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40卷  第6期

目次
目录
2018, 40(6): .
摘要(251) PDF(94)
摘要:
盆地·油藏
四川盆地北部宁强胡家坝灯影组四段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郭旭升, 胡东风, 段金宝, 吴浩, 李毕松
2018, 40(6): 749-756. doi: 10.11781/sysydz201806749
摘要(2353) PDF(421)
摘要:
川中地区围绕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但川北地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钻井资料匮乏,针对性开展野外地质剖面岩石学特征和沉积环境解剖分析,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北宁强胡家坝灯影组剖面实测与系统取样分析,运用沉积学、岩石学等方法,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岩石分类和沉积环境分析。研究表明:(1)根据岩石类型、藻类含量、泥质含量等将胡家坝灯四段划分为上下2个亚段,其中上亚段为丘滩体及储层发育的主要部位;(2)剖面灯影组四段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可划分为晶粒云岩、藻云岩和颗粒云岩3个亚类和8个微类;(3)剖面灯四段总体属于台地边缘相沉积,可划分出藻丘、颗粒滩、台坪和滩间海4个亚相;(4)灯四段沉积时期海平面表现为海进、海退2个旋回过程,沉积岩石的类型受沉积旋回海平面升降控制,整体表现为台坪、滩间海、台缘丘滩、滩间海、台缘丘滩的一个沉积演化过程。
川西龙门山前雷口坡组四段白云岩储层胶结物对早期孔隙的影响
王琼仙, 宋晓波, 陈洪德, 刘昊年
2018, 40(6): 757-763. doi: 10.11781/sysydz201806757
摘要(1272) PDF(165)
摘要:
利用薄片、阴极发光、探针微量元素、激光碳氧同位素及包裹体测温等资料,在龙门山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白云岩储层中主要识别出3期5种胶结物,在对不同期次和不同种类胶结物特征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胶结物的发育程度,还原了胶结物对龙门山前雷四上亚段不同类型白云岩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过程。研究认为:第一期浅埋藏白云石胶结物形成是藻类白云岩储层孔隙破坏的主要阶段,但这期胶结物产生后对残余孔隙起支撑作用,有利于大量早期孔隙保存;在第一期胶结物充填基础上叠加第二期表生期渗流砂充填,破坏部分藻类白云岩早期残余孔隙;第三期再埋藏含铁嵌晶方解石胶结是晶粒白云岩储层孔隙破坏的主要原因,在藻类白云岩储层中,该期胶结物不均匀分布进一步加剧了储层非均质性,但这期胶结物的产生受到烃类和油气充注的抑制,因此早期残余孔隙在漫长的再埋藏阶段得到较好保存。
四川自贡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古地貌刻画及其油气意义
王同, 张克银, 熊亮, 史洪亮, 董晓霞, 魏力民, 温真桃, 欧阳嘉穗, 李斌, 王浩宇
2018, 40(6): 764-770. doi: 10.11781/sysydz201806764
摘要(1325) PDF(251)
摘要:
四川盆地威远-自贡地区是页岩气重点产区之一。上奥陶统观音桥段的展布情况对于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构造-沉积背景分析,结合自贡地区岩心、薄片、古生物、测井及沉积速率、碳氧同位素等资料,认为观音桥段为构造稳定期大幅海退背景下的介壳灰岩沉积。A205、A1井观音桥段的缺失反映古地貌高点暴露出海平面,未沉积观音桥段介壳灰岩,并剥蚀下伏五峰组页岩。据此,运用残余厚度法对五峰组观音桥段古地貌进行刻画,观音桥段及五峰组厚度在自贡地区由北西向南东均表现出厚-薄-厚的变化特征,认为自贡地区存在以A1井-A205井为核部的北东-南西向展布的自贡低隆。建立了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沉积期自贡低隆沉积演化模式,并揭示了对于龙马溪组高伽马段黑色页岩的沉积厚度的影响。五峰组-龙马溪组高伽马段厚度存在以自贡低隆区A1井-A205井为中心向四周增厚的趋势,自贡低隆区两侧的低洼区域为有利勘探区。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变质核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控油气作用研究
陆建林, 左宗鑫, 李瑞磊, 王苗, 王保华, 朱建峰
2018, 40(6): 771-777. doi: 10.11781/sysydz201806771
摘要(1335) PDF(129)
摘要:
变质核杂岩带是一类重要的地质现象。通过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的解剖,发现了松辽盆地下白垩统变质核杂岩带的存在。该变质核杂岩由深变质的核部、韧性流变的中间层与不变质的盖层组成,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研究认为该变质核杂岩的隆升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营城期,是营城期同构造岩浆的强烈侵位与区域伸展作用的共同产物;其形成机制可能是晚侏罗世造山运动结束后,由于早白垩世开始的造山带伸展垮塌及山根拆沉作用引发的地壳减薄与岩浆活动及区域性的大规模伸展拆离作用,形成了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断陷群与变质核杂岩带。根据其对所在地质构造带油气成藏的影响分析,认为它对龙凤山油气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是一类重要的勘探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山西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汶锋刚, 朱玉双, 任战利, 倪军, 高鹏鹏
2018, 40(6): 778-785. doi: 10.11781/sysydz201806778
摘要(971) PDF(140)
摘要:
利用氩离子抛光片进行SEM观测,从微观尺度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山西组页岩储层中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对应孔径发育情况;采用氦气膨胀法、压汞法、低压氮气吸附、二氧化碳吸附、核磁共振等定量化的测试手段,利用全孔径孔隙结构定量表征方法,对该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确定了不同岩石类型的孔隙结构特征;进一步结合储层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和地化特征,从不同尺度讨论了影响山西组储层孔隙发育和保存的各种地质因素。结果显示:山西组泥页岩层系中不同类型岩石的孔隙类型、孔径和孔隙度等均存在差异,同一类型岩石中不同类型孔隙的孔径及发育特征也有所不同。粉砂质页岩有机质含量(沥青含量)是决定其孔隙度和中大孔发育的决定性因素。在低TOC页岩中,石英长石含量是影响孔隙度的最主要的因素,呈正相关性。有机质含量对于高TOC黏土质页岩孔隙度具有正向的影响,而刚性颗粒粒径和黏土矿物含量则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特征
王明培, 夏东领, 伍岳, 庞雯, 邹敏
2018, 40(6): 786-792. doi: 10.11781/sysydz201806786
摘要(1438) PDF(110)
摘要: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长8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A阶段,主要成岩类型为压实作用、溶解作用及2期方解石、2期高岭石、3期绿泥石胶结作用。独立型薄层砂体分布在河道边部和河道上游,其塑性矿物含量高,以强压实作用为特征,溶解作用和胶结作用较弱,发育强压实成岩相。复合型厚层砂体分布在河道中心,其中顶部和底部砂体以强方解石胶结为特征;中部砂体根据砂体岩相类型存在多个成岩序列和成岩相,其中富含刚性矿物中-细砂岩岩相主要发育绿泥石胶结中溶解成岩相,过渡型细砂岩岩相由于早期方解石胶结程度差异,可发育方解石中胶结成岩相或高岭石中胶结成岩相。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有效圈闭的识别
齐荣, 李良
2018, 40(6): 793-799. doi: 10.11781/sysydz201806793
摘要(1587) PDF(101)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北地区是该盆地上古生界致密含气区的北部边缘区带,储集体为近物源的辫状河砂体。该区砂体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明显好于盆地内部。低渗透河道砂体与低幅构造叠置所产生的气水分异现象,使得圈闭评价和气水关系识别复杂化。通过构造、测井和地震波形差异分析,对下石盒子组盒1段小型背斜气藏进行解剖,明确了在圈闭内部存在气水界面及其识别方法。盒1段圈闭的砂体-构造叠置关系为宽河道+小背斜,圈闭面积小、数量少;而盒2,3段圈闭的砂体-构造叠置关系为窄河道+不闭合构造,多是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圈闭数量多、面积较大。复合圈闭有效范围的落实除需要综合评价砂体、构造和封堵条件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对气水界面的位置加以论证。
渤海海域火山热流体及其对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
金小燕, 杜晓峰, 王清斌, 代黎明, 刘晓健, 郝轶伟
2018, 40(6): 800-807.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00
摘要(994) PDF(199)
摘要:
渤海海域火山活动频繁,为了落实火山热液活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手段,对渤海海域火山热流体活动特征及其对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进行了研究。渤海海域火山热液流体主要受断裂控制,主要成分包括幔源成因的岩浆并携带大量的CO2、H2S等气体;建立了碳酸盐岩储层中火山热液活动的标志,包括热液诱导缝、热褪色,鞍形白云石(渤海海域首次发现)、硅质结核、柱状自生石英和脉状黄铁矿等典型热液矿物。受热液作用影响的方解石具有δ18O值异常低、87Sr/86Sr值异常高、轻稀土元素富集及Eu正异常等特征,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远高于地层温度。火山成因热液流体在沿断裂进入碳酸盐岩围岩过程中,促使围岩产生了大量诱导缝,发生热液白云岩化作用,产生大量的晶间孔,磷灰石包壳、硅质结核等热液矿物对先存的孔缝具有一定的支撑和保护作用,火山热液流体沿孔缝进入,进一步对碳酸盐岩进行溶蚀改造,形成大量的溶蚀孔隙,储层物性大大改善,提升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性能。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北卡那封盆地资源潜力评价
康洪全, 逄林安, 贾怀存, 孟金落, 李明刚
2018, 40(6): 808-817.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08
摘要(966) PDF(100)
摘要:
北卡那封盆地是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主要的富油气盆地之一,基于盆地最新的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通过成藏要素分析,研究了盆地的含油气系统和油气分布特征。通过细化资源评价单元,采用分段油藏规模序列法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确定评价参数。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盆地各评价单元的资源规模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盆地的资源潜力和未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盆地发育侏罗系Dingo组-侏罗系/白垩系和三叠系Locker/Mungaroo组-三叠系2套含油气系统,油气分布规律整体表现为“断陷富油,隆(凸)起富气”的特征。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北卡那封盆地待发现油气资源潜力较大,其中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1 560 MMbbl、34 978 Bcf和3 497 MMbbl。综合分析认为,北卡那封盆地勘探前景较好,埃克斯茅斯隆起西南部是盆地下步天然气勘探的最有利区。
油气地球化学
致密砂岩气藏油气轻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西北部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王玮, 沈忠民, 裴森奇, 戴鸿鸣, 黄东
2018, 40(6): 818-827.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18
摘要(1226) PDF(121)
摘要:
四川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凝析油样品的C7及C5-C7轻烃分布显示出油气主要来源于富含腐殖型干酪根的煤系泥岩与煤岩,该区油气样品的K1值平均为1.04,整体相关性较好;K2值差异较大,相关系数也较低,母体-子体比值梓潼凹陷须家河组呈现出较强的离散型。利用庚烷值、异庚烷值及MANGO稳态催化动力学等方法计算表明,天然气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明显低于该区烃源岩实测成熟度及天然气δ13C1值计算的成熟度。梓潼凹陷须家河组凝析油及天然气轻烃星状指纹图分析显示,同一构造不同层位、同一层位不同构造油气可对比性较差,表明该区油气藏内部砂体之间的连通性较差,油气成藏以近源短距离运聚为主。由于该区储层早期已达致密演化阶段,从而导致在封闭-半封闭的地质环境中,天然气受不同热演化阶段天然气的累积效应影响,而凝析油受到同源不同期的天然气多次气侵而产生“蒸发分馏”效应影响,导致部分轻烃参数在应用过程中出现偏差。
富有机质烃源岩中显微组分分离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许锦, 张彩明, 谢小敏, 芮晓庆
2018, 40(6): 828-835.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28
摘要(1433) PDF(163)
摘要:
利用干酪根富集、液氮冷冻-室温下解冻和重液中加入乙醇等方法,解决了烃源岩中显微组分分离中存在的有机质丰度低、脆性差和亲油性强的问题,初步建立了烃源岩中显微组分的分离方法。运用该方法从云南禄劝和吉林桦甸等地区的样品中成功制备出葡萄球藻、层状藻、角质体和镜质体等单种显微组分,并对上述显微组分和手选出的树脂体进行岩石热解、红外光谱和活化能分析。结果表明:壳质组的生烃能力较强,生烃范围窄;不同显微组分结构差别较大,产物也不同;镜质体生烃能力相对于壳质组组分非常低,生烃范围宽,且产物以气为主;显微组分的密度与其生烃能力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西部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
张海, 雷华伟, 张涛, 白玉彬
2018, 40(6): 836-842.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36
摘要(1527) PDF(122)
摘要:
为了明确靖边油田西部延9油藏石油的来源,采用原油物性、族组成、饱和烃色谱及色谱-质谱等方法,分析了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比本区长7烃源岩与湖盆中心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了延9油藏石油的来源。结果表明,延9原油饱和烃含量均在60%以上,正构烷烃单峰分布,主峰碳主要以C21为主;生物标志物中C30藿烷占优势,其次为C29藿烷,规则甾烷以C29为主,C27和C28含量相似,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具有统一的物质来源和演化程度,为淡水条件下弱氧化-还原环境形成的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靖边油田本地长7烃源岩与延9原油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延长组沉积时期位于湖盆中心的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地化特征与延9原油差异明显。延9油藏的形成主要为本地区长7烃源岩成熟后,经叠置砂体及裂缝系统输导,主要经垂向运移至延9储层,再经过短距离侧向运移至圈闭聚集成藏。
巴布亚盆地主力烃源岩特征及有效性分析
信石印
2018, 40(6): 843-848.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43
摘要(1164) PDF(96)
摘要:
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和生排烃理论为基础,利用研究区钻井所获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巴布亚盆地侏罗系主力烃源岩的特征。研究表明,侏罗系主力烃源岩自下而上可分为迈格布组、巴里科瓦组、科伊-昂基组、依姆布鲁组及远端马利尔组,主要分布于巴布亚盆地中西部地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w(TOC)主要分布于0.5%~2.0%,中、下侏罗统丰度高于上侏罗统;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整体偏生气;烃源岩生油门限为埋深2 500 m,整体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局部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烃源岩生排烃理论为指导,依据有机质丰度指标中w(TOC)和热解S1的相关关系,确定了侏罗系有效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为1.0%;结合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分布特征,预测侏罗系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弗莱台地中部地区和巴布亚褶皱带局部地区。
方法·技术
页岩油可动性分子地球化学评价方法——以济阳坳陷页岩油为例
蒋启贵, 黎茂稳, 马媛媛, 曹婷婷, 刘鹏, 钱门辉, 李志明, 陶国亮
2018, 40(6): 849-854.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49
摘要(1272) PDF(232)
摘要:
目前,对于页岩油的可动性评价还没有规范的方法和标准,常使用热解S1S1/w(TOC)及中值孔喉半径等多参数的组合并结合勘探开发实际来进行综合表征,相关地质解释理论依据相对缺乏。通过对济阳坳陷页岩油岩心样品的实验分析及研究,利用页岩油分子组成与页岩含油性及页岩油赋存空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表征页岩油可动性的分子地球化学评价参数模型。研究表明,当∑nC20-/∑nC21+比值小于1时,页岩孔喉中值半径一般大于20 nm,此时,热解S1一般大于3 mg/g,S1/w(TOC)>100 mg/g,且随S1S1/w(TOC)及页岩孔喉中值半径的增大,∑nC20-/∑nC21+比值基本不变,反映了页岩孔喉半径达到一定级别后,喉道中大、小烃类分子扩散运动不受扩散能垒的影响,孔喉道中页岩油分子组成相对均质,页岩油可动性强;当∑nC20-/∑nC21+比值大于1时,页岩孔喉中值半径一般小于20 nm,此时热解S1一般小于3 mg/g,S1/w(TOC)<100 mg/g,且随S1S1/w(TOC)及页岩孔喉中值半径的减少,∑nC20-/∑nC21+比值快速升高,反映了页岩孔喉半径小于一定级别后,大分子烃类组分在喉道中扩散运动受到扩散能垒的抑制,页岩油可动性差,易流动的主要是低分子量烃,此时页岩游离油含量也较低。济阳坳陷页岩油流动孔喉下限半径在20 nm左右。
天然气中烃类单体化合物氢同位素分析涂炭方法优化
张文龙, 黄凌
2018, 40(6): 855-858.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55
摘要(1126) PDF(85)
摘要:
涂炭方法对于单体烃氢同位素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分别对正己烷或甲烷进样口注入、甲烷逆向注入3种涂炭方法对氢同位素值测定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和对比。结果显示,在每次样品分析前采用甲烷逆向注入的涂炭方法,可保证高温裂解炉管中涂炭效果的一致性,使天然气烃类单体化合物氢同位素测定值具有最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煤层气储层应力敏感性定量表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镜惠, 梅明华, 梁正中, 王华军
2018, 40(6): 859-863.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59
摘要(1019) PDF(120)
摘要:
煤层气储层应力敏感性较强,对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不同区块天然煤样开展应力敏感性室内实验,应用应力敏感性系数和渗透率伤害系数2个参数评价了各煤样应力敏感性程度,并研究了煤阶、渗透率和储层气体压力等参数对煤岩应力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镜质组反射率Ro<1.7%时,煤阶越低,应力敏感性程度越大,渗透率伤害程度越高;而镜质组反射率Ro>1.7%时,煤阶越高,应力敏感性程度越大,渗透率损害程度越高;煤岩初始渗透率越高,应力敏感性系数越低,应力敏感性越弱,利用初始渗透率与其应力敏感性系数之间的经验公式可以估算煤岩应力敏感性,方便现场应用;储层气体压力越低,渗透率越高,越有利于煤层气开发,而煤岩应力敏感性系数和渗透率伤害系数也略高,需预防应力敏感性造成的渗透率伤害。
火山岩定容充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为例
张学娟, 荣鹏飞, 卢双舫, 张曦, 郭天然, 王民
2018, 40(6): 864-870.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64
摘要(1016) PDF(92)
摘要:
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全直径取心岩样为实验介质,设计制作耐压可视的实验装置,选择一定的初始充注压力开展定容衰竭气体充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型介质需要一定的开启压力及开启时间才具备高效输导能力,而裂缝一旦开启后,即使充注压力低于开启压力,裂缝依然具有输导能力,直到充注压差降为零;孔渗型非均质岩样中,中孔、中渗岩心气体运移路径可表现为明显指状突进式特征,而高孔、高渗型火山岩介质可以明显观察到充注过程中各孔渗单元有规律的幕式周期运移过程。整体上,定容充注压力与衰减时间具有指数关系的衰减特征,气体运移速度随时间具有波浪式起伏降低的幕式特征,且随着充注压力的不断降低,幕式运移路径范围逐渐减小。
INPEFA技术在层序地层划分中的应用——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南华区块阜三段为例
袁野, 王黎, 谢锐杰
2018, 40(6): 871-876.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71
摘要(1207) PDF(147)
摘要:
最大熵谱分析技术是对测井曲线进行合成预测误差滤波分析处理,得到频率趋势线(INPEFA曲线),运用INPEFA曲线不同幅度的趋势拐点来识别不同级次层序界面。通过对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南华区块阜三段GR曲线进行INPEFA处理,将阜三段III和IV油组划分为13个5级层序,进而在INPEFA曲线所建立的等时框架内对区块内距离相近的3口井进行井间的砂体连通性对比,得出在小层中各有2个连通性较好的砂层和油层组。INPEFA技术处理后的测井曲线可以提取出在常规测井曲线中隐藏的旋回趋势特征,从3口井变化趋势相近的INPEFA曲线来看,该区域的沉积环境变化大致相同,都是从水退到水进的过程。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垛一段储盖组合定量分析及区带预测
丁建荣, 李储华, 马英俊
2018, 40(6): 877-885.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77
摘要(1133) PDF(113)
摘要: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三垛组一段成藏条件较好且砂岩整体发育,储盖组合条件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展有效储盖组合分析及区带预测是评价垛一段成藏条件和勘探有利区的重要工作。研究认为垛一段内部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是控制各亚段油气成藏及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首先,根据泥岩盖层的稳定程度将储盖组合分为区域和局部2类;其次,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更准确地判别有效储盖组合,解剖油藏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含油亚段、上覆亚段砂地比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明确有效储盖组合的判别界限,建立有效储盖组合的定量判别门槛界限值,总结了3种有效储盖组合类型(下储上盖型、自储自盖型和混合储盖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效储盖组合的区带预测,优选出了有利区块,指出黄珏东部-邵伯西地区是勘探构造、隐蔽圈闭的有利地区,部署实施了构造、隐蔽圈闭的钻探均取得成功,实现了三垛组勘探隐蔽油藏的首次突破。
学术争鸣
关于石油成因“碳酸盐决定论”等之评论
何志高
2018, 40(6): 886-890. doi: 10.11781/sysydz201806886
摘要(1292) PDF(182)
摘要:
在石油地质科学上,自从有石油成因学说争论以来,一些无机成因论者总是质疑和批判着有机成因的种种弊端与缺陷,并倡导无机成因;而有机成因论者没有侧重于地球化学全面系统地应对反驳,这是因为旧的有机成因本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石油成因理论——“湿封闭体系微生物和碳酸盐主导生油理论”,并对该理论作出了一种新的提升——“石油成因碳酸盐决定论”。文章分2部分:第一部分,对石油无机成因说提出了9点质疑性的评论;第二部分,在简要阐释了“湿封闭体系微生物和碳酸盐主导生油理论”中碳酸盐协同微生物主导生油作用的理论基础以后,列举实例论述了“没有碳酸盐古物源沉积物的任何沉积盆地都不可能有石油”的观点,简称“碳酸盐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