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34卷  第3期

目次
《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第3期目次
2012, 34(3).
摘要(3437) PDF(3026)
摘要:
盆地·油藏
“盆”“山”耦合在异常高压盆地流体研究中的应用
吴根耀, 梁江平, 杨建国, 朱德丰, 陈均亮, 申家年
2012, 34(3): 223-233.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23
摘要(4037) PDF(1752)
摘要:
这是以"盆""山"耦合理论指导盆地异常高压研究的首次尝试。异常高压的成因和分布特征主要取决于区域构造应力场,在挤压型盆地中形成异常高压的主控因素是挤压应力和天然气(油气)充注,异常高压呈平行造山带的(宽)带状或连续的面状分布;拉张型盆地和剪切—拉分盆地的主控因素是热作用。异常高压在拉张型盆地中为散点状或被分隔的面状分布,在剪切型盆地中呈点状或散点状分布。不同类型的盆地内断裂的产状不同,决定了异常高压有不同的传导方向,挤压—反转时异常高压的保存或释放(泄压)也各具特点。这为"盆""山"耦合从指导盆地动态演化的研究发展引伸为指导储层和流体动态演化的研究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油气盖层研究现状与认识进展
周雁, 金之钧, 朱东亚, 袁玉松, 李双建
2012, 34(3): 234-245.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34
摘要(5109) PDF(2738)
摘要:
综述了油气盖层研究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总结了泥岩盖层及蒸发岩类盖层认识进展,分析了封盖机理研究现状。提出油气盖层研究经历了5个阶段,逐渐由早期侧重于盖层物性研究发展到变形过程及成藏过程中的盖层有效性研究,包括优质盖层研究、盖层力学性质研究以及盖层封盖性与成藏条件匹配关系研究等。蒸发岩类是世界各地重要的油气盖层,后期岩溶改造会对其封盖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泥岩的沉积结构、构造、成分组成,特别是粘土含量对泥岩盖层封闭性能影响较大;深埋地下的高演化泥岩仍具有优质的封盖性能。尽管发现毛管物理封闭、超压封闭和毛管多相封闭等多种封闭类型,但是,毛管物理封闭作用是最基本的封闭机制。总体上,国际上目前研究盖层较多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挪威、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德国等,研究单位包括高校、政府机构和油气公司等。
陆相页岩气突破和建产的有利目标——以四川盆地下侏罗统为例
何发岐, 朱彤
2012, 34(3): 246-251.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46
摘要(4449) PDF(2550)
摘要:
与北美在海相泥页岩中成功开发的页岩气相比,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中的页岩气是以赋存于陆相沉积岩中为基本特点的,因此陆相层系也是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的重要领域。但陆相与海相页岩中的矿物成分、沉积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别,与岩石力学性质有关的压裂特征是制约陆相页岩气能否取得有效益的开发的关键。四川盆地下侏罗统陆相页岩气主要发育于湖湘泥页岩中。通过老井复查和重新评价,已在川东建南、元坝地区获得页岩气工业气流,展示了下侏罗统页岩气良好的潜力和可采性。对四川盆地下侏罗统页岩气形成条件和富集关键控制因素分析认为,下侏罗统湖相泥页岩分布广泛,具自生自储连续型气藏的特点。泥页岩有机质丰度、滞留烃的厚度和较好的保存条件是下侏罗统页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脆性矿物含量给大型水力压裂改造创造了较好条件;合理的试采方式是下侏罗统获得页岩气工业气流和长期稳产的关键;页岩气评价、压裂试验、测试证实,四川盆地下侏罗统页岩气是陆相页岩气突破和建产的有利目标。
松南断陷群石油勘探潜力与勘探方向分析
胡纯心, 洪雪, 赵洪伟, 刘玉华, 周靖
2012, 34(3): 252-256.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52
摘要(4192) PDF(1816)
摘要:
松南断陷群位于松辽盆地南缘,依据断陷盆地发育时代及后期改造特征,北以西拉木伦河断裂为界、南以赤峰—开原断裂为界,将松南断陷群由北到南划分为3个带:北部昌图—茫汉断陷带,中部彰武—东胜断陷带,南部黑山侏罗系残留盆地。彰武—东胜断陷带具有断陷结构好、满洼含油的特点,勘探目标应围绕断陷内具有连续层状反射特征的烃源岩展开,以寻找构造和隐蔽型油气藏作为主攻方向。昌图—茫汉断陷带九佛堂组烃源岩厚度大,烃源岩指标好,有利的勘探目标应紧邻生油洼陷或位于生油洼陷内,油气主要分布在洼陷内或与之相邻的圈闭中。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坳陷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顾忆, 赵永强, 贾存善, 何光玉, 罗宇, 王斌, 路清华
2012, 34(3): 257-266.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57
摘要(4095) PDF(2067)
摘要:
阿瓦提坳陷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区内及周缘已发现乌鲁桥油苗、志留系沥青砂岩等油气显示。通过对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演化、主要烃源岩沉积背景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明确阿瓦提坳陷及周缘发育潟湖相、陆棚—斜坡相2类沉积背景不同、地球化学特征有别的主力烃源岩。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印干组烃源岩以斜坡相为主,是与上升洋流有关的特高丰度烃源岩;中下寒武统则发育以潟湖相为主的较高丰度烃源岩。并提出了本区优质烃源岩的沉积发育模式及其沉积环境的判别指标。通过层序地层、地震相、沉积相研究,开展了层序地层格架下地震相、沉积相约束的烃源岩识别与预测。在典型油藏解剖、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阿瓦提坳陷及邻区有利勘探领域。
《石油实验地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排名跃居第4位
杨建超, 韩彧
2012, 34(3): 266-266.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66
摘要(702) PDF(347)
摘要:
据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底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显示,《石油实验地质》期刊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类核心期刊中排名跃居为第4位。
狭长走滑断陷盆地构造对沉积—成藏的控制作用——以伊通盆地为例
江涛, 邱玉超, 邓校国, 王辉辉, 揭君晓, 程利远
2012, 34(3): 267-271.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67
摘要(3689) PDF(1726)
摘要:
伊通盆地为郯庐断裂带北延至吉林省境内的狭长新生代断陷盆地,受郯庐断裂带构造域以及西太平洋板块构造域的共同影响,盆地经历了早期斜向伸展、中期持续走滑和后期构造反转的复杂构造演化历程,对油气成藏过程产生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分析伊通盆地构造样式、盆地演化过程,研究了构造对沉积、成藏的控制作用,揭示狭长走滑断陷盆地早期伸展走滑为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晚期构造挤压和反转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
田世峰, 高长海, 查明
2012, 34(3): 272-276.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72
摘要(4164) PDF(1872)
摘要:
利用地震、钻井地质和测试资料,结合勘探实践,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藏的形成主要受烃源岩、储盖组合及输导体系的控制;发育2种类型的潜山内幕成藏模式,即与不整合有关的潜山内幕成藏模式、与断层有关的潜山内幕成藏模式,形成了顺倾坡层状、顺倾坡块状、逆倾坡层状、残丘块状、断壁块状和断壁层状6种潜山内幕油藏类型;中央隆起带潜山深层内幕圈闭、东部斜坡带和西部断阶带内幕圈闭是冀中坳陷今后潜山内幕油藏勘探的有利方向和区带。
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朱廷祥, 段铁军
2012, 34(3): 277-280.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77
摘要(4542) PDF(1835)
摘要:
南海琼东南盆地经历了始新世的陆内断陷、渐新世的裂谷和中新世以来的被动陆缘坳陷等3个演化阶段,特别是在深水区形成了断陷期湖相、裂谷期海陆过渡相到海相及被动陆缘坳陷期海相等多套生烃物质;3期构造沉降作用伴随了3次高热流事件,利于烃源岩的成熟;多储集体类型、多套储盖组合,为油气富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多种圈闭类型,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油藏局部油水分布复杂成因分析
陈世加, 张纪智, 姚泾利, 路俊刚, 文延春, 漆娟, 张静
2012, 34(3): 281-284.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81
摘要(4050) PDF(1761)
摘要:
华庆地区位于长7源岩的发育区,油源充足,成藏条件有利,区内也发现许多高产富集区,但该区油的分布不均,局部高孔高渗带测试产大水,如白241等井。根据大量钻测井、试油试采以及储层荧光等分析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华庆地区长8油藏局部油水分布复杂的原因,指出长8油藏局部高孔高渗带出水的原因是长7源岩与储层之间存在泥岩隔层,它阻碍源岩生成的油往下运移到长8储层,源岩与储层之间的输导层控制了该区长8储层的含油性。该认识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大气水对火山碎屑岩改造作用的研究——以塔木查格盆地为例
曲希玉, 刘立, 蒙启安, 于淼, 张革, 吴文波
2012, 34(3): 285-290.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85
摘要(3837) PDF(1616)
摘要:
以塔木查格盆地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温度下大气水—火山碎屑岩相互作用的水热实验研究发现,大气水能够使火山碎屑岩中的长石、方解石等可溶性矿物发生溶蚀,且溶蚀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大;火山碎屑岩中的凝灰质成分容易发生溶蚀,而且是主要溶蚀对象。通过塔南凹陷铜钵庙组不整合面之下的储层物性研究发现,在不整合面之下30 m范围内,大气水淋滤作用对火山碎屑岩储层物性改善明显,孔隙度增加量达5%~14%,次生孔隙所占比例达88.48%~95.00%;而在不整合面之下80 m以外的范围,大气水淋滤作用对储层物性基本没有影响。大气水淋滤作用是塔南凹陷铜钵庙组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作用的下限深度为不整合面之下30~80 m。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方向研究
王先德, 王友启, 刘书权, 杨发群, 石磊
2012, 34(3): 291-295.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91
摘要(4261) PDF(1792)
摘要:
该文介绍了白音查干凹陷地质背景和构造格局,从典型油藏解剖入手,构建了不同结构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发现了4种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即断鼻型、断块型、岩性型和地层超覆型油气成藏模式。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发育3套烃源岩和2套储集岩,地化分析结果显示阿二段和腾格尔组烃源岩已进入生烃高峰阶段,为凹陷主要生油源岩;空间配置上烃源岩与储集岩平面相接、空间叠置,为油气运移成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综合分析油气富集的基本条件及油气藏分布的基本规律,认为发育于塔拉断层下降盘之上的近岸水下扇沉积储集体应作为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
秘鲁Ucayali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王青, 王建君, 汪平, 朱志强, 赵旭
2012, 34(3): 296-302. doi: 10.11781/sysydz201203296
摘要(5240) PDF(1871)
摘要:
秘鲁Ucayali盆地是位于安第斯山山前的前陆盆地之一,盆地内发育多套储盖组合。盆地内主力烃源岩包括上三叠统—下侏罗统Pucara组和二叠系Ene组的泥岩;发育多套储层,包括白垩系Chonta,Vivian,Cushabatay,Agua Caliente和Raya组储层,以及下二叠统的Ene组砂岩层等;盖层条件良好。北部主要发育基底相关的逆冲断层,而在盆地的南部发育薄皮式的逆冲断层,盆地内已发现的油气田的圈闭类型主要是与逆冲断层相关的断背斜圈闭。北Ucayali次盆Pucara组生成的油气运移至该组地层的剥蚀面,充注至白垩系,但遭到后期造山运动的破坏,通过再次运移聚集成藏。南Ucayali次盆中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的二叠系Ene组泥岩生成的天然气运移至上覆的二叠系和白垩系储层中。北Ucayali次盆西部的逆冲—前渊带圈闭、Pucara组碳酸盐岩圈闭、二叠系圈闭,以及盆地东部白垩系中的地层岩性圈闭是该盆地4个重要的潜力勘探领域。
油气地球化学
石油地质样品全二维色谱与传统色谱技术地化分析比较
蒋启贵, 马媛媛, 钱门辉, 宋晓莹
2012, 34(3): 303-308. doi: 10.11781/sysydz201203303
摘要(3967) PDF(2165)
摘要:
利用全二维色谱与传统色谱分析技术对石油地质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直接进样轻烃参数与类异戊二烯烃等参数、样品饱和烃组分和芳烃组分进样2种色谱技术获得的地化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但全二维色谱分析发现原油样品直接进样与芳烃组分进样2种色谱技术获得的部分芳烃物质如萘系及三芴化合物分析结果有明显差异,原油直接进样二甲基萘在萘系化合物中具主导地位,氧芴含量明显要高。这说明样品族组分分离前处理过程改变了样品芳烃组分的原始面貌,原有反映有机质沉积环境的三芴系列化合物关系图版已不能适用于原油直接进样全二维色谱分析结果。由于原油直接进样分析不存在前处理过程,原油全二维直接进样分析结果更为真实。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沙一下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
高胜利, 王连敏, 武玺, 高鹏鹏
2012, 34(3): 309-313. doi: 10.11781/sysydz201203309
摘要(3790) PDF(1309)
摘要:
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沙一下亚段主要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主。通过该段10余口钻井岩心的岩石化学组分、碳氧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认为该区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的岩石化学组分的SiO2、Al2O3、CaO等含量相对较高,而MgO含量则随岩性不同而变化,同时,SiO2与Al2O3、K2O+Na2O均具有正相关性,而与MgO则呈负相关。SiO2富集显示出该区碳酸盐岩的湖相沉积环境特征;碳、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δ18OPDB值在-4.73‰~9.46‰,δ13CPDB值则在-0.08‰~7.71‰,具有局限湖盆碳、氧同位素变化特征,反映研究区碳酸盐岩具有湖水咸化与淡化的沉积环境;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组合及含量变化复杂,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其Sr含量大都高于1000×10-6,而含泥砂较高的碳酸盐岩,其Sr含量大都低于1000×10-6。B的含量大多分布在(7.77~122)×10-6,泥质样的B/Ga比值均大于4,Sr/Ba比值均大于1;碳酸盐岩样的Sr/Ba主要分布在2.3~20.33之间,最高为33.98,B/Ga比值均小于10,主要分布在2~5之间,总体反映出淡水与半咸水之间变化的沉积环境。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演化模拟
曹倩, 江兴歌, 朱建辉, 陈拥峰
2012, 34(3): 314-318. doi: 10.11781/sysydz201203314
摘要(4043) PDF(1886)
摘要:
利用TSM盆地模拟软件,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沉降中心从侏罗纪到新生代存在由南向北迁移,而后又南移的跷跷板过程。南部的吉木萨尔凹陷内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有2个关键的生烃期:侏罗纪末,该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0.6%~1.3%之间,新生代中晚期之后,Ro分布在1%~2%之间;北部五彩湾凹陷内滴水泉组烃源岩的关键生烃期为白垩纪末期,Ro大部分在0.7%~1.5%之间,处于生烃高峰期;北部石钱滩凹陷石钱滩组烃源岩白垩纪末则刚进入生烃门限,演化程度低。另外,生烃强度从层位上看,滴水泉组和巴山组相对较大,可达200 mg/g,而石钱滩组较小,最高只有40 mg/g。
低勘探程度盆地烃源岩热演化及排烃史研究——以东海椒江凹陷为例
仝志刚, 赵志刚, 杨树春, 席小应, 郝建荣, 喻英梅
2012, 34(3): 319-324. doi: 10.11781/sysydz201203319
摘要(3928) PDF(1812)
摘要:
低勘探程度盆地,特别是在海域,钻井稀少且一般位于构造高部位,而盆地中心烃源岩埋藏深,又无钻井揭示,如何评价盆地中心烃源岩的演化程度和排烃历史是盆地或凹陷评价的关键问题。该文以东海椒江凹陷为例,从凹陷边缘或构造高部位具备实测温度和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的钻井出发,利用正演模拟方法,恢复椒江凹陷岩石圈结构及其演化史,进而模拟整个凹陷古新统烃源岩的热演化史。研究表明,椒江凹陷古新统烃源岩现今最大Ro达到2.8%,为过成熟状态。凹陷总排油量略多于排气量,总排烃量为33×108 m3油当量,主要的排烃期在中新世之前。下一步勘探应在凹陷中部凸起带选择圈闭条件好、且形成于中新世之前的目标进行钻探。
方法·技术
一种改进后的断裂封堵性研究方法——以龙门山冲断带为例
吕志洲, 李旻, 田军, 黎青
2012, 34(3): 325-329. doi: 10.11781/sysydz201203325
摘要(3817) PDF(1624)
摘要:
保存条件是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其中断层的封堵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断层两盘岩性对接关系在三维空间上的差异,致使同一断层在不同走向或者不同深度上封堵性存在差异。该文应用改进后的Allan剖面研究断层侧向封堵性,应用断面压力联合断移地层砂地比评价断层垂向封堵性。将同一断层垂向与侧向封堵性相结合,从而实现半定量综合评价。在低勘探程度尤其是无井地区,应用此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断层封堵性。在勘探程度相对较高地区,可以充分应用勘探资料,将评价结果由半定量向定量化推进。
基于孔隙旋回建模单元的碳酸盐岩储层建模研究
唐洪, 廖明光, 胡俊, 靳松, 吴昌龙
2012, 34(3): 330-333. doi: 10.11781/sysydz201203330
摘要(3613) PDF(1651)
摘要:
储层建模涉及到多种技术,任何一项技术的改进都会对模型精度产生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在形成过程中经历成岩、构造等作用,使储层变得复杂、非均质,但对于孔隙层、溶洞层由张开裂缝连通的似块状储渗体构架碳酸盐岩储层来说,孔隙层和溶洞层的分布具有规律性和旋回性。该文以四川盆地某气藏为例,提出基于孔隙度旋回作为建模单元建立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地质模型,以达到提高储层模型精度的目的,即寻找孔隙度曲线上的变化规律,划分孔隙度旋回,然后以孔隙度旋回为建模单元,采用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碳酸盐岩储层基质模型,有效地提高储层模型精度。
致密储层孔隙度测定参数优化
田华, 张水昌, 柳少波, 马行陟, 张洪
2012, 34(3): 334-339. doi: 10.11781/sysydz201203334
摘要(4174) PDF(1883)
摘要:
孔隙度是评价储层物性、计算原始油气储量的重要参数,致密储层孔隙度一般小于10%,页岩储层普遍小于5%,常规波义尔定律双室法孔隙度测定仪器很难满足精度要求。为了提高致密储层孔隙度测定精度,建立了孔隙度压力区分度目标函数,区分度越大,测定精度越高。通过数值模拟,对孔隙度测定仪器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欲使得区分度增大,需要满足3个条件:(1)平衡前参考室压力、平衡前样品室压力尽量大;(2)取出的标准块体积、样品体积尽量小;(3)标准块体积尽量与样品体积相等。参数优化后孔隙度为5.0%的标准样品测定值相对误差最大可降低14%,绝对误差最大可降低0.7%,通过参数优化为致密储层孔隙度测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单砂体预测技术及应用
孙素琴
2012, 34(3): 340-344. doi: 10.11781/sysydz201203340
摘要(4048) PDF(1589)
摘要:
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岩性主要为砂泥岩互层,并发育多套煤层、煤线。由于煤层、煤线的低频强干扰作用,使得储层预测工作难度很大。该文主要介绍了应用基于模型的井震联合反演技术,得到时间和深度域的波阻抗、岩性、物性和含气性参数,成功地进行了单砂体含气性预测,并进行了水平井轨迹设计,2口水平井预测直井段深度、厚度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DF2井沿预测水平段沿气层钻进733多米,取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
综合信息
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地质技术之单体包裹体成分测试技术
饶丹, 施伟军
2012, 34(3): 345-345. doi: 10.11781/sysydz201203345
摘要(737) PDF(263)
摘要: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研究中心经过近6年的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一套单体包裹体激光剥蚀成分分析装置,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并申报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及国际发明专利,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