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福建推覆构造研究

陶建华 陈福龙

陶建华, 陈福龙. 福建推覆构造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28(3): 259-263. doi: 10.11781/sysydz200603259
引用本文: 陶建华, 陈福龙. 福建推覆构造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28(3): 259-263. doi: 10.11781/sysydz200603259
Tao Jianhua, Chen Fulong. NAPPE STRUCTURE IN FUJIAN PROVINCE[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6, 28(3): 259-263. doi: 10.11781/sysydz200603259
Citation: Tao Jianhua, Chen Fulong. NAPPE STRUCTURE IN FUJIAN PROVINCE[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6, 28(3): 259-263. doi: 10.11781/sysydz200603259

福建推覆构造研究

doi: 10.11781/sysydz20060325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陶建华(1956- ),男(汉族),上海市人,博士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 中图分类号: P548.2

NAPPE STRUCTURE IN FUJIAN PROVINCE

  • 摘要: 通过地表与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论证了福建推覆构造的存在,并根据其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东部逆冲推覆带、中部逆冲褶皱带和西部挤压推覆带。在区域构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福建推覆构造发育于印支期,鼎盛发展于燕山早期,定位消减于燕山晚期;推覆运动方向由北西往南东;推覆构造的形成与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剧烈运动有关。

     

  • [1] 陶建华.闽西南地区东部逆冲推覆构造及其形成机制[J].福建地质,1987,6(4):249~270
    [2] 陶建华.福建省推覆构造的形成和演化[A].见:马杏垣,杨森楠,朱志澄编.中国大陆构造论文集[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63~73
    [3] 陶建华.福建推覆构造的厘定及地质找矿意义[A].见:福建省地学论文集[C].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6.87~96
    [4] 周珍琦.闽西南推覆(滑脱)构造[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6):597~600
    [5] 周珍琦.闽西南二叠系童子岩组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1):38~41
    [6] 福建省地质矿产局.福建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316~617
    [7] 王培宗,陈耀安,曹宝庭等.福建省地壳-上地幔结构及深部构造背景的研究[J].福建地质,1993,12(2):79~156
    [8] 朱志澄.逆冲推覆构造[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9] 任纪舜,姜春发,张正坤.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10] 廖宗廷,周祖翼.试论中国东南地区大陆边缘构造演化的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1994,16(3):234~236
    [11] 徐汉林,沈扬.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岭构造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1999,21(4):285~28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91
  • HTML全文浏览量:  84
  • PDF下载量:  36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02-28
  • 修回日期:  2006-05-22
  • 刊出日期:  2006-05-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