M].姚根顺,沈安江,潘文庆,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265-270.
    [11] 范明,胡凯,蒋小琼,等.酸性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J].地球化学,2009,38(1):20-26.
    [12] 范明,蒋小琼,刘伟新,等.不同温度条件下CO2水溶液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J].沉积学报,2007,25(6):825-830.
    [13] 蒋小琼,王恕一,范明,等.埋藏成岩环境碳酸盐岩溶蚀作用模拟实验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8,30(6):643-646.
    [14] 朱光有,张水昌,马永生,等.TSR(H2S)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积极性研究:H2S的形成过程促进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J].地学前缘,2006,13(3):141-149.
    [15] 曾伟,黄先平,杨雨,等.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中的埋藏溶蚀作用[J].天然气工业,2006,26(11):4-7.
    [16] 马永生,郭彤楼,赵雪凤,等.普光气田深部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机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S2):43-52.
    [17] 马永生,郭彤楼,朱光有,等.硫化氢对碳酸盐储层溶蚀改造作用的模拟实验证据:以川东飞仙关组为例[J].科学通报,2007,52(S1):136-141.
    [18] 赵雪凤,朱光有,张水昌,等.川东北普光地区与塔中地区深部礁滩体优质储层的对比研究[J].沉积学报,2009,27(3):390-403.
    [19] 张建勇,刘文汇,范明,等.TSR产物对碳酸盐岩储层是否具有改良作用:实验地质学的依据[J].海相油气地质,2008,13(2):57-61.
    [20] 黄思静,QING HAIRUO,胡作维,等.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成岩作用的影响[J].沉积学报,2007,25(6):815-914.
    [21] 韩剑发,梅廉夫,杨海军,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奥陶系天然气的非烃成因及其成藏意义[J].地学前缘,2009,16(1):314-325.
    [22] 蔡春芳,邬光辉,李开开,等.塔中地区古生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与原油中硫的成因[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7,26(1):44-48.
    [23] 陈利新,杨海军,邬光辉,等.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礁滩体油气藏的成藏特点[J].新疆石油地质,2008,29(3):327-330.
    [24] 张兴阳,顾家裕,罗平,等.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萤石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6,22(8):2220-2247.
    [25] 张兴阳,顾家裕,罗平.TZ45井萤石成因与油气成藏[J].新疆石油地质,2004,25(5):479-482.
    [26] 王嗣敏,吕修祥.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4):72-77.
    [27] 王嗣敏,金之钧,解启来.塔里木盆地塔中井区碳酸盐岩储层的深部流体改造作用[J].地质论评,2004,50(5):543-546.
    [28] 赵霞.塔里木盆地TZ45 井及柯坪西克尔萤石成因的讨论[J].西北地质,2000,33(3):5-8.
    [29] 金之钧,朱东亚,胡文瑄,等.塔里木盆地热液活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储层影响[J].地质学报,2006,80(2):245-254.
    [30] 朱东亚,胡文瑄,宋玉才,等.塔里木盆地TZ45 井油藏萤石化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石油学报,2005,24(3):205-215.
    [31] 林青,王培荣,金晓辉,等.塔中北斜坡TZ45井奥陶系油藏成藏史浅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3):5-7.
    [32] 钟广法,马在田,刘瑞林,等.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萤石脉-油气叠合成藏作用:高分辨率成像测井资料提供的证据[J].高校地质学报,2000,6(4):576-582.
    [33] 潘文庆,刘永福,DICKSON J A D,等.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热液岩溶的特征及地质模型[J].沉积学报,2009,27(5):983-992.
    [34] 朱毅秀,金之钧,林畅松,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早二叠世岩浆岩及油气成藏关系[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1):50-54.
    [35] 康玉柱.新疆两大盆地石炭-二叠系火山岩特征与油气[J].石油实验地质,2008,30(4):321-327.
    [36] 吕修祥,解启来,杨宁,等.塔里木盆地深部流体改造型碳酸盐岩油气聚集[J].科学通报,2007,52(S):142-14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77
  • HTML全文浏览量:  106
  • PDF下载量:  100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2-23
  • 修回日期:  2010-08-05
  • 刊出日期:  2010-10-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