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第17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中国陆相沉积模式和生储油岩分布
安作相
1995, 17(1): 1-7.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01
摘要(907) PDF(500)
摘要:
几十年来,中国油气勘探工作主要在陆相沉积中进行,其沉积模式和生储油岩的关系大体是,生油岩形成于深湖相、半深湖相和沼泽相,储油岩则在许多环境都能形成,在中国以三角洲相、冲积扇以及浅湖滩坝为主,而盆地基岩风化壳也有重要意义。在沉积过程中生油岩和储油岩常呈旋回出现,形成生储盖组合,可分为下生、上生、自生和侧生4种形式。
东濮凹陷地层流体的热循环对流与成岩圈闭的形成
纪友亮, 赵澄林, 刘孟慧
1995, 17(1): 8-16.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08
摘要(662) PDF(439)
摘要:
本文讨论了地层流体的热循环对流对次生孔隙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指出由于地层上倾方向封闭性断层的遮挡、超压带的存在及流体来源的不足等原因,东濮凹陷在埋深4000m以下的储层中,流体的上升运动趋于终止,而以热循环对流运动为主,流体的热循环对流使溶解物质不断迁移,在深部形成局部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和成岩圈闭。
伊宁盆地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董秀芳, 熊永旭
1995, 17(1): 17-25.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17
摘要(655) PDF(268)
摘要:
伊宁复合盆地成生发展可划分为石炭纪一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和新生代3个构造发展阶段,相应地先后形成了孤内盆地、孤内残余盆地和远源碰撞山间盆地3种性质各异的原型盆地。弧内盆地属典型拉张型盆地,弧内残余盆地属地幔冷却收缩沉降盆地,生油岩系均较发育;远源碰撞山间盆地属压性盆地,生油岩系不发育。前两类盆地油气前景较好。
两口井条件下的储层参数预测方法
金强, 曾怡, 任怀强, 杨少春
1995, 17(1): 27-33.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27
摘要(696) PDF(303)
摘要:
井间储层参数预测,按常规的数理统计方法,需要许多井的资料才能得以进行。作者在油藏描述中利用地质统计与分形几何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只有两口井条件下的井间储层参数预测方法。这个方法不仅能够预测出两井间目的层任一点的储层参数,而且可以作出两井连线上目的层的参数剖面。既丰富了储层表征的内容,也促进了油藏地质工作的数字化。
湖泊三角洲砂体形成及演变的水槽实验初步研究
刘忠保, 赖志云, 汪崎生
1995, 17(1): 34-41.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34
摘要(724) PDF(379)
摘要:
作者模拟了湖泊三角洲砂体的湖退沉积过程。对实验过程中三角洲砂体的形成、主水流和三角洲砂体的迁移作了比较详细地描述;同时定量研究了不同湖水深度下洪水、中水和枯水对砂体的改造;最后尝试将湖盆内的砂体进行相带划分并进行了粒度分析。该实验主要得到如下认识:①湖水深度控制着三角洲砂体的形态和进积速率;②砂体的宽厚比可作为判断三角洲砂体形态的重要标志;③洪水对三角洲砂体的改造起决定性的作用。
扶扬油层地层压力场成因
楼章华, 曾允孚, 高瑞祺, 姜传金
1995, 17(1): 42-46.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42
摘要(529) PDF(308)
摘要:
松辽盆地北部东区扶扬油层地层压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向心流区和越流区为正常压力区;离心流区为高压区;滞留区为低压区。地层压力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取决于地层孔隙流体的供(液)-排(液)系统。区域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是控制地层压力形成与演化和油气分布的关键因素,此外,天然气的漏失作用、蒸发作用、不稳定矿物的水化作用及地温下降作用,对地层压力场的形成与演化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从桂林岩溶特征谈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研究
邢云
1995, 17(1): 47-54.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47
摘要(644) PDF(232)
摘要:
本文通过对桂林地区岩溶地貌考察和调研,提出了认识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的3个重点内容,即对砂岩产状的预测;潜山溶孔、裂缝发育与岩性、结构的关系;储集空间发育与构造的关系。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李双应, 金福全, 王道轩
1995, 17(1): 55-62.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55
摘要(933) PDF(464)
摘要:
作者以巢县地区震旦系到三叠系的碳酸盐岩为例,探讨了在不同成岩环境下,碳酸盐岩中微量元素Sr、Na、Fe、Mn的分布特征。主要经历了大气淡水成岩作用的灰岩(奥陶系、石炭系和州组上部、黄龙组、船山组)有较低的Sr(188×10-6)、Na(132×10-6)、Mn(149×10-6)含量;而以海底成岩作用为主的灰岩(石炭系金陵组、和州组下部、二叠系栖霞组、三叠系南陵湖组),则有较高的Sr(515×10-6)、Na(396×10-6)、Mn(404×10-6)值;与以准同生后成岩白云岩化作用为主的多成因白云岩(震旦-寒武系)相比,准同生的萨布哈白云岩(三叠系东马鞍山组)有稍高的Sr(138×10-6)、Na(806×10-6),而前者的Sr、Na含量分别为103×10-6、604×10-6.Mn的含量在两类白云岩中差异不明显。与灰岩相比,白云岩化作用将有较高的Na和较低的Sr、Mn.此外,Fe的含量与Ca+Mg含量呈负相关趋势明显,这表明了陆源物质对于Fe的干扰不容忽视。
黄骅拗陷前第三系砂岩矿物成分泥岩化学成分与地层划分
李江涛, 李玲
1995, 17(1): 63-91.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63
摘要(629) PDF(313)
摘要:
黄骅拗陷前第三系砂岩骨架矿物成分,泥岩化学成分的分析测试结果说明,砂岩类圆及泥岩微量元素、常量组份因地层时代不同而存在显着差异,统计量聚类分析表现为同一时代样品相聚成群,不同时代样品则相关性很差。在表征本区中生代、晚古生代地层岩石矿物学、化学特征的同时,利用这一规律对本区地层划分,特别是对缺少化石及其它标志的不同时代红层迭置剖面的划分,可以获得独特的效果。
疏松砂体渗透率测定方法研究
张春生, 赖志云, 柴巧英, 谭国华
1995, 17(1): 72-76.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72
摘要(587) PDF(3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现代疏松沉积砂体的渗透率测定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对砂体渗透率进行实测。当考虑了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之后,该方法所获得的渗透率可以较好地与油田砂岩样品渗透率相对比。该方法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是现代砂体储层性质研究值得借鉴的方法之一。
油田水中低碳酸的分析
程中第, 应凤祥
1995, 17(1): 78-80.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78
摘要(677) PDF(312)
摘要:
本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离子谱法(IC)、毛细管电泳法(CE)分析油田水及干酪根水热降解液中的低碳酸(C1-C5-无酸,C2-C6二无酸)及短侧链羧酸离子(RCOO-)的含量及分布。HPLC法(DDS-C18)适用于油田水;IC法(AS-1柱Dionex)适用于干酪根降解液;CE法(空管毛细柱)适用于常规浓度下的这两类样品。液样只经滤膜过滤即可直接进样分析,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内蒙陆西凹陷层速度分析及岩性预测
查明, 张卫海, 朱筱敏, 雷安贵, 苍瑞波
1995, 17(1): 81-88.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81
摘要(652) PDF(338)
摘要:
作者根据大量地震剖面和速度谱资料,计算、分析了陆西凹陷上侏罗统地震层速度及其分布特征,制定出该区砂、泥岩解释量版,利用声波层速度资料进行了平滑及压实校正,最后计算了各层段的砂岩百分比含量。通过层速度分析和岩性解释,确定了它们与地震相和沉积相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有利相带的预测提供了定量依据。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有机相溶液中痕量锶、钡
徐洋
1995, 17(1): 89-94.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89
摘要(608) PDF(24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有机相溶液痕量金属无素锶、钡的原子吸收光谱直接测定法。与原有灰分法相比,该方法简便快速,大大简化了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同时其灵过度和准确度也得到提高。
线性回归方法处理热释汞分析数据
杭义萍, 田淑云, 游革新
1995, 17(1): 95-98.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95
摘要(819) PDF(32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处理油气化探中的热汞分析数据。线性回归方法考虑了测区所有样点的实验数据,因此它求出的具体函数关系表达式,可以全面地反映整体的实验规律,进而可靠地划分汞的地球化学异常。与比耳定律方法相比,其误差要小得多。
麦3井石炭系顶部油气层气测录井特征分析
陈建飞
1995, 17(1): 99-103. doi: 10.11781/sysydz199501099
摘要(578) PDF(283)
摘要:
本文于可能油气层中钻井仅1.01m厚度(4299.5~4300.51m)而被迫终孔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气测录井测试数据,肯定了新区新层组的含油气性,对新区新层组远景评价及补偿钻探损失有重大意义。
李德生荣获AAPG杰出成就奖
张义纲
1995, 17(1): 104-104. doi: 10.11781/sysydz199501104
摘要(544) PDF(281)
摘要:
AAPG(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于1994年8月21~2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国际会议,10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