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西昆仑山前柯东—柯克亚构造带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莫午零 林潼 张英 易士威 王东良 张亮

莫午零, 林潼, 张英, 易士威, 王东良, 张亮. 西昆仑山前柯东—柯克亚构造带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J]. 石油实验地质, 2013, 35(4): 364-371. doi: 10.11781/sysydz201304364
引用本文: 莫午零, 林潼, 张英, 易士威, 王东良, 张亮. 西昆仑山前柯东—柯克亚构造带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J]. 石油实验地质, 2013, 35(4): 364-371. doi: 10.11781/sysydz201304364
Mo Wuling, Lin Tong, Zhang Ying, Yi Shiwei, Wang Dongliang, Zhang Liang. Hydrocarbon origin and accumulation model of Kedong-Kekeya tectonic belt in piedmont of West Kunlun Mounta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3, 35(4): 364-371. doi: 10.11781/sysydz201304364
Citation: Mo Wuling, Lin Tong, Zhang Ying, Yi Shiwei, Wang Dongliang, Zhang Liang. Hydrocarbon origin and accumulation model of Kedong-Kekeya tectonic belt in piedmont of West Kunlun Mounta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13, 35(4): 364-371. doi: 10.11781/sysydz201304364

西昆仑山前柯东—柯克亚构造带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doi: 10.11781/sysydz201304364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大型气田形成条件、富集规律及目标评价(二期)"(2011ZX05007-002)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莫午零(1978- ),男,博士,工程师,从事沉积学与油气勘探研究工作。E-mail:mowl50@163.com。

  • 中图分类号: TE122.3

Hydrocarbon origin and accumulation model of Kedong-Kekeya tectonic belt in piedmont of West Kunlun Mountain

  • 摘要: 西昆仑山前主要发育下石炭统和什拉甫组、下二叠统普司格组和中侏罗统杨叶组3套烃源岩。通过西昆仑山前柯东—柯克亚构造带烃源岩特征、油气特征和油—源对比与气—源对比分析,指出柯东—柯克亚构造带原油主要来自二叠系类型较好的Ⅱ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源岩,有部分侏罗系和石炭系天然气混入。从柯东1井和柯克亚含油气构造的构造演化、流体包裹体、油气成藏演化史出发,分析了成藏演化过程,总结出柯东—柯克亚构造带油气成藏演化模式,得出其成藏可分为4个阶段:原油初始充注时期、主充油时期、主充气时期和油气调整时期。搞清柯东—柯克亚构造带油气来源及油气成藏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为该区甩开勘探、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提供重要依据。

     

  • [1] 何登发,李德生.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2] 胡建中,谭应佳,张平,等.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山前带逆冲推覆构造特征[J].地学前缘,2008,15(2):222-230.
    [3] 周新源,罗金海,买光荣,等.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周缘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地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17-123.
    [4] 曲国胜,李亦纲,李岩峰,等.塔里木盆地西南前陆构造分段及其成因[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35(3):193-202.
    [5] 程晓敢,雷刚林,陈汉林,等.西昆仑山前甫沙—克里阳地区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油气控制作用[J].石油学报,2011,32(1):83-89.
    [6] 潘家伟,李海兵,Jerome Van Der Woerd,等.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J].地质通报,2007,26(10):1368-1379.
    [7] 肖安成,杨树峰,陈汉林,等.西昆仑山前冲断系的结构特征[J].地学前缘,2000,7(增刊):38-43.
    [8] 黄泽光,翟常博,徐宏节.塔里木盆地塔西南与库车坳陷形变特征的对比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2,24(6):501-505.
    [9] 伍秀芳,刘胜,汪新,等.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J].地质科学,2004,39(2):260-271.
    [10] 刘胜,汪新,伍秀芳,等.塔西南山前晚新生代构造生长地层与变形时代[J].石油学报,2004,25(5):24-28.
    [11] 李丹梅,汤达祯,刑卫新,等.塔西南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段性[J].地学前缘,2008,15(2):178-185.
    [12] 唐友军,侯读杰,肖中尧.柯克亚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6,25(2):160-162.
    [13] 张敏,黄光辉,赵红静,等.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地区凝析油气藏成因特征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38(增刊Ⅱ):17-23.
    [14] 何登发,陈红英,柳少波.柯克亚凝析油气田的成藏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4):28-32.
    [15] 廖林.西昆仑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沉积响应.杭州:浙江大学,2010.
    [16] 俞凌杰,范明,刘伟新,等.盖层封闭机理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1,33(1):91-95.
    [17] 周雁,金之钧,朱东亚,等.油气盖层研究现状与认识进展[J].石油实验地质,2012,34(3):234-245.
    [18] 牟中海,唐勇,崔炳富,等.塔西南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J].石油学报,2002,23(1):40-44.
    [19] 秦都.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类型与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6):831-838.
    [20] 贾承造,何登发,石昕,等.中国油气晚期成藏特征[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36(5):412-42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43
  • HTML全文浏览量:  104
  • PDF下载量:  84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2-06-28
  • 修回日期:  2013-05-02
  • 刊出日期:  2013-07-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