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贵州南部印支晚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

王津义 彭金宁 王彦清 刘光祥 高林

王津义, 彭金宁, 王彦清, 刘光祥, 高林. 贵州南部印支晚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34(4): 362-367. doi: 10.11781/sysydz201204362
引用本文: 王津义, 彭金宁, 王彦清, 刘光祥, 高林. 贵州南部印支晚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34(4): 362-367. doi: 10.11781/sysydz201204362
Wang Jinyi, Peng Jinning, Wang Yanqing, Liu Guangxiang, Gao Lin. Tectonic deformation features from Late Indosinian to Yanshanian in southern Guizhou[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2, 34(4): 362-367. doi: 10.11781/sysydz201204362
Citation: Wang Jinyi, Peng Jinning, Wang Yanqing, Liu Guangxiang, Gao Lin. Tectonic deformation features from Late Indosinian to Yanshanian in southern Guizhou[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2, 34(4): 362-367. doi: 10.11781/sysydz201204362

贵州南部印支晚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

doi: 10.11781/sysydz201204362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P04038);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科技攻关项目(G0800-10KK-137)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津义(1957- ),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油气地质综合研究.E-mail:wangjy.syky@sinopec.com.

  • 中图分类号: TE121.2

Tectonic deformation features from Late Indosinian to Yanshanian in southern Guizhou

  • 摘要: 贵州南部构造变形分带明显,贵阳—贵定—三都以北,断裂带呈近南北走向分布;包裹体数据证实,现今断裂带主活动期在印支晚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符合雪峰山由东向西推覆产生的递进(衰减)变形的总体规律。断裂带岩组样品揭示,岩石主要受到了上盘面理向下盘面理的挤压扭动作用,断层性质多为压性。断裂带以脆性形变为主,伴生少量韧性变形;贵阳—贵定—三都以南,属于雪峰山由东向西推覆作用下的中弱或弱变形带,且受垭紫罗挤压、走滑构造带共同影响,形成北东走向宽缓的背向斜构造格局。这反映了在地史演化过程中,该区北东部所承受的构造应力与西南部之间存在的巨大构造差异。现今,在构造弱变形带内的安顺凹陷、长顺凹陷可能是油气运移聚集最为有利的勘探区。

     

  • [1] 何熙琦,肖加飞,王尚彦,等.黔中隆起研究[J].贵州地质,2005,22(2):83-89.
    [2] 丁道桂,邓模,朱文利,等.大南盘江地区晚古生代拗拉槽盆地的改造变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4):393-402.
    [3] 王津义,付孝悦,潘文蕾,等.黔西北地区下古生界盖层条件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5):477-481.
    [4] 赵宗举,朱琰,邓红婴,等.中国南方古隆起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1):10-11.
    [5] 曾允孚,刘文均,陈洪德,等.华南右江盆地沉积构造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6] 马力,陈焕疆,甘克文,等.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7] 陈焕疆,吉雄.粤西罗定分界镇以南罗罅河云开群时代及逆掩推覆构造初探[C]//丘元禧,陈焕疆.云开大山及其邻区地质构造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22-28.
    [8] 夏亮辉,丘元禧.博白—罗定—广宁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的探讨[C]//丘元禧,陈焕疆.云开大山及其邻区地质构造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35-43.
    [9] 陈焕疆,郑俊章.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东南缘的逆冲推覆构造[C]//丘元禧,陈焕疆.云开大山及其邻区地质构造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66-73.
    [10] 丁道桂,郭彤楼,胡明霞,等.论江南—雪峰基底拆离式构造:南方构造问题之一[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2):121-127.
    [11] 丁道桂,刘光祥.扬子板内递进变形:南方构造问题之二[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3):238-246.
    [12] 丁道桂,郭彤楼,刘运黎,等.对江南—雪峰带构造属性的讨论[J].地质通报,2007,26 (7):801-809.
    [13] 郭令智.华南大地构造格架和地壳演化[C]//郭令智.华南板块构造.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1-7.
    [14] 丘元禧.云开大山及其邻区构造演化[C]//丘元禧,陈焕疆.云开大山及其邻区地质构造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11.
    [15] 王清晨,林伟.中国南方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主要变形期[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 (5):582-58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68
  • HTML全文浏览量:  79
  • PDF下载量:  111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11-15
  • 修回日期:  2012-05-14
  • 刊出日期:  2012-07-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