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28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渤海湾盆地边缘凹陷的构造意义
张树林, 费琪, 叶加仁
2006, 28(5): 409-413.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09
摘要(738) PDF(302)
摘要:
渤海湾盆地边缘凹陷反映出盆地形成演化具有继承性、多向伸展、旋转走滑的被动裂谷性质。结合盆地主体凹陷的构造特点,总结出盆地新生代的裂陷作用是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和块体差异运动背景下发生的,在块体间不均衡向北推移引起向北伸展的同时,由于华北亚板块东西两端向北运动速率和距离的差异,引起板内的北西向拉张。在块体差异运动过程中,郯庐断裂起了走滑调节作用。渤海湾盆地的成盆模式可总结为:地壳拉张—表壳破裂伸展和下岩石圈粘弹性流变减薄—地幔上隆—幔源物质侵入和部分熔融—(表壳上升剥蚀)—热沉降。
华北盆地南部构造样式分析
梁积伟, 解东宁, 何明喜, 王志战
2006, 28(5): 414-417.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14
摘要(973) PDF(317)
摘要:
通过对南华北盆地典型地质剖面和地震剖面的研究,对盆地的构造样式进行分析和归类,厘定出5种主要构造样式,即逆冲推覆、伸展、走滑、反转和重力滑脱。在此基础上,由点及面地深入研究了该地区盆地性质和区域构造背景。探讨了华北盆地南部构造样式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勘探实践表明油气大多集中在伸展构造样式的圈闭中,同时也要加强逆冲推覆和反转构造样式的圈闭研究。
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带圈闭的形成及其含油气性——以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为例
何发岐, 梅廉夫, 费琪, 徐思煌, 马立祥
2006, 28(5): 418-423.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18
摘要(1314) PDF(348)
摘要:
前陆盆地前缘隆起是一重要油气聚集带,其特殊的构造部位及复杂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决定了在该部位有多种圈闭形成和分布。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盆地由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而成的成油体系中的前缘隆起——沙雅隆起区经历了海西期挤压形成雏形、印支—燕山早期挤压定型、燕山晚期—喜马拉雅中期拱张、喜马拉雅晚期挤压拗陷等构造活动阶段,圈闭形成与构造活动相关,成藏与烃源岩演化、幕式构造运动有关,因此各圈闭带的含油气性与圈闭形成期和油气运聚期的匹配有很大关系,由此划分出沙雅前缘隆起区的3级有利构造带。
封存箱辨义及主要类型
周兴熙
2006, 28(5): 424-429.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24
摘要(995) PDF(326)
摘要:
封存箱在沉积盆地中是一种重要而普遍的地质结构,其基本特征为在三维空间具有对流体及能量的屏障,并具相对的封隔性,只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与外界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它常常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重要地质实体。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封存箱,有异常高压、异常低压的类型,也有正常压力的封存箱,而后一种类型常常被忽视。封存箱内是否含有烃灶是非常重要的分类标志,含有烃灶的是自源型封存箱,不含烃灶的是他源型封存箱。大中型油气田大多分布在自源封存箱内和临近其顶板或侧板的部位。
箕状凹陷坡折带成因及对同生断层和沉积的控制,以南襄盆地南阳凹陷为例
付志方, 汤达祯, 许浩, 杨芳
2006, 28(5): 430-433.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30
摘要(886) PDF(333)
摘要:
坡折带是沉积地貌突变的古构造枢纽带。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南部控凹铲状正断层在非平面上滑动造成凹陷北部盖层缓坡弯折,构成盆内沉积区域的分界线,是同生断层集中发育和沉积相发生突变的地带。特定的坡折带类型揭示了同沉积断裂的活动和分布特征,制约着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堆积。在不同的盆地演化阶段,同生断层与沉积相带控制着不同圈闭类型的形成。
塔里木盆地雅—轮地区断层封堵性研究
王斌, 袁月琴, 周江羽, 揭异新
2006, 28(5): 434-439.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34
摘要(854) PDF(304)
摘要:
塔里木盆地雅—轮地区大部分圈闭及油气藏的形成与断裂作用密切相关,对断层封堵性的综合研究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应用地质定性分析、Allen剖面分析及断层涂抹量计算等方法,通过对研究区4个典型断层封堵油气藏的系统解剖研究,建立雅—轮地区断裂封堵性评价标准,对雅—轮地区断层的封堵性进行综合评价。雅—轮地区断层整体封堵效果良好,断层在圈闭形成和油气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形成一系列沿断层带状分布的油气藏。亚南断裂的封堵效果东部要优于西部,下部要优于上部。轮台断裂在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均存在着不同的封堵性能,封堵非均质性明显,总体显示断裂东部地区(也根附近)的封堵性要好于西部雅南地区。
沁水盆地北端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富集机制
王明寿, 汤达祯, 魏永佩, 徐文军, 冷雪
2006, 28(5): 440-444.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40
摘要(754) PDF(412)
摘要:
煤层气的富集与储层特征密切相关,并受地质条件的制约。在详细研究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富集机制的基础上,对沁水盆地北端煤层气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煤岩、煤质、煤体结构及孔渗性、吸附性的观察和测试显示,该区煤层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局部发育构造煤,裂隙较发育,吸附性能力强,含气量高,含气饱和度偏低,适合煤层气的开发。该区煤层气的富集主要受控于热演化史和埋藏史。在区域变质的背景上,叠加了岩浆热变质作用,生气强度大。另外,煤层的埋深、顶底板封闭性及水文地质条件都会影响煤层含气量的大小,煤层气富集是多因素有效配置的结果。
北黄海盆地含油气系统与勘探前景
金仁植, 费琪, 杨香华, 蔡峰
2006, 28(5): 445-449.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45
摘要(785) PDF(296)
摘要:
北黄海盆地(盆地东部朝鲜海域称西朝鲜湾盆地)为浅海大陆架区,属于中朝地台,在其边缘有安洲盆地、渤海湾盆地、莱阳盆地和南黄海盆地,均为古生代、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叠合盆地,含油气前景较大。盆地周边发育郯庐断裂带、清川江断裂带与临津江断裂带等大断裂带,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与保存都和这些大断裂带有密切关系。通过储集条件、油气生成模拟与圈闭条件类比,探讨北黄海盆地的含油气系统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其油气勘探前景。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源及运移过程
秦建中
2006, 28(5): 450-457.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50
摘要(696) PDF(332)
摘要:
羌塘盆地隆鄂尼西J2b、昂达尔错J3s、西长梁J3s及安多114道班J3s油苗和比洛错J2x富烃页岩及安多114道班J3s深灰色灰岩均具有重排甾烷含量相对较高、孕甾烷含量低、三环萜烷和γ—蜡烷含量较低、Pr/Ph较高、碳同位素相对较重的特征。隆鄂尼西J2b及昂达尔错J3s油苗主要来自本区J2x潟湖相富烃源岩;安多114道班J3s及西长梁J3s油苗主要来自本区J3s海相盆地内台凹相深灰色灰岩及富烃页岩。盆地中部含油白云岩及安多114道班J3s灰质角砾岩中存在"轻质活油"和"固体沥青"。"固体沥青"是第一次油气运移聚集成古油藏的产物;发荧光的"轻质活油"则是再次埋深或构造运动所导致的第二次或第三次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产物,它们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油气生成和运移的过程。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油水变化规律与油气富集
郭建华, 吴东胜, 刘辰生
2006, 28(5): 458-462.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58
摘要(750) PDF(294)
摘要:
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带地层水化学性质特征分析表明,潜山顶部地层水是以NaHCO3水型为主,局部出现CaCl2水型,反映了潜山顶部总体上具有一定的自由交替水动力条件的开放性环境,而局部出现封闭性环境;这种局部性的封闭环境主要是由于封堵性断层及上覆欠压实泥岩的封堵造成的。地层水矿化度具有明显的由西向东增加的变化趋势,西部最低值仅为1500mg/L,而东部矿化度最高达9378.69mg/L。高矿化度分布区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原油的物性与地球化学特征则表明了区内油气的运移距离较短,但在短距离的运移过程中,原油物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潜山顶部地层水与原油的这些变化特征,指示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及其富集的场所。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断裂带方解石脉天然气包裹体研究
李荣西, 席胜利, 邸领军
2006, 28(5): 463-466.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63
摘要(645) PDF(310)
摘要:
喜马拉雅运动对鄂尔多斯盆地断裂构造演化和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断裂带穿过米脂气田南侧,在断裂带中三叠系野外露头发育有一组"X"型构造裂隙或节理,充填有含大量天然气包裹体的方解石脉。分析表明天然气包裹体形成温度在130~140℃之间,气态总烃含量为78.9%,其中CH4为51.8%,并含21.1%的H2S气体。天然气包裹体中有机质以中等碳数C19—C27正构烷烃和偶碳数优势为特征,其来源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藏源岩一致。研究认为方解石脉天然气包裹体是深部天然气藏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沿构造裂隙发生运移的结果。
焉耆盆地原油物理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
严永新, 袁光喜, 马蓉芳, 古哲, 白云飞
2006, 28(5): 467-471.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67
摘要(601) PDF(267)
摘要: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
赵文革, 黄薇, 林景晔, 张帆
2006, 28(5): 472-475.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72
摘要(743) PDF(338)
摘要:
结合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西侧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实践,从顶生下储的特殊成藏原理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水层形成机理,提出了2种形成模式。认为扶杨油层的油水同层是在以上覆烃源岩的超压为驱动力的成藏条件下形成,油水混合运移注入储层,由于储层的孔喉小,油水重力分异不好,造成孔隙存油,喉道存水。这种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油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特殊,使得电阻率等曲线反映流体的信息变弱,造成油水层识别变难。为此提出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藏成藏历史分析
孙宜朴, 林壬子
2006, 28(5): 476-479.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76
摘要(745) PDF(246)
摘要:
达尔其构造是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重要的含油构造。以地震主测线为格架,结合烃源岩、岩性、热流、测试分析资料为依据,采用正演法开展二维盆地模拟工作。重点开展充填史、热流史、成熟度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分析。油藏主要分布在腾格尔组和都一段。达尔其西部鼻状构造,都一段油藏主要分布在白音断层下洼部位,腾格尔组油藏主要分布在白音断层以上的斜坡方向;达尔其东部鼻状构造,油藏主要分布在都一段,腾格尔组油藏分布范围局限,以构造高部位为主。达尔其油藏演化历史分为第一成藏期、第二成藏期、散失期和稳定期。油藏主要成藏期为第一聚集期,低部位油藏存在散失过程,腾格尔组油藏成藏历史较都一段复杂。南部斜坡带为石油运移的主要指向区,为重点勘探领域。
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谈迎, 刘德良, 李振生
2006, 28(5): 480-483.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80
摘要(726) PDF(369)
摘要: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已发现的二氧化碳(CO2)工业气藏主要处于徐家围子断陷带深层,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化学数据表明,徐家围子的火山岩以钙碱性为主,为幔源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徐家围子断陷带昌德东气藏天然气中的CO2 含量高(89.73%~90.38%),CO2的碳同位素值为-6.61‰~-4.06‰,落在无机成因区,3He/4He值为3.9×10-6和4.5×10-6,介于幔源与壳源之间,伴生甲烷同系物的碳同位素呈倒序排列,具有无机成因气负碳同位素系列的特征。CO2/3He值为1.9×109,指示出气藏中CO2是上地幔脱气成因。火山岩储集层岩石化学数据和气体化学成分判别的结果说明徐家围子断陷带昌德东气藏的形成和幔源岩浆有关,其CO2是无机幔源成因。
物理吸附气的油气指示意义
李广之, 程同锦, 汤玉平, 邓天龙
2006, 28(5): 484-488.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84
摘要(828) PDF(314)
摘要: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各赋存状态轻烃在沉积岩表面分子引力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物理化学平衡。根据环境中物理吸附轻烃的含量与组分特征,可追踪出轻烃供给源(即油气藏),并可进一步预测与推断出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气技术是让样品在真空状态下比较完全地释放出物理作用吸附的气体,用气相色谱仪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的轻烃组分,然后根据轻烃的浓度变化来推断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气技术在岩性变化很大的四川盆地新场气田实验剖面上、在地质及地表条件复杂的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黄土塬实验区及塔里木盆地柴窝堡戈壁实验区都有很好的油气指示意义,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油气储层特征微观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刘伟新, 承秋泉, 王延斌, 郭莉, 秦建中
2006, 28(5): 489-492.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89
摘要(845) PDF(396)
摘要:
对油气储层的矿物成因、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过程进行微观分析,在碳酸盐岩、碎屑岩储层特性及储层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在油气层保护及油田开发中对粘土矿物迁移和变化进行直观分析;环境扫描电镜的出现及性能的提高为油气地质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可以在含油或水的情况下对样品进行直接分析,更准确地反映了矿物岩石的变化。从油气储层成岩作用、粘土矿物的特征、微孔隙成因等方面,探讨了扫描电镜/环境扫描电镜/能谱微观分析作为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些应用。
粘土膜对砂岩储集性能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群6井区泥盆系东河塘组下段为例
张惠良, 张荣虎, 王月华, 朱国华, 张春莲
2006, 28(5): 493-498.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93
摘要(606) PDF(389)
摘要:
通过对岩石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物性等资料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群6井区泥盆系东河塘组下段砂岩中粘土矿物薄膜的成因可分为原生式和自生式,其中以自生式为主。粘土矿物薄膜的形成期往往在成岩早期(或同生成岩期),粘土膜的发育与面孔率基本成正相关关系,与储层孔隙结构成负相关关系。东河塘组下段粘土膜发育的储层(泥质含量0.5%~3%)孔隙度一般为7%~17.6%,平均为11.53%,渗透率一般为(0.1~10)×10-3μm2,平均为4.15×10-3μm2;明显高于东河塘组上段粘土膜不发育储层物性,其孔隙度平均为5.23%,渗透率平均为2.88×10-3μm2。粘土膜与储层沉积相带、储层温压系统及早期油气注入较为密切,一般在临滨相带的下临滨—中临滨微相中较为常见,而在泥质淘洗相对干净的上临滨—前滨微相中难以保存,成岩早期油气的注入及异常高压封存体系(群6井区压力系数为1.59)的存在对粘土膜的保存完好起到决定性作用。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甘贵元, 严晓兰, 赵东升, 熊德明
2006, 28(5): 499-503. doi: 10.11781/sysydz200605499
摘要(716) PDF(327)
摘要: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德令哈断陷是一个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区。通过野外露头石油地质考察,结合目前钻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区内广泛发育中生界侏罗系和古生界石炭系泥岩、碳酸盐岩和煤系烃源岩,奥陶系泥岩和碳酸盐岩也是较好—好烃源岩;储层发育,中新生界油气储层都为砂岩。德令哈断陷为两凹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区内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样,数量多,面积大,埋藏深度多小于4000m,有利于钻探。预测油气总资源量在10×108t以上,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海拉尔盆地碳钠铝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孙彦达, 张志民
2006, 28(5): 504-506. doi: 10.11781/sysydz200605504
摘要(779) PDF(380)
摘要:
运用X衍射手段准确鉴定了石油储层中的碳钠铝石矿物,详细解析了其衍射曲线特征,这在我国尚属首次。研究表明,海拉尔盆地的碳钠铝石存在于火山凝灰岩或沉积凝灰岩中,常与柯绿泥石和钠板石共生,形成凝灰质蚀变的特征标型矿物组合。海拉尔盆地碳钠铝石矿物由典型的碱交代作用形成,因为火山凝灰物质易于在碱性条件下蚀变。碳钠铝石交代斜长石晶屑可形成对油气富集贡献很大的次生孔隙,构成某些地区的主体含油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