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范小林 翟常博 邓模

范小林, 翟常博, 邓模.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中的意义[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28(6): 539-543. doi: 10.11781/sysydz200606539
引用本文: 范小林, 翟常博, 邓模.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中的意义[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28(6): 539-543. doi: 10.11781/sysydz200606539
Fan Xiaolin, Zhai Changbo, Deng Mo. SIGNIFICANCE OF MESO-CENOZOIC TECTONIC MOVEMENTS IN MARIN PETROLEUM EXPLORATIONS IN THE SOUTH OF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6, 28(6): 539-543. doi: 10.11781/sysydz200606539
Citation: Fan Xiaolin, Zhai Changbo, Deng Mo. SIGNIFICANCE OF MESO-CENOZOIC TECTONIC MOVEMENTS IN MARIN PETROLEUM EXPLORATIONS IN THE SOUTH OF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6, 28(6): 539-543. doi: 10.11781/sysydz200606539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doi: 10.11781/sysydz20060653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范小林(1954- ),男(汉族),江苏无锡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盆地地球物理和石油地质研究工作.

  • 中图分类号: TE121.1

SIGNIFICANCE OF MESO-CENOZOIC TECTONIC MOVEMENTS IN MARIN PETROLEUM EXPLORATIONS IN THE SOUTH OF CHINA

  • 摘要: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现今南方古生代盆地的油气聚集有重大影响。从构造运动观点出发,探讨了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古生代盆地的改造,构造运动决定了盆地性质及油气的保持。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了海相古生代盆地油气的再分配,对川西、川东北、湘鄂西等地区的构造形变进行了典型分析,认为川西龙门山山前带主要勘探目标为推覆体下盘古生界"准原地油气系统";大巴山前及其东延地带的推覆构造地区古生界是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大巴山山前构造带的冲断带前沿深层断片背斜构造是有利勘探区;雪峰—江南推覆带西北缘盆地构造与油气分布复杂化地区可以作为进一步油气勘查的目的区。

     

  • [1] 刘光鼎.试论残留盆地[J].勘探家,1997,2(3):1~4,45.
    [2] 孙肇才.板内形变与晚期成藏--孙肇才石油地质论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70~103.
    [3] 朱夏.活动论构造历史观[J].石油实验地质,1991,13(1):201~209.
    [4] 高长林,叶德燎,黄泽光等.中国晚古生代两大古海洋及其对盆地的控制[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2):104~110.
    [5] 高长林,黄泽光,叶德燎等.中国早古生代三大古海洋及其对盆地的控制[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5):479~448.
    [6] 张渝昌,秦德余,高长林等.扬子地区大陆的组成和盆地序列[A].见:刘光鼎.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308~319.
    [7] 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等.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1~50.
    [8] 姜春发,杨经绥,冯秉贵等.昆仑开合构造[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9] 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1~132.
    [10] 陈发景,汪新文,张光亚等.中国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动力学背景[J].现代地质,1992,6(3):317~327.
    [11] 范小林,潘文蕾,刘光祥.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成盆深部过程及对古生代盆地叠加效果浅析[J].海相油气地质,2005,10(4):13~22.
    [12] 范小林,陈浙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盆地深部过程及古生界油气前景[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38~345.
    [13] 范小林.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与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热体制[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28(5):330~334.
    [14] 范小林,陆国新,蒋洪堪.华南岩石圈结构与古生代盆地[A].见:孙肇才,郭正吾.中国南方古、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01~107.
    [15] 魏志红,胡熠昭,吴正永.黔中隆起及周缘下组合油气成藏条件[J].南方油气,2005,18(2):1~5.
    [16] 马力,陈焕疆,甘克文等.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上)[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37~41.
    [17] 赵宗举,朱琰,李大成.中国南方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形成演化控制因素及勘探方向[J].天然气工业,2002,22(5):1~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74
  • HTML全文浏览量:  54
  • PDF下载量:  34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02-28
  • 修回日期:  2006-10-20
  • 刊出日期:  2006-11-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