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45卷  第2期

目次
目次
2023, 45(2): .
摘要(205) PDF(129)
摘要:
盆地·油藏
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研究新进展及展望
关晓东, 郭磊
2023, 45(2): 203-209. doi: 10.11781/sysydz202302203
摘要(1600) HTML (653) PDF(331)
摘要:
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深层—超深层具有比浅层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并且来自于深部的流体在深层的作用更强,因此,深层—超深层油气藏与浅层油气藏具有不同的成藏机理。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在成烃、成储和成藏方面的特殊性及其主控因素。提出深层—超深层环境中存在促进烃源灶继续生烃的物质和能量,能进一步促进油气形成;起源于深层—超深层储层之下的流体可以发挥建设性作用,从而在深层形成优质规模储层;流经烃源岩和储层的深部富CO2流体对深层烃类具有促排作用,并在浅层发挥促藏作用。尽管前人归纳的这些理论对指导发现规模油气藏尚存一些争议,但应该看到,在深层...
深层页岩储层“工程甜点”评价与优选——以川南永川、丁山地区为例
葛勋, 郭彤楼, 黎茂稳, 赵培荣, 邓虎成, 李王鹏, 钟城
2023, 45(2): 210-221. doi: 10.11781/sysydz202302210
摘要(1177) HTML (396) PDF(267)
摘要:
四川盆地深层地质条件复杂,页岩储层埋藏深度大,气井产能普遍偏低,压裂施工面临极大挑战。为寻找深层页岩气“工程甜点”,以永川、丁山地区为例,利用钻井、岩心、成像测井、地震等资料,基于实测岩石力学参数、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天然裂缝有效性、水平应力差以及水平井轨迹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夹角,对永川、丁山地区深层页岩储层水力压裂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川南永川、丁山地区龙一段31小层脆性最好,为压裂首选目的层;离断层越近,泵压和施工压力越升高,改造体积下降;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夹角在55°左右时,可以保证裂缝具有较好的延伸与转向能力;在高硅质页岩段和断层带内,最小水平主应力越小,水力裂缝越易扩散...
我国油气资源量—储量—产量关系解析: 兼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发展方向
胡洪瑾, 李登华, 赵凯, 姜文利, 郑志红, 高阳, 昝昕, 姜航, 贾君, 高煖
2023, 45(2): 222-228. doi: 10.11781/sysydz202302222
摘要(936) HTML (254) PDF(203)
摘要:
为了加深对资源量、储量、产量三者的内涵和实质关联的正确理解,从理论逻辑和实际转化两个角度对三者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剖析和阐述,并结合应用现状分析,提出了资源评价方面发展方向建议。资源量、储量、产量是不同认识程度下的油气矿产资源的数量表征参数,我国的储量与资源量呈并列关系,与产量呈包含关系,资源量与储量均为地质含义。资源量向储量转化受国家空间规划、矿业权设置、理论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储量向产量转化受储量升级转化、是否转采、采收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资源量评估与发布的侧重方向,以及资源量、储量、产量量化预测关系等方面研究尚不足,这也是形成“我国资源潜力丰富,但增储上产难度大”资源现状认知困惑的重...
中西部大盆地重点勘探领域战略选区研究
程建, 周小进, 刘超英, 段铁军, 余琪祥, 曹清古
2023, 45(2): 229-237. doi: 10.11781/sysydz202302229
摘要(667) HTML (226) PDF(193)
摘要:
国家油气矿业权体制改革与新政导致矿权空白区日益扩大,为了挖掘、提升空白区油气战略价值,促进油气资源的发现与充分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通过分析我国油气资源结构与分布特点,聚焦陆上主要矿权空白区,立足油气地质条件与关键成藏要素的研究,按照逐级分类的流程,开展了战略选区与重点勘探领域的优选。塔里木盆地南北台盆深凹区天然气、准噶尔盆地东北石炭系天然气与侏罗系煤层气、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上古生界致密气与煤层气、中上扬子盆外平缓构造区海相页岩气是未来战略选区的重点方向。结合各领域油气地质特点与关键问题,提出了深化研究、技术攻关方向及选区评价工作建议。
勘探战略规划中的油气资源配置方法研究
许华明, 程喆, 洪太元, 石磊, 章朋
2023, 45(2): 238-242. doi: 10.11781/sysydz202302238
摘要(478) HTML (165) PDF(140)
摘要:
在油气勘探战略规划研究中,需要综合分析不同区带的勘探形势、资源基础、工程技术条件,确立未来一个时期资源接替序列、油气勘探重点和发展目标。通过不同区带勘探现状、勘探潜力进行定量计算,建立了一种勘探战略规划中的资源配置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包含资源探明程度、探井密度、三维地震覆盖密度等3个关键参数的勘探现状指数公式,对当前的勘探状态进行定量计算;其次建立了勘探潜力定量评价公式,综合纳入了反映勘探状态的阶段探明速度、资源潜力、工程技术适应性等参数;最后将勘探现状指数与勘探潜力指数置于统一评价平台,建立了勘探现状指数和勘探潜力指数交会图版,形成了8个油气资源配置区,按照勘探状态对比定策略、潜力定量评价...
陆相泥页岩源-储协同演化特征分析——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沙河子组为例
周卓明
2023, 45(2): 243-251. doi: 10.11781/sysydz202302243
摘要(464) HTML (162) PDF(94)
摘要:
松辽盆地松南断陷群陆相页岩气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对于该区Ⅲ型干酪根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和孔隙特征及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通过对长岭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Ⅲ型干酪根富有机质泥页岩样品开展生排烃热演化模拟实验和系列储层特征测试分析,发现该泥页岩存在2个关键的热演化节点,等效镜质体反射率(等效Ro)分别是1.5%和2.0%。等效Ro从0.7%至1.5%阶段,为快速生排油阶段,孔隙形态主要为墨水瓶状孔和部分板状孔,有机质逐渐发育少量孔洞,矿物溶蚀孔出现;等效Ro从1.5%至2.0%阶段,为快速生气阶段,有机质分解使得有机孔和矿物间孔洞大量发育,孔径逐渐增大,孔隙主要为板状孔或楔形孔和少部分墨水瓶状...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西山布拉克组—西大山组沉积环境演化
郭婷婷, 朱碧, 杨涛, 陈永权
2023, 45(2): 252-265. doi: 10.11781/sysydz202302252
摘要(522) HTML (257) PDF(84)
摘要:
寒武纪是生命与环境演化的关键时期,重建该时期的海洋沉积环境尤其是氧化还原状态,对探讨古海洋化学时空演化特征以及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下寒武统西山布拉克组—西大山组开展主微量元素和有机碳含量(TOC)分析,对该地层的沉积环境进行了重构。该地层沉积时水体处于较弱的局限条件,底水氧化还原状态以缺氧为主,但缺氧程度存在明显的变化。其中,西山布拉克组中部相对上下部缺氧硫化程度明显增加,而西大山组中下部到上部缺氧程度逐渐减弱,底水氧化性总体增加,这种动态变化与前人提出的早寒武世海洋氧化还原状态存在动态变化的观点一致。对塔东2井西山布拉克组—西大山组有机质富集机制的分...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新和地区白垩系亚格列木组沉积模式及油气意义
周学文, 林会喜, 郭景祥, 姚威, 张坦, 周学慧, 罗亮
2023, 45(2): 266-279. doi: 10.11781/sysydz202302266
摘要(759) HTML (331) PDF(89)
摘要: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新和地区钻井揭示,白垩系亚格列木组在地层—岩性圈闭领域油气显示活跃、勘探潜力大,是下步战略突破的重要方向。基于岩心、测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岩心相、测井相、小波变换、“印模法”古地貌恢复、地震相、地震属性及相干体切片的分析方法,对新和地区亚格列木组系统开展了层序与古地貌控制下的沉积体系研究。新和地区发育2种古地貌类型,即西侧多级坡折带斜坡古地貌和东侧逆冲断崖古地貌。亚格列木组可划为一个三级层序SQ1,其中包括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分别对应该组3个逐期超覆于西侧斜坡的地震反射。亚格列木组在西侧多级坡折带斜坡之上发育低位域斜坡扇和高位域扇三角洲沉积,在东侧逆...
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二叠系烃源岩演化及资源潜力
曹倩, 李海华, 单帅强, 戚家振, 李风勋, 王斌, 韩彧
2023, 45(2): 280-287. doi: 10.11781/sysydz202302280
摘要(413) HTML (245) PDF(74)
摘要:
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二叠系烃源岩已被证实为较好—好烃源岩。为厘清该烃源岩热演化和生烃过程,在分析近年来古生界油气勘探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地质参数,利用TSM盆地模拟方法,对其热演化及生排烃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该区二叠系烃源岩油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分布在南部坳陷新生代断陷内的二叠系烃源岩经历了两次生排烃过程,初次生排烃发生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二次生排烃主要发生在古近纪;而分布在隆起区的二叠系烃源岩只经历了第一次生排烃过程。二叠系烃源岩总资源规模达20.76×108 t,资源丰度达12.2×104 t/km2,达到中等丰度级别,能够为油气田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整个南部坳陷...
琼东南盆地松西凹陷湖相烃源岩发育条件新认识与优质烃源岩刻画
付大巍, 胡德胜, 孙文钊, 宫立园, 何小胡, 陈奎, 雷新, 万阳
2023, 45(2): 288-295. doi: 10.11781/sysydz202302288
摘要(404) HTML (180) PDF(66)
摘要:
针对琼东南盆地松西凹陷烃源岩发育机制不清、优质烃源岩分布不明的问题,根据已钻井原油地化特征、次洼沉积特征、地震相与属性特征、地震速度谱的对比分析,对松西凹陷东、西次洼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进行了预测,明确了松西凹陷沉降速率、物源注入点、凹陷结构三因素耦合控制了湖相烃源岩的发育与展布。松西凹陷西次洼紧邻大型物源注入点,为富砂沉积,从而导致较低的古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开放氧化的水体环境,不具备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基本条件;东次洼远离大型物源注入点,仅发育小规模砂体,利于发育中—深湖相烃源岩。已钻井原油地化指标表明,研究区原油来自中深湖相烃源岩,证实松西凹陷存在优质烃源岩。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具有...
浅层海相页岩含气性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以昭通太阳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李娟, 陈雷, 计玉冰, 程青松
2023, 45(2): 296-306. doi: 10.11781/sysydz202302296
摘要(678) HTML (350) PDF(63)
摘要:
浅层页岩气(埋深小于1 500 m)的勘探开发具有成本低、建产快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太阳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具有埋深浅、高含气量的特点,显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但前人对该区浅层页岩气的含气性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较少。为了丰富这方面的研究,利用太阳区块龙马溪组一段页岩样品的分析测试资料,对其含气性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区龙一11小层总含气量最高,自下而上含气量逐渐降低,平面上龙一1亚段页岩含气量高值区位于研究区北部和南部;有机质含量、矿物组分、储层物性及外部保存条件等对研究区龙一1亚段浅层页岩含气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有机质是生成页岩气的原始物质,同时其生烃裂解形...
川北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火山碎屑岩油气藏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夏文谦, 朱祥, 金民东, 张雷, 刘雁婷, 章思遥
2023, 45(2): 307-316. doi: 10.11781/sysydz202302307
摘要(880) HTML (380) PDF(70)
摘要:
受峨眉地裂运动影响,川北地区二叠纪吴家坪期发育一套火山碎屑岩。该类岩性非均质性强,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为进一步明确该地区吴家坪组火山碎屑岩油气藏储层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从而落实其勘探潜力,以露头和实钻资料为基础,结合岩心薄片观察、地化分析、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盖层微孔联合测定等多种手段,分析川北地区吴家坪组火山碎屑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认为,该火山碎屑岩主要岩性为凝灰质泥岩、泥质凝灰岩及沉凝灰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纳米级黏土矿物收缩孔和有机质孔,微米级有机酸溶蚀孔和微裂缝。储层物性具有中—高孔特低渗的特征,其中凝灰质泥岩物性最好。储层主控因素分析认为,近火山口斜坡—陆棚环境有利于火山碎屑...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稠油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陈星州, 邵建欣, 孙转, 韩宏伟, 郭强, 尹宜鹏, 孙新宇
2023, 45(2): 317-326. doi: 10.11781/sysydz202302317
摘要(533) HTML (373) PDF(68)
摘要: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原油类型多样,但以稠油为主,其油气储量和产量均占该坳陷总量的50%以上。研究辽河坳陷油藏稠变的成因机理,进而搞清稠油的分布规律,对后继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辽河油田多年稠油油藏勘探开发形成的系统认识,对稠油油藏的“边、浅、松、早、降、失、盖”等地质特征开展研究;并从构造格局、储层特征、油藏埋深、地下流体、封盖条件和氧化及生物降解作用等方面对稠油分布和稠变原因进行探讨,厘清辽河坳陷油藏稠变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发现,构造格局是控制稠油分布的决定因素,储层、埋深、地下流体和盖层等地质条件是控制原油稠变的重要因素,生物降解和氧化作用是稠变的必要条件。辽河坳陷油气藏具有明显的环洼...
油气地球化学
塔里木盆地顺南1井奥陶系原油中乙基桥键金刚烷化合物的二维气相色谱分析
余晓, 马安来, 李贤庆, 朱秀香, 费剑炜
2023, 45(2): 327-337. doi: 10.11781/sysydz202302327
摘要(525) HTML (209) PDF(58)
摘要:
运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方法(GC×GC-TOFMS)从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顺南1井奥陶系原油中定量检测到81个1~3笼的乙基桥键金刚烷化合物,包括47个乙基桥键单金刚烷化合物,总含量为27 594.0 μg/g;32个乙基桥键双金刚烷化合物,总含量为4 415.1 μg/g;2个乙基桥键三金刚烷系列化合物,总含量为16.8 μg/g;建立了金刚烷—乙基桥键金刚烷的二维色谱保留指数图版。结果显示,金刚烷类和乙基桥键金刚烷类化合物保留时间位置具有如下关系:单金刚烷系列 < 乙基桥键单金刚烷系列 < 双金刚烷系列 < 乙基桥键双金刚烷系列 < 三金刚烷系列 <...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研究
刘超威, 尤新才, 李辉, 李树博, 陈洪, 王泽胜, 陈梦娜, 李宗浩
2023, 45(2): 338-346. doi: 10.11781/sysydz202302338
摘要(670) HTML (264) PDF(103)
摘要: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作为盆地内最大的富烃凹陷,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等研究不足,限制了对该区探明资源量较低问题的理解。基于阜康凹陷东斜坡新钻揭的烃源岩样品实验分析结果,对阜康凹陷芦草沟组源岩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分析研究。阜康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总体属于中—很好质量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主体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生物标志物特征显示,芦草沟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为陆源高等植物和水生菌藻类的混合,可能具有类杜氏藻的绿藻贡献,总体沉积于贫氧—次富氧、淡水—半咸水的间歇性分层水体环境中,泥岩沉积特征明显。阜康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平面上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较大,阜中凹槽和阜北凹槽显示出更大的生...
准噶尔盆地彩南地区天然气干燥系数异常高原因分析
李二庭, 靳蕊含, 刘向军, 李际, 张宇, 胡文瑄, 王海静
2023, 45(2): 347-355. doi: 10.11781/sysydz202302347
摘要(405) HTML (160) PDF(47)
摘要: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彩南地区天然气干燥系数普遍偏高的原因,厘清天然气运移成藏规律,开展了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储层中岩石矿物组成、方解石全岩碳氧同位素分析以及实验室烃类氧化模拟实验。该区侏罗系天然气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普遍大于0.95,δ13C1值基本大于-32‰,C7轻烃中以甲基环己烷占优势,甲基环己烷指数大于50%,指示来源于高—过成熟石炭系烃源岩。从天然气运移判识指标ln(C1/C2)与δ13C1-δ13C2图版来看,从彩47井区—彩31井区—彩003井,ln(C1/C2)值逐渐增大,但δ13C1-δ13C2值并未呈现变小或变大趋势,说明运移或成熟度并不是研究区天然气组分与碳同位素变化的主控...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昝灵, 白鸾羲, 印燕铃, 张琬璐
2023, 45(2): 356-365. doi: 10.11781/sysydz202302356
摘要(920) HTML (368) PDF(199)
摘要: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陆相页岩油具有高产、稳产特征,在剖析页岩油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原油物性和地化特征分析,揭示了阜二段页岩油的成因。溱潼凹陷阜二段泥页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适中,具备形成页岩油的良好物质基础。阜二段页岩油具有低气油比、高异常压力特征,为低含硫轻质—中质油,饱和烃和轻烃含量较高,原油伴生气以甲烷为主。页岩油β-胡萝卜烷、伽马蜡烷含量高,ααα-C29甾烷(20R)含量高于ααα-C27甾烷(20R),形成于咸水的还原环境。热演化程度是控制陆相页岩油品质的关键因素,深凹带阜二段处于生烃高峰,页岩油流动性较好。阜二段Ⅰ、Ⅱ亚段泥页岩普遍含有木栓质体(6...
方法·技术
致密储层中石油充注特征的在线显微成像研究
江文滨, 林缅, 姬莉莉, 曹高辉, 张立宽, 窦文超, 郑思平, 陈卓, 邱鑫
2023, 45(2): 366-377. doi: 10.11781/sysydz202302366
摘要(542) HTML (236) PDF(64)
摘要:
致密储层岩石渗透率低,储集空间受其微纳米级孔隙控制,毛管力作用显著增强。认识油气的微观充注特征是分析运聚成藏的基础。利用自研的岩心流体驱替在线三维显微成像系统,开展致密储层样品油充注过程观测,提出样品整体和孔隙两级的含油特征综合定量分析方法。以相同流程的驱替在线核磁共振测试为对照,揭示不同时刻在线二维直接数字化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的平均差值,可用于评价样品整体含油量变化;基于高精度孔隙网络抽提的孔隙级流体饱和度计算方法,实现了图像可分辨的孔隙与孔喉油充注程度的定量评价。通过多层次数据、不同方法的组合,可满足不同研究对动态特征捕捉、孔隙分辨能力及成像视野等差异化需...
磁场强度及磁场梯度对岩心核磁共振T2谱测量结果的影响
刘洋, 张宫, 覃莹瑶, 张家成, 李森
2023, 45(2): 378-384. doi: 10.11781/sysydz202302378
摘要(647) HTML (397) PDF(66)
摘要:
核磁共振测井仪器一般在共振频率为2 MHz的均匀场或共振频率小于1 MHz的梯度场中测量储层流体的核磁信号,而实验室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的共振频率除了常用的2 MHz外,对于页岩等致密储层常会用到12 MHz或21 MHz的设备进行实验测量。为确定磁场强度和磁场梯度对核磁共振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系统研究了饱和水状态下的砂砾岩、页岩核磁共振岩心实验对磁场强度和磁场梯度的敏感性,分析了不同岩样的T2谱形态、位置、核磁孔隙度、T2几何均值与磁场强度、磁场梯度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均匀场下,砂砾岩样品对磁场强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而页岩样品对磁场强度变化的敏感性相对较弱;外部梯度场的存在会使砂砾岩和页岩的短...
储气库不同类型砂岩储层压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猛, 郑得文, 邱小松, 刘满仓
2023, 45(2): 385-392. doi: 10.11781/sysydz202302385
摘要(431) HTML (165) PDF(48)
摘要:
储气库库容和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为了揭示储气库不同类型砂岩储层在储气库工况下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特征,针对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S储气库5块不同类型砂岩样品,开展应力敏感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储气库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而减小,进而影响储气库的库容与产能,可以用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损害率来表征储气库库容和产能的损害程度。首次提出了表征库容与产能的损害因子,可用于定量评价交变载荷工况下储气库的库容和产能。S储气库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损害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泥质粉砂岩储层孔隙度应力损害率最大,中砂岩储层孔隙度应力损害率最小。该储气库泥质粉砂岩储层渗透率...
综合信息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地质技术之飞秒激光显微剥蚀技术
2023, 45(2): 393-393.
摘要(764) PDF(6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