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胶莱盆地烃源岩分布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刘华 李凌 吴智平

刘华, 李凌, 吴智平. 胶莱盆地烃源岩分布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28(6): 574-580. doi: 10.11781/sysydz200606574
引用本文: 刘华, 李凌, 吴智平. 胶莱盆地烃源岩分布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28(6): 574-580. doi: 10.11781/sysydz200606574
Liu Hua, Li Ling, Wu Zhiping. DISTRIBUTION AND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JIAOLAI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6, 28(6): 574-580. doi: 10.11781/sysydz200606574
Citation: Liu Hua, Li Ling, Wu Zhiping. DISTRIBUTION AND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JIAOLAI BASIN[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6, 28(6): 574-580. doi: 10.11781/sysydz200606574

胶莱盆地烃源岩分布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doi: 10.11781/sysydz200606574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19990433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华(1962- ),男(汉族),四川新都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勘探领域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E122.1

DISTRIBUTION AND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JIAOLAI BASIN

  • 摘要: 胶莱盆地为一中生代陆相残留盆地,其暗色泥页岩主要发育于莱阳组水南段。运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等资料,综合沉积相、古水流方向的研究,对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项分析测试技术,分别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平度—夏格庄凹陷、高密—诸城凹陷3个构造单元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莱阳凹陷和平度—夏格庄凹陷是胶莱盆地源岩发育最好的区域,有机质丰度可达好、较好烃源岩标准,类型以Ⅰ型、Ⅱ1型为主,且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因此是胶莱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 [1] 胜利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六) 胜利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491~505.
    [2] 陆克政,戴俊生.胶莱盆地的形成和演化[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1~144.
    [3] 李桂群,范德江.胶莱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4,24(2):239~246.
    [4] 翟慎德.胶莱盆地莱阳凹陷构造特征及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2):137~142.
    [5] 王秉海,钱凯.胜利油区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18~22.
    [6] 李桂群,范德江,任景民.胶莱盆地发育演化及其油气前景探讨[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4,24(3):413~419.
    [7] 任拥军,查明.胶莱盆地东北部白垩纪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16~20.
    [8] 翟慎德,任拥军,查明.胶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生物标记物[J].新疆石油地质,2003,24(5):392~395.
    [9] 吴智平,李凌,李伟等.胶莱盆地莱阳期原型盆地的沉积格局及有利油气勘探区选择[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3):330~337.
    [10] 曹高社,柳忠泉,刘德良等.合肥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与构造背景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3):287~291.
    [11] 胡见义,黄第藩.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181~186.
    [12] 陈丽华,许怀先,万玉金.生储盖层评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2.
    [13] 梁宏斌,朱光有,张水昌等.冀中坳陷晋县凹陷下第三系断陷湖盆的演化与烃源岩的形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6):583~587.
    [14] 于会娟,刘洛夫,赵磊.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古生界烃源岩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4):24~29.
    [15] 任拥军,纪友亮,李瑞雪.南祁连盆地热水—默勒地区上三叠统可能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J].西北地质,2001,34(2):75~8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48
  • HTML全文浏览量:  58
  • PDF下载量:  36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01-21
  • 修回日期:  2006-09-30
  • 刊出日期:  2006-11-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