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43卷  第5期

目次
目录
2021, 43(5): .
摘要(147) PDF(33)
摘要:
特约主编简介和寄语
特约主编寄语
郭旭升
2021, 43(5): 000-000.
摘要(212) HTML (97) PDF(35)
摘要:
特约主编简介
郭旭升
2021, 43(5): 00-00.
摘要(214) HTML (78) PDF(66)
摘要:
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
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进展
马永生, 黎茂稳, 蔡勋育, 徐旭辉, 胡东风, 曲寿利, 李根生, 何登发, 肖贤明, 曾义金, 饶莹, 马晓潇
2021, 43(5): 737-748. doi: 10.11781/sysydz202105737
摘要(1336) HTML (289) PDF(218)
摘要:
针对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的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0年初启动了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该文简要回顾了项目在古克拉通盆地原型-改造作用分析、海相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和深层页岩气富集与流动机理、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与多类型储层预测原理、高温高压深层钻完井工程与控制原理等方面取得的初步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在塔里木和四川盆地的部分初步应用和推广情况。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千佛崖组页岩油气富集特征与主控因素
郭旭升, 赵永强, 张文涛, 李宇平, 魏祥峰, 申宝剑
2021, 43(5): 749-757. doi: 10.11781/sysydz202105749
摘要(801) HTML (194) PDF(122)
摘要:
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元页3井等重点钻井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和实验分析,评价了该区中侏罗统千佛崖组陆相页岩油气的成藏条件。千佛崖组富有机质泥岩孔隙度高、含油气性好,是主要的储层岩相类型,而灰岩及砂岩夹层物性相对较差;孔隙类型以无机孔为主,占总孔隙的比例约为60%~80%,与海相页岩相比微孔占比降低而大孔含量更高,有利于页岩油气的采出。千佛崖组二段下部的④小层全段以富有机质泥岩为主,泥地比高,孔隙度平均达5.43%,有机碳(TOC)含量平均1.72%,冷冻碎样热解的游离烃含量S1为2.63 mg/g,测试含气量平均1.51 m3/t,含油气性较好,具备陆相页岩油气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通过与其他钻井的对比分析,认为半深湖相沉积是最为有利的沉积相带,为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较高的成熟度和裂缝的发育是油气富集高产的重要条件。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中西部奥陶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动态成藏过程
赵永强, 云露, 王斌, 耿峰, 李海英, 顾忆, 刘永立
2021, 43(5): 758-766. doi: 10.11781/sysydz202105758
摘要(925) HTML (239) PDF(111)
摘要: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中西部奥陶系油气资源类型多样,纵向整体含油,成藏过程极其复杂。从多元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动态配置关系角度出发,综合典型油藏解剖、烃源岩热演化生烃史、古构造演化、成藏期和输导体系等研究,以古构造与走滑断裂叠加控储、控藏、控聚的思路重新认识塔河油田中西部油气成藏动态过程,建立了复式成藏模式。研究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烃源岩长期生排烃、多期充注成藏及混合改造、古构造控制运聚方向、走滑断裂垂向输导与侧向调整、多类型缝洞储集体大规模发育。油气成藏动态过程具有早期"垂向输导、侧向汇聚、古隆控富",晚期"原地烃源、纵向运聚、断裂控富"的特征。不同期次、不同性质的油气混合成藏,造就了奥陶系现今复杂的油气面貌。重质油区以早期成藏为主,与加里东中晚期古构造高部位有关,后期充注较弱;而轻质油区以晚期成藏为主,主要受走滑断裂垂向输导和近距离侧向调整控制,在NNE向断裂带及与NNW向断裂的交会部位最为富集。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成熟度界限探讨——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
李志明, 孙中良, 黎茂稳, 曹婷婷, 钱门辉, 马晓潇, 刘鹏, 鲍云杰, 蒋启贵, 陶国亮, 张隽, 芮晓庆
2021, 43(5): 767-775. doi: 10.11781/sysydz202105767
摘要(910) HTML (253) PDF(102)
摘要: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油增储上产的主力页岩油类型。鉴于成熟度是控制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我国典型陆相不同有机质类型富有机质泥页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o值抑制程度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探讨了陆相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成熟度界限。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有机质类型越好,其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o值抑制程度越显著。东营凹陷的洼陷区沙三下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现今真实成熟度(等效镜质体反射率EqVRo)主要介于0.69%~1.05%,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EqVRo值则主要介于0.74%~1.20%;综合地质与工程甜点条件的剖析,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的现今真实成熟度EqVRo值为0.74%~1.20%,4个洼陷的深洼区均具有良好的基质型页岩油商业开发前景。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富集高产主控因素与勘探重大突破
姚红生, 昝灵, 高玉巧, 花彩霞, 余文端, 骆卫峰, 马晓东
2021, 43(5): 776-783. doi: 10.11781/sysydz202105776
摘要(959) HTML (186) PDF(122)
摘要:
在对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泥页岩生烃特征、含油性、储集性研究的基础上,剖析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溱潼凹陷阜二段泥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TOC)中等,具备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深凹带阜二段泥页岩镜质体反射率(Ro)为0.9%~1.0%,热演化程度适中,页岩油具有轻烃和气测全烃值高、流动性好的特点;断层不发育,保存条件好,地层压力高,有利于富集高产;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纹层和天然裂缝发育,可压性好。连续性大面积分布的优质泥页岩是油气富集的基础,保存条件是成藏的关键,热演化程度是含油性的决定因素,异常高压、纹层发育和较高脆性矿物是高产的重要因素。沙垛地区SD1井阜二段页岩油具有低TOC(1%)、低气油比(40~80 m3/t)、高异常压力(1.25 MPa)的特征,该井的成功开发,降低了陆相页岩油评价标准的门限,拓展了页岩油的发展空间。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赋存特征与影响因素
杨智峰, 唐勇, 郭旭光, 黄立良, 王子强, 赵辛楣
2021, 43(5): 784-796. doi: 10.11781/sysydz202105784
摘要(808) HTML (247) PDF(130)
摘要:
综合应用地质、钻井、X衍射矿物成分分析、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实验、高压压汞、岩石热解与岩心二维核磁共振实验,开展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主要存在薄膜状吸附油与充填状游离油2种赋存方式,岩相类型、岩石矿物组分与储集空间类型是页岩油赋存状态的主控因素。玛湖凹陷风城组发育4种岩相类型,分别为云质页岩相、砂质页岩-含云粉砂岩相、含碱矿白云岩-泥质粉砂岩相、硅化白云岩-云质粉砂岩相,不同岩相类型的矿物组分、储集空间类型、孔喉结构分布与页岩油微观赋存状态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比分析不同岩相类型可知,石英含量、黄铁矿含量、有机质含量与热解烃含量(S2)存在正相关关系,长石含量、白云石含量与游离烃含量(S1)呈弱正相关关系。游离油主要分布于中孔、大孔为主的次生溶蚀孔、残留粒间孔中,吸附油集中分布于中孔、中小孔为主的有机质孔、晶间孔与矿物颗粒表面。不同岩相类型的矿物组分与孔喉结构共同影响了风城组页岩油的微观赋存状态。
湘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
祝庆敏, 卢龙飞, 潘安阳, 陶金雨, 丁江辉, 刘旺威, 黎茂稳
2021, 43(5): 797-809. doi: 10.11781/sysydz202105797
摘要(714) HTML (182) PDF(72)
摘要: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是我国中上扬子地区发育的一套极为重要的海相页岩层系。为进一步明确我国南方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的富集环境与条件,以湘西沅陵地区牛蹄塘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期处于干冷型气候向暖湿型气候转换期,从沉积早期到晚期其生物生产力水平、水体还原程度和热液作用强度表现为低-高-中高的变化趋势。湘西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的富集并非受控于单一因素,而是古气候、生物生产力、水体氧化-还原性质、沉积速率和热液活动等多个要素相互配置与耦合的结果。牛蹄塘组页岩沉积早期水体较浅,整体处于偏氧化环境,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不利于有机质富集;沉积中期早寒武世发生的大规模海侵使水体加深,伴生的上升洋流携带大量营养盐类进入表层水体,促使藻类大量勃发,同时底层水体缺氧和硫化的环境使有机质大量保存;晚期尽管水体氧化程度有所增加,但受华南持续拉张作用的影响,大陆边缘较强的热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生产力仍保持较高水平;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从而使有机质得以快速埋藏、保存和富集。
塔里木盆地玉北1井原油成因再认识及其意义
孙永革, 路清华, 何毓新, 孔丽姝, 刘少杰, 顾忆
2021, 43(5): 810-817. doi: 10.11781/sysydz202105810
摘要(432) HTML (124) PDF(68)
摘要: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油源问题至今仍存在争议。在详细剖析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玉北1井原油的分子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以反演的思路解决该区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油源问题。玉北1井原油作为两期成藏叠加的产物,其两期成藏的油源均为同一套寒武系烃源岩生油高峰期的产物,系不同区域烃源层的埋深差异导致成烃时序的不同。早期成藏的原油由于地层抬升剥蚀遭受严重生物降解,而晚期成藏得以良好保存。尽管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分子碳同位素分布特征与盆地内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原油具有可对比性,但玉北1井原油中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分布指示塔西南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与台盆区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超深层原油裂解动力学及地质意义
李慧莉, 马安来, 蔡勋育, 林会喜, 李建交, 刘金钟, 朱秀香, 吴鲜
2021, 43(5): 818-825. doi: 10.11781/sysydz202105818
摘要(605) HTML (194) PDF(57)
摘要:
随着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向深层的拓展,超深层油藏赋存温度上限是有机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关注的科学问题。使用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顺北7井奥陶系超深层原油开展了50 MPa、90 MPa两种压力和2℃/h、20℃/h两种升温速率的热模拟实验;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应用Kinetics软件进行化学动力学计算,对比不同温压条件下原油热裂解进程,讨论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同一原油具有基本相似的裂解过程和基本一致的终点温度裂解总生气量。在原油裂解中,早期有重烃气的生成,晚期重烃气进一步转化为甲烷。升温速率对原油裂解进程影响显著,较高的升温速率下,原油裂解进程向高温推移,并且具有较高的油相保存温度上限。压力对原油裂解的影响较小。同一升温速率条件下,裂解早期压力对原油热裂解稍有"抑制"作用,而裂解晚期,压力则稍有"促进"作用。原油在不同温压条件下裂解过程的差异,可以用裂解活化能分布的差异进行解释。顺北7井原油在两种压力条件下均具有相对集中的活化能分布,表明原油发生裂解转化过程的"温度窗"相对较窄。顺北一区油相保持的温度上限高于180℃,在埋深9 000 m的深部仍可保持油相。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再评价
倪春华, 朱建辉, 刘光祥, 王付斌, 贾会冲, 张威, 武英利, 缪九军
2021, 43(5): 826-834. doi: 10.11781/sysydz202105826
摘要(701) HTML (189) PDF(93)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是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天然气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及时开展该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再评价研究,有利于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参考。综合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等技术手段,结合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物理模拟、TSM盆地资源评价数值模拟等新方法和勘探新资料,系统分析、对比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品质特征和展布特征,进而深入开展生烃潜力的再评价。杭锦旗断裂带以南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具有"品质好、演化程度高、厚度大"的总体特征,而断裂带以北地区则相反。基于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结果计算,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总生气量为15.922×1012 m3,断裂带以北地区生气强度一般小于10×108 m3/km2,而断裂以南地区生气强度主要分布于(15~35)×108 m3/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
莺歌海盆地乐东10区CO2包裹体特征及其流体充注史
税蕾蕾, 郭来源, 徐新德, 黄向胜, 黄合庭, 陈书伟, 宋修章
2021, 43(5): 835-843. doi: 10.11781/sysydz202105835
摘要(574) HTML (225) PDF(46)
摘要:
莺歌海盆地新生界富含天然气,近年来在盆地中深层勘探取得了突破;而乐东10区气田的发现,引起了对非底辟构造的中深层岩性气藏天然气运移成藏问题的关注。乐东10区块中新统黄流组天然气藏富含CO2,为了查明CO2在天然气藏中的运移特征和期次,以包裹体岩相学为前提,结合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其进行了研究。该区包裹体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二氧化碳包裹体、气相甲烷包裹体、混合气包裹体、含混合气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五种类型。使用激光拉曼分析和显微测温技术,定量分析了CO2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密度等参数;结合CO2流体包裹体捕获条件、沉积特征、埋藏史以及CO2同位素值,认为该区CO2为两期幕式充注:第一期为1.4~0.9 Ma充注的高密度无机成因CO2;第二期为0.7~0.4 Ma充注的中密度无机成因CO2
纳米孔隙中页岩气扩散模拟实验和数学模型分析
邹雨, 王国建, 卢丽, 朱怀平, 刘光祥, 袁玉松, 杨海元, 金之钧
2021, 43(5): 844-854. doi: 10.11781/sysydz202105844
摘要(744) HTML (176) PDF(64)
摘要:
深层页岩气在纳米孔隙中的扩散行为分为体相扩散(Fick和Knudsen扩散)和表面扩散。为了定量评价温度、压力等对扩散系数的影响,揭示深层页岩气的保存机理,以南方鄂西秭归茅坪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为实验对象,在不同温压条件下,通过等压扩散实验对纳米孔隙甲烷扩散进行实验模拟。结果表明:(1)扩散系数DF随压力增大而减小(当压力大于30 MPa时,DF趋于平稳),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在高温高压环境下,DF受压力影响更大,总体趋于减小。随后,定量考虑了温度、压力、孔隙及岩性特征对各种扩散行为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该模型与模拟实验结果相似,可以相互验证:(1)温度升高促使分子动能增大,导致体相和表面扩散系数都增大,而压力增大虽然会使Fick扩散和表面扩散作用稍微加强,但会显著限制Knudsen扩散并最终导致总扩散作用降低;(2)孔径增大加强了体相扩散作用,削弱了表面扩散作用。最后,结合具体研究区块,认为深层高压环境有利于页岩纳米孔隙气藏的保存,而地层抬升释放压力的过程是页岩气散失的主要阶段。
一种页岩气井连通性评价的新型示踪剂应用研究
申宝剑, 潘安阳, 张俊, 卢龙飞, 钱门辉, 陆双龙, 杜明亮
2021, 43(5): 855-861. doi: 10.11781/sysydz202105855
摘要(538) HTML (194) PDF(57)
摘要:
选取了3种在地层和压裂液中含量低、环保、稳定的稀土元素Pr、Yb、Sm与乙二胺四乙酸和吡啶二羧酸形成络合物,然后将其作为示踪剂应用于页岩气井连通性评价。在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焦页66号扩平台井组的中部气层两口井(焦页66-Z1HF和焦页66-Z2HF)中注入微量元素示踪剂,通过监测注入示踪剂井及其邻井返排液中是否有微量元素示踪剂来评估焦页66号扩平台压后连通性,进而探讨涪陵页岩气田下部、中部、上部气层立体开发的可行性。返排液监测结果显示,焦页66-Z1HF井偶见高含量Sm元素示踪剂(焦页66-Z2HF井注入剂),表明两口中部气层井间可能存在连通;下部气层监测井未见Pr,Yb,Sm浓度异常,说明其与中部气层未发生连通;上部气层监测井焦页5-S2井和焦页5-S3井返排液混样中监测到了高浓度Sm元素示踪剂,表明其与中部气层存在连通。研究初步验证了微量元素示踪技术是一项简单、有效的页岩气井连通性评价的示踪技术,可以方便、高效地判断页岩气井的井间连通情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技术现状、应用与发展方向
何川, 郑伦举, 王强, 马中良, 马健飞
2021, 43(5): 862-870. doi: 10.11781/sysydz202105862
摘要(788) HTML (245) PDF(175)
摘要:
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已成为研究烃源岩生、排、滞油气机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对生排烃模拟实验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目前根据反应体系的开放程度,生排烃模拟实验方法可分为开放体系、封闭体系和限制体系3类;模拟实验的方式主要有单温阶累计生排油气模拟和多温阶连续生排油气模拟2种;实验边界条件主要有模拟的温度、压力体系、时间、样品形态及无机反应介质等5类。生排烃模拟实验在明确油气生、排、滞过程及其主控因素,建立不同类型沉积有机质的油气演化模式,评价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和进行油气源对比与示踪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生排烃模拟实验具有局限性,需要在实验边界条件、源-储-藏协同成烃成藏物理模拟和多因素共控作用下油气形成动力学模拟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页岩中有机质孔隙非均质性的微观结构及电镜—拉曼联用研究
鲍芳, 俞凌杰, 芮晓庆, 张庆珍, 范明, 马中良
2021, 43(5): 871-879. doi: 10.11781/sysydz202105871
摘要(589) HTML (304) PDF(68)
摘要:
页岩中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页岩中有机质的孔隙发育常见非均质性,但现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微区研究方法,有机质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选取四川盆地平桥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FIB-SEM三维分析技术,从二维和三维层面对页岩中有机质孔隙的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不依赖于有机质显微组分类型,只考虑有机质的孔隙发育程度,将不同孔隙发育程度的有机质分为3个级别,并利用大面积背散射成像(MAPS)分析方法对这三种有机质的面积占有率和对孔隙的贡献度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扫描电镜-激光拉曼联用技术分析其拉曼光谱,利用拉曼参数的差别探讨了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不同孔隙发育程度有机质的D峰与G峰强度比不同,说明不同有机质的芳香结构有序度有较明显的区别,表明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为原始有机质的组成。该方法能够在微区观察有机质孔隙的同时,原位分析有机质显微组分的分子结构特征,明确有机质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碳酸盐岩生物化石显微图像识别
余晓露, 叶恺, 杜崇娇, 宫晗凝, 马中良
2021, 43(5): 880-885. doi: 10.11781/sysydz202105880
摘要(921) HTML (256) PDF(119)
摘要:
碳酸盐岩薄片中的生物化石识别对判断沉积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传统的人工鉴定方法对经验要求高,受主观影响较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ResNet卷积神经网络的碳酸盐岩生物化石显微图像识别方法,通过图像预处理、设计模型、训练模型等步骤,实现了薄片图像中生物化石的智能识别,识别准确率为86%;并同时提出进阶YOLO(You Only Look Once)目标检测模型,可实现薄片图像中生物化石所在区域的检测和识别,识别准确率为85%。该方法验证了使用数字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方法对碳酸盐岩生物化石显微图像进行智能识别的可行性,可作为传统人工鉴定方法的有益补充,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基于包裹体PVTx数值模拟恢复油藏古温压——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应用实例
席斌斌, 蒋宏, 许锦, 陈强路, 尤东华
2021, 43(5): 886-895. doi: 10.11781/sysydz202105886
摘要(688) HTML (177) PDF(74)
摘要:
包裹体PVTx数值模拟是恢复油藏古温压的重要手段。由于无法精确地确定油包裹体的组成,以及油包裹体成分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次生变化,现有方法恢复的古温压存在不确定性。一般而言,与油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成分相对简单,且遭受次生蚀变影响的概率较低。因此,尝试将伴生的盐水包裹体作为独立的地质压力计在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SN1井进行了应用研究。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示,SN1井高角度裂缝充填的方解石中,发育大量遭受过次生蚀变的含沥青烃包裹体及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包裹体古温压恢复显示,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呈现异常高的均一温度(超过170℃),均一压力波动范围大,且存在异常高压(39.1 MPa起,甚至超过165.8 MPa)。上述现象可能与热流体活动和原油充注后所经历的裂解增压过程有关。基于盐水包裹体均一压力的最低值,结合该地区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推测热液活动时间为海西期。上述认识与该地区NE向走滑断裂活动具有较好的时空匹配关系。综上所述,油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作为独立的地质压力计,可以用来恢复油藏古温压的演化轨迹,并限定古流体活动的时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方法的不足。
基于U-Pb同位素年龄和团簇同位素(Δ47)温度约束的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构造—埋藏史重建
胡安平, 沈安江, 陈亚娜, 张建勇, 梁峰, 王永生
2021, 43(5): 896-905. doi: 10.11781/sysydz202105896
摘要(802) HTML (257) PDF(96)
摘要:
目的层系构造-埋藏史曲线对成烃、成储和成藏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人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剥蚀厚度、构造运动幕次等地质认识恢复的构造-埋藏史,因构造运动幕次认识的不同,地层剥蚀厚度难以恢复,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经历多旋回构造运动改造的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埋藏史的重建。通过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镜下多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识别和成岩序列的建立、碳酸盐矿物U-Pb同位素测年和团簇同位素(Δ47)测温两项技术的应用,取得两项成果认识:(1)建立了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基于同位素年龄和Δ47温度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曲线,解决了前人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剥蚀厚度和构造运动幕次等地质认识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曲线不确定性的问题;(2)基于同位素年龄和Δ47温度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曲线,重新认识了灯影组气藏的成烃、成储和成藏史,指出该气藏经历了志留纪石油聚集、二叠纪石油聚集、燕山-喜马拉雅期天然气持续聚集和调整3个阶段。该案例揭示基于同位素年龄和Δ47温度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恢复方法不但适用于经历多旋回构造改造的深层碳酸盐岩构造-埋藏史重建,而且在成烃、成储和成藏研究中具重要的应用价值。
凝析油中金刚烷类和硫代金刚烷类化合物同步检测方法及地质意义——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凝析油为例
房忱琛, 翟佳, 胡国艺, 龚德瑜
2021, 43(5): 906-914. doi: 10.11781/sysydz202105906
摘要(564) HTML (202) PDF(43)
摘要:
原油中的金刚烷类和硫代金刚烷类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类金刚石笼状结构,可以反映地质过程中的热裂解作用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作用,因此两者的同步检出,不仅可以提高样品的分析测试效率和硫代金刚烷类化合物的定量结果准确性,还可以为样品提供更加可靠和广泛的地球化学分析解释。该文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GC-MS-MS),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母离子和子离子、扫描时间、碰撞能等仪器参数,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凝析油中金刚烷类化合物和硫代金刚烷类化合物的同步定量检测方法,并通过定量检测结果发现,塔中地区金刚烷类化合物的含量虽有差异,但是成熟度相近,都处于过成熟阶段,且部分样品曾经历过TSR作用。
油气包裹体分子组成的热释—色谱—质谱分析
陈彦鄂, 张志荣, GREENWOODPaul
2021, 43(5): 915-920. doi: 10.11781/sysydz202105915
摘要(396) HTML (138) PDF(58)
摘要:
油气包裹体分子组成对油气成藏研究来说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由于油气包裹体中所含物质的量不能满足常规化学仪器分析的要求,因此通常需要研发定制仪器且实现难度较大,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热释-色谱-质谱法对澳大利亚Halibut油田原油的人工合成包裹体、澳大利亚Jabiru油田和塔河油田油气包裹体样品进行了烃类组成分析。正构烃类,单、双以及三环芳烃等组分能够被有效检测到,检出化合物的最高碳数超过了C30。该方法与其他手段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Jabiru油田包裹体热释-色谱-质谱分析与包裹体分子组成离线分析(MCI,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Inclusion)的结果对比显示,芳烃化合物的成熟度参数仅有微小的差异,两种方法获得的包裹体烃类成熟度均明显低于产出原油,印证了油气流体在被捕获形成包裹体后能够避免后期改造的影响。热释法作为一种通用的常规方法,同样适用于油气包裹体的分析,相比于其他手段,该方法更加便捷。
综合信息
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简介
马中良
2021, 43(5): 921-921.
摘要(311) PDF(3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