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瑞琪,蔡希源,等.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321.
|
[2] |
杨万里,高瑞琪,李永康,等.松辽盆地的含油特征及烃类演化[J].石油学报,1980,(增刊).
|
[3] |
马力,杨继良,丁正言.松辽盆地—一个克拉通内的复合型陆相盆地[A].朱夏,徐旺主编.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7~23.
|
[4] |
H D Klemme.Geothermal gradients heat flow and hydrocarbon recovery[A].Petroleum and Global Tectonics[M].1975.83~126.
|
[5] |
程学儒.松辽盆地早期断陷特征与油气聚集[Z].会议论文,1985.
|
[6] |
张恺,张清,罗志靖.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划分和前景[J].石油学报,1980,14.
|
[7] |
高名修.中国东部盆地系与美国西部盆地山脉构造对比及其成因机制探讨[A].朱夏主编.中国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演化[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65~67.
|
[8] |
杨祖序.松辽盆地演化及其油的敢分布[J].石油学报,1983,4(2):2~8.
|
[9] |
李思田,等.断陷盆地分析与聚煤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83~126.
|
[10] |
杨继良.松辽断坳盆地地质结构与油气[A].朱夏主编.中国中新生代盆地构造与演化[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87~202.
|
[11] |
陈发景,刘和甫,王德发,等.中国东部环太平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及地球动力学研究[Z].1996.
|
[12] |
张功成,蔡希源,周章保,等.裂陷盆地分析原理和方法—以松辽盆地为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293.
|
[13] |
陈昭年.陈发景.松辽盆地反转构造[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62.
|
[14] |
陈建文.湖泊中一种特殊类型的沉积环境[A].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学论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162~165.
|
[15] |
汪集阳,黄少鹏.中国大陆地区热流数据统计分析[J].科学通报,1988,33(17):1326~1329.
|
[16] |
高瑞琪,萧德铭.大庆探区油气勘探新进度[Z].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