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LIU Shu-gen, LUO Zhi-li, ZHAO Xi-kui, YUE Guang-yu, LIU Shu, LI Tian-bin, SONG Hong-biao. STUDY ON THE DYNAMIC MODE AND ITS SIMUL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LONGMEN MOUNTAIN-WEST SICHUAN FORELAND BASIN SYSTEM,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3, 25(5): 432-438. doi: 10.11781/sysydz200305432 |
[1] |
刘树根,罗志立,赵锡奎,王国芝,张成江.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J]. 地质学报, 2003, 77(2): 177-185.
|
[2] |
刘树根, 罗志立, 宋鸿彪, 曹树恒. 四川龙门山冲断带中北段岩石圈结构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11(1): 86-95.
|
[3] |
刘树根, 罗志立, 曹树恒. 四川龙门山冲断带(中北段)岩石圈的层圈性和多级滑脱推覆[J]. 四川地质学报, 1990, 10(3):145-150.
|
[4] |
陈焕疆. 论板块大地构造与油气盆地分析[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0. 76-77.
|
[5] |
罗志立. 试论中国型(C-型)冲断带及其油气勘探问题[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4, 5(4): 315-324.
|
[6] |
刘树根, 罗志立, 曹树恒.一种新的陆内俯冲类型-龙门山型俯冲成因机制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1991, 13(4): 314-323.
|
[7] |
宋鸿彪, 刘树根. 龙门山中北段重磁场特征与深部构造的关系[J].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8(1): 74-82.
|
[8] |
刘树根, 罗志立. 四川龙门山造山带的峨眉地裂运动[J]. 四川地质学报, 11(3): 174-180.
|
[9] |
刘树根, 赵锡奎, 罗志立, 徐国盛, 王国芝, C.J.L. Wilson, Dennis Arne.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28(3): 221-230.
|
[10] |
李天斌、宋鸿彪. 龙门山C-型俯冲带模式数值模拟研究[A]. 罗志立, 赵锡奎, 刘树根, 宋鸿彪. 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C].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 357-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