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断层与油气运移及成藏

王德海 郭峰 任国选 孟祥化 杨喜贵

王德海, 郭峰, 任国选, 孟祥化, 杨喜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断层与油气运移及成藏[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28(4): 335-339. doi: 10.11781/sysydz200604335
引用本文: 王德海, 郭峰, 任国选, 孟祥化, 杨喜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断层与油气运移及成藏[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28(4): 335-339. doi: 10.11781/sysydz200604335
Wang Dehai, Guo Feng, Ren Guoxuan, Meng Xianghua, Yang Xigu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S AND OIL-GAS MIGRATION AND RESERVOIRING IN THE SOUTHEASTERN UPLIFT OF THE SONGLIAO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6, 28(4): 335-339. doi: 10.11781/sysydz200604335
Citation: Wang Dehai, Guo Feng, Ren Guoxuan, Meng Xianghua, Yang Xigu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S AND OIL-GAS MIGRATION AND RESERVOIRING IN THE SOUTHEASTERN UPLIFT OF THE SONGLIAO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6, 28(4): 335-339. doi: 10.11781/sysydz200604335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断层与油气运移及成藏

doi: 10.11781/sysydz200604335
基金项目: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110-06-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德海(1970- ),男(汉族),博士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沉积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E1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S AND OIL-GAS MIGRATION AND RESERVOIRING IN THE SOUTHEASTERN UPLIFT OF THE SONGLIAO BASIN

  • 摘要: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经过数次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复杂的断裂系统,按照断层的性质、规模、形成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展布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将其分为早期断层、晚期断层、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3类.早期断层中的控盆断层控制断陷的形成、演化;控制沉积断层控制有利源岩的分布部位.断层在活动时期是油气纵向运移通道,停止活动时期则不是;油气在横向上可以穿断层运移,断层在上倾方向上有非渗透遮挡层的条件下可以形成断层油气藏.早期断层活动时期早于生烃期,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在源岩层系内可以形成早期原生油气藏,并且保存条件好;早期断层对圈闭的支解、分割作用,导致油气分布的复杂性、不连续性.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和晚期断层活动时是油气的纵向运移通道,同时使深层的原生油气藏遭到破环、变为残余油气藏,并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晚期断层停止活动时,亦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能够在源岩层系内形成晚期原生高产油气藏,保存条件好.断层活动时期与源岩排烃期(油气源)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的分布层位及油气藏的形成与破坏.

     

  • [1] 李明诚.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研究综述[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4):12~15
    [2] 罗群,孙宏智.松辽盆地深大断裂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J].天然气工业,2000,20(3):16~21
    [3] 罗群,孙宏智.断裂活动与油气藏保存关系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3):225~231
    [4] 吕延防,付广.油气藏封盖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30
    [5] 付广,刘洪霞,段海风.断层不同输导通道封闭机理及其研究方法[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404~409
    [6] 于翠玲,曾溅辉.断层幕式活动期和间歇期流体运移与油气成藏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129~133
    [7] 李明诚.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164
    [8] 龙胜祥,陈发景.松辽盆地十屋一德惠含气带反转构造分析[J].现代地质,1997,11(2):157~163
    [9] 金晓辉,林壬子,任延广等.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成藏动力系统及空间分布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3):260~264
    [10] 陈昭年,陈发景.松辽盆地反转构造运动学特征[J].现代地质,1996,10(3):390~396
    [11] 冯子辉,李永康.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运移方式及其展布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17(3):1~4
    [12] 曲爱英,孟元林,肖丽华等.储层质量钻前预测方法探讨--以松辽盆地汪家屯地区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1):94~97
    [13] 吕延防,张发强,吴春霞等.断层涂抹层分布规律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1):30~35
    [14] 付广,孟庆芬.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运移输导系统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2):18~22
    [15] 郭少斌.松辽盆地东岭地区幕式成藏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2):134~137
    [16] 侯启军,冯子辉,邹玉良.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油气成藏期次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90~394
    [17] 刘为付,朱筱敏.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集空间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1):44~4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47
  • HTML全文浏览量:  68
  • PDF下载量:  29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7-24
  • 修回日期:  2006-06-24
  • 刊出日期:  2006-07-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