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保存研究的新探索——“保存系统”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沃玉进 汪新伟 袁玉松 李双建 周雁 高波 张荣强 张殿伟

沃玉进, 汪新伟, 袁玉松, 李双建, 周雁, 高波, 张荣强, 张殿伟.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保存研究的新探索——“保存系统”的概念与研究方法[J]. 石油实验地质, 2011, 33(1): 66-73. doi: 10.11781/sysydz201101066
引用本文: 沃玉进, 汪新伟, 袁玉松, 李双建, 周雁, 高波, 张荣强, 张殿伟.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保存研究的新探索——“保存系统”的概念与研究方法[J]. 石油实验地质, 2011, 33(1): 66-73. doi: 10.11781/sysydz201101066
Wo Yujin, Wang Xinwei, Yuan Yusong, Li Shuangjian, Zhou Yan, Gao Bo, Zhang Rongqiang, Zhang Dianwei. New explorations of petroleum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in marine sequences, South China—concept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preservation system’[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1, 33(1): 66-73. doi: 10.11781/sysydz201101066
Citation: Wo Yujin, Wang Xinwei, Yuan Yusong, Li Shuangjian, Zhou Yan, Gao Bo, Zhang Rongqiang, Zhang Dianwei. New explorations of petroleum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in marine sequences, South China—concept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preservation system’[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1, 33(1): 66-73. doi: 10.11781/sysydz201101066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保存研究的新探索——“保存系统”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doi: 10.11781/sysydz201101066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8ZX05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9904,40739902)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沃玉进(1966-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E-mail:woyj@pepris.com.

  • 中图分类号: TE122.3+4

New explorations of petroleum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in marine sequences, South China—concept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preservation system’

  • 摘要: 针对中国南方混源多灶多期成藏、多期构造改造与破坏等特点,有必要探索出新的有关油气保存研究的描述方法与研究思路。在总结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保存系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该概念初步定义为:某一地质单元内与保存条件相关的地质要素、地质作用与过程、成藏功能的有机统一体系。它具有统一的"源—盖"条件、相同或相似地质结构及流体特征、基本一致的油气藏保存(或破坏)过程。一个油气保存系统是油气的一个勘探单元,范围上可相当于一个盆地的二级或三级构造单元,其研究内容包括地质结构类型、盖层封盖性、源—盖动态匹配关系与流体特征等4个方面以及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概念与研究方法的提出可更好地适应中国南方或相似多旋回盆地油气勘探的需要。

     

  • [1] Dow W G.Application of oil correlation and source rock data to expiration in Williston Basin[J].AAPG Bulletin,1974.58(7):1253-1262.
    [2] Magoon L B.Dow W G.The petroleum system;from source to trap[J].AAPG Memoir.1994,60:3-24.
    [3] 赵文智,何登发.含油气系统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勘探家,1996.1(2):12-19.
    [4] 李小地.油气藏成因模式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4):1-5.
    [5] 金之均,庞雄奇,吕修祥.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J].勘探家,1998,3(4):66-69.
    [6] 戴少武,贺自爱,王津义.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思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3):195-202.
    [7] 梁兴,叶舟,吴少华,等.赋予含油气系统内涵的南方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及其类型[J].海相油气地质,2003,8(3):81-88.
    [8] 马力,叶舟,粱兴.南方重点盆地海相油气勘探新进展[M].//赵政璋.油公司油气勘探之路:新区勘探项目管理探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33-152.
    [9] 何登发,马永生,杨明虎.油气保存单元的概念与评价原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1):1-8.
    [10] 李明诚,李伟,蔡峰,等.油气成藏保存条件的综合研究[J].石油学报,1997,18(2):41-48.
    [11] 马永生,楼章华,郭彤楼,等.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探讨[J].地质学报,2006.80(3):406-417.
    [12] 贾承造,姚慧君,魏国齐,等.塔里木板块构造演化和主要构造单元地质构造特征[M]//童晓光,梁狄刚.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论文集,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80-92.
    [13] 何登发,李德生.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92-107.
    [14] 田在艺,张庆春.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135.
    [15] 何登发,赵文智,雷振宇,等.中国叠合型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J].地学前缘,2000,7(3):23-37.
    [16] 邓模.吕俊祥.潘文蕾.等.鄂西渝东区油气保存条件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9,31(2):202-206.
    [17] 沃玉进,汪新伟.中、上扬子地区地质结构类型与海相层系油气保存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2):177-187.
    [18] 袁玉松.中上扬子地区埋藏史、热史及源-盖匹配关系[D].北京: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09.
    [19] 汪新伟,沃玉进,周雁,等.上扬子地区褶皱一冲断带的运动学特征[J].地学前缘,2010,17(3):200-2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03
  • HTML全文浏览量:  50
  • PDF下载量:  77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9-07
  • 修回日期:  2010-12-27
  • 刊出日期:  2011-02-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