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31卷  第6期

目次
《石油实验地质》2009年31卷第6期目次
2009, 31(6).
摘要(948) PDF(723)
摘要:
盆地·油藏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作用模式及控制因素
周江羽, 吕海涛, 林忠民, 吴冲龙
2009, 31(6): 547-550. doi: 10.11781/sysydz200906547
摘要(1759) PDF(1183)
摘要:
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异常复杂的非均质性,碳酸盐岩岩溶作用研究是当今储层沉积学和储层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前缘领域。塔河油田所处的阿克库勒凸起是在前震旦系变质岩基底上长期发育的一个古隆起,经历了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多期次的构造抬升和海平面变化影响,并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发育了一套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结合塔河油田岩溶作用的基本特点和勘探实践,建立了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溶作用的3种基本模式,并分析了岩溶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机理
薛会, 王毅, 徐波
2009, 31(6): 551-556. doi: 10.11781/sysydz200906551
摘要(1656) PDF(1014)
摘要:
多类型天然气共生现象在越来越多的盆地中被发现,并已引起广大学者的注意。但是我国对于多类型天然气共生研究重视不够,更多地集中于单一类型天然气研究。以鄂北杭锦旗探区为例,展开多类型天然气研究。研究表明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具备发育多类型天然气藏的地质条件,煤层气、根缘气(深盆气)、常规气共同发育。3种不同类型天然气在成藏机理上具有递变关系,从吸附机理过渡至活塞式、置换式运聚机理,在空间上依次形成了煤层气藏、根缘气藏(深盆气藏)及常规气藏,构成了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机理序列。从实际勘探角度而言,仅根缘气藏(深盆气藏)和常规气藏具有工业勘探价值。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层碎屑岩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李海华, 张彦霞, 王保华
2009, 31(6): 557-563. doi: 10.11781/sysydz200906557
摘要(1394) PDF(918)
摘要:
在对长岭断陷层碎屑岩储层宏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测井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断陷层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储层物性差,主要为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具有排驱压力及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的特征;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岩阶段划分认为东岭地区断陷层主要处于晚成岩期的A阶段,腰英台地区断陷层(主要指登娄库组、营城组)主要处于晚成岩期的B、C阶段。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碎屑岩储层评价标准认为:长岭断陷层碎屑岩储层主要为Ⅲ类或Ⅲ—Ⅳ类储层;有利区主要发育于东岭和双深1井等地区,其次为腰英台地区。
扬子地区二叠系硅质岩成因分析及沉积环境研究
李红敬, 解习农, 周炼, 苏明, 彭伟, 陈慧
2009, 31(6): 564-569. doi: 10.11781/sysydz200906564
摘要(1362) PDF(1265)
摘要:
对扬子地区2个典型剖面即广元上寺剖面和罗甸纳水剖面的二叠系硅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扬子板块不同地区不同产状的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存在差异,燧石条带和团块状硅质岩∑REE均小于层状硅质岩的Petro China REE;同一地区不同产状的硅质岩Ce/Ce*相差极小,而不同地区Ce/Ce*存在明显差异。硅质岩与围岩(灰岩和页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页岩的∑REE最高,其次为层状硅质岩,再次为灰岩,最低为燧石条带。通过系统的岩石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广元地区二叠系硅质岩以生物沉积为主,并有一定的热水沉积物质,其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中下部;而黔南地区二叠系硅质岩是热水沉积为主,混有少量非热水成因的物质,其形成于远离陆源的洋盆环境。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构造再认识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吴向阳, 夏连军, 陈晶
2009, 31(6): 570-575. doi: 10.11781/sysydz200906570
摘要(1557) PDF(934)
摘要: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勘探程度较高的含油气凹陷,近年的勘探对象逐渐向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区及深凹带岩性圈闭发展。在构造再认识基础上,处理好构造样式、地震资料以及钻井之间的关系,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这既是对以往钻井的重新思考,又是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必由之路。同时,对深凹带古构造背景和古地理的研究,可以举一反三,指导未知区的岩性油藏勘探,不失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思路。文章结合构造地质理论,通过研究高邮凹陷复杂断裂的构造样式,重构复杂资料区的解释方案,在高邮凹陷复杂断裂带和北斜坡地区取得了新的认识;通过对构造背景与岩性油藏关系的研究,指出了高邮凹陷深凹带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川中磨溪—龙女寺构造带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
徐国盛, 孟昱璋, 赵异华, 龚昌明, 袁海锋, 刘军
2009, 31(6): 576-582. doi: 10.11781/sysydz200906576
摘要(1438) PDF(850)
摘要:
川中地区磨溪—龙女寺构造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天然气的成藏机理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鉴于前人研究确认嘉陵江组天然气来源于深层二叠系烃源岩,该文主要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盆地模拟相结合的技术对区内二叠系烃源岩的热史进行了恢复,对其成熟度、古流体压力演化进行了研究,进而对运移通道的形成及天然气成藏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建立了磨溪-龙女寺构造带嘉陵江组天然气的成藏模式,总结其成藏规律为:高压驱动、裂缝输导、流体垂向运移、膏盖油裂解气成藏。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圈闭分布规律
张宇
2009, 31(6): 583-587. doi: 10.11781/sysydz200906583
摘要(1460) PDF(804)
摘要: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主要存在3种成因类型的岩性圈闭模式,其中与三角洲有关的浊积扇岩性圈闭受三角洲结构控制,与较大规模的湖泛作用有关,多发育在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近岸水下扇—浊积扇岩性圈闭受古地貌、断裂性质、断裂活动强度与断裂组合样式等控制,多与沟谷地貌、断阶及断裂的持续活动密切相关;古地貌平台—滩坝岩性圈闭受物源、古地貌及湖岸线控制,主要位于在粗碎屑沉积体前方及侧翼的古地貌平台,发育于长期基准面上升期,其中坝砂主要形成于中期基准面下降期,滩砂主要形成于中期基准面上升期。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成因机理
赵虹, 党犇, 姚泾利, 蔺宏斌, 陈永胜, 郑小杰, 王晓林
2009, 31(6): 588-592. doi: 10.11781/sysydz200906588
摘要(1463) PDF(922)
摘要:
根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曲线、含油饱和度及矿化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长2油层组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含油饱和度及高矿化度地层水。孔隙结构复杂、高岭石晶间微孔发育及细粒岩石骨架,造成喉道偏细、孔喉半径小,形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幅度构造背景、低油柱高度及低油气充注程度,是造成油层低含油饱和度、油水分异差的主因;高矿化度的地层水,降低了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对比度。根据研究区长2地化热解参数统计,结合试油资料及测井孔隙度数据,建立了热解参数轻质油含量与孔隙度的关系图版,以此判断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
中国南海A盆地深水区古近系B组层序地层格架特征
陈欢庆, 朱筱敏, 张亚雄, 张晶
2009, 31(6): 593-597. doi: 10.11781/sysydz200906593
摘要(1397) PDF(859)
摘要:
运用Vail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针对中国南海A盆地深水区古近系B组地层地震资料品质差,无井资料、断层复杂、高温高压造成地层破碎导致层序界面不明显等困难,综合浅水区井资料和深水区地震资料,采用井震结合相互验证的方法,识别出SB0,SB1,SB2,SB3,SB4等5个层序界面,将B组自下而上划分为SⅠ,SⅡ,SⅢ,SⅣ4个三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三维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各层序界面和层序厚度在盆地和凹陷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形成这种特征的地质要素主要是差异沉降作用、局部隆升剥蚀作用以及盆地断陷作用等。发育在层序界面附近的低位体系域的斜坡扇、盆底扇和高位体系域的扇三角洲等是隐蔽油气藏的发育区和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杨油层层序地层格架
刘国志, 王海涛, 张峰, 赵辉, 陈国勋, 杨军
2009, 31(6): 598-601. doi: 10.11781/sysydz200906598
摘要(1487) PDF(956)
摘要:
应用Exxon层序地层学三分性理论体系,追踪盆地范围内可对比的标志层,将松辽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运用Cross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依据中、短和超短期基准面变化,将扶杨油层细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3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按点、线、面的对比流程,编制出10条骨架对比剖面和166条辅助地层对比剖面,建立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统一的层序对比格架。新建立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层序级次清晰、可操作性强,为该地区未动用储量全面投入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石油地球化学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变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孙卉, 边少之, 宋柏荣, 赵中华, 孙尚宇, 张洪彬
2009, 31(6): 602-607. doi: 10.11781/sysydz200906602
摘要(1603) PDF(884)
摘要:
位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中南部的兴隆台潜山内幕油藏是近年来国内潜山勘探的亮点,同时也给现有勘探方法带来了严峻挑战。在确定潜山变质岩岩相学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地球化学研究,发现潜山变质岩主量元素富硅贫铁镁;微量元素P,Ti亏损,K,Pb富集;稀土元素总量高,轻稀土富集,曲线右倾,Eu异常不明显。这些特征说明兴隆台潜山变质岩原岩主要由同源大陆上地壳演化而来,油藏所在地区的断层切割地壳直达地幔的可能性较小。原岩恢复说明潜山中正副变质岩同时存在,变质岩具有呈层状展布的地质条件。这些认识对于兴隆台潜山内幕油藏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层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周卓明, 王再锋, 伍泓
2009, 31(6): 608-612. doi: 10.11781/sysydz200906608
摘要(1434) PDF(897)
摘要:
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沉积的暗色泥岩和煤层是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层主要的烃源岩,火石岭组和营城组为次要烃源岩。钻井和露头样品表明,火石岭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0.50%~8.55%、生烃潜量2~17mg/g、氯仿沥青"A"含量0.04%~0.33%,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成熟度演化处于生气的过成熟阶段;沙河子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1.00%~6.54%、生烃潜量2~8mg/g、氯仿沥青"A"含量0.2%~0.5%,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成熟度演化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营城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0.5%~2.5%、生烃潜量0.5~4.0mg/g、氯仿沥青"A"含量0.05%~0.20%,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评价沙河子组为中等—好烃源岩,而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烃源岩属中等烃源岩。
黔东南地区寒武系固体沥青的油源分析
王强, 张渠, 腾格尔, 张志荣, 秦建中
2009, 31(6): 613-615. doi: 10.11781/sysydz200906613
摘要(1480) PDF(1105)
摘要:
黔东南地区三都—丹寨一带中上寒武统灰岩中广泛分布有固体沥青。文中运用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饱和烃色质谱及芳烃色质谱等技术,对这些固体沥青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和油源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黔东南地区寒武系固体沥青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扎拉沟组的黑色页岩。
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特征与评价
卫平生, 谭开俊
2009, 31(6): 616-621. doi: 10.11781/sysydz200906616
摘要(1546) PDF(812)
摘要:
以地表和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为依据,阐述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的分布、地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巴彦浩特盆地发育暗色泥岩、灰岩2种源岩,分布于中、下石炭统臭牛沟组、靖远组和羊虎沟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好,以腐泥—腐殖型和腐殖型为主,普遍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是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但厚度较小,分布局限,生烃潜力不大。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对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影响较大。巴彦浩特盆地有利生油区分布于乌达—巴参2—锡1井—查汗布勒格以北的北东向展布的滨浅海三角洲及近岸浅海环境沉积区。
含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以淮南煤田为例
张小军, 陶明信, 马锦龙, 王万春, 孙国强
2009, 31(6): 622-626. doi: 10.11781/sysydz200906622
摘要(1689) PDF(931)
摘要:
淮南煤田煤层气属于热成因和次生生物成因气的混合气。不同矿区和不同煤层中煤层气的δ13C1值有明显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现今淮南煤田的煤层气藏中后期生成的次生生物气与残留在煤层中的热解气混合比例不同造成的。研究显示,淮南煤田煤层气的δ13C1值明显轻于我国热成因煤型气和世界主要地区煤层气的δ13C1值,表现出了含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δ13C1值的变化特征;而δ13C2值明显与我国热成因煤型气和世界主要地区煤层气的δ13C2值处于同一分布范围,表现出了热成因气δ13C2值的特征。淮南煤田煤层气的δ13CCO2值反映出煤层气中的CO2主要为煤热解而来,部分是次生生物气生成过程中,经过了微生物的还原作用而残留的CO2
全二维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在石油地质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蒋启贵, 王强, 马媛媛, 宋晓莹, 张志荣, 张美珍
2009, 31(6): 627-632. doi: 10.11781/sysydz200906627
摘要(1818) PDF(1331)
摘要:
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石油地质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原油直接进样分析显示原油组分中链烷烃、环烷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和三环芳烃非常有规律地分布在特征区域。化合物鉴别定性准确可靠,能获取原油烃组成的详细特征。和传统色谱分析相比,轻烃分析可实现C6-C10轻烃组分中的单体烃的分离和识别,能提供更为丰富的轻烃指纹信息。生物标志物多环萜烷的分析可实现高碳数低含量三环萜烷与五环萜烷的分离和识别,伽马蜡烷也得到很好的分离。研究表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方法·技术
不同类型有机质生物产甲烷模拟实验研究
张英, 王晓波, 李谨, 李剑
2009, 31(6): 633-636. doi: 10.11781/sysydz200906633
摘要(1432) PDF(984)
摘要:
为研究不同类型有机质的生物产甲烷能力和特征,选择了代表藻类、水生草本植物、陆生草本植物和泥炭的6个样品进行生物模拟实验研究。实验气体产物的分析结果揭示:不同类型有机质生物产甲烷潜力差异大,藻类和泥炭的产气能力相差可达百倍,藻类等优质有机质对生物气生成和成藏的贡献值得关注;不同类型的有机质生物转化率相差巨大,进行生物气源岩评价时应予以考虑;生物甲烷的碳同位素值受生成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和母质碳同位素的双重控制,分布范围较宽,生物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明显偏重。建议鉴别气藏中天然气的成因时,应结合甲烷碳同位素、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和天然气组分等数据进行多参数综合判识。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微观实验模拟研究——以塔河油田为例
李江龙, 陈志海, 高树生
2009, 31(6): 637-642. doi: 10.11781/sysydz200906637
摘要(1536) PDF(1244)
摘要: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属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古岩溶作用形成的溶蚀孔洞和大型洞穴为油气主要储集空间,构造缝和溶蚀缝为主要流动通道。借助光蚀刻微观玻璃平面模型研究其水驱油微观机理。实验表明:中小规模溶洞内水驱油会发生"水油交互"或"活塞式"平面推进;较大规模溶洞内因重力驱出现"活塞式"纵向推进;裂缝内水驱油出现前缘跳跃、卡断、分段运移与优势路径等流动形式。水驱后残余油分布形式有连续型和分散型:连续型剩余油包括"盲肠状"洞内剩余油和与主流道方向正交裂缝内剩余油;分散型剩余油包括段塞状、膜状、油滴状和角状等分布形式。据此分析了塔河油田油井生产动态的不稳定现象,提出了此类油藏注水开发对策。
油气包裹体成分及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施伟军, 蒋宏, 席斌斌, 刘可禹, 李志明, 郑伦举
2009, 31(6): 643-648. doi: 10.11781/sysydz200906643
摘要(1815) PDF(1175)
摘要:
油气包裹体由于其在油气生成、运移、储集过程中的特殊意义,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石油地质研究者的关注。对油气包裹体特征的研究是一个综合过程,包裹体荧光分析、拉曼光谱成分分析、颗粒荧光定量分析以及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技术能够从不同方面反映包裹体中流体的地化特征,是研究油气包裹体成分的有效手段,为含油气盆地分析、油气资源评价以及判断包裹体成藏期次和油气运移通道等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