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第46卷  第6期

目次
目次
2024, 46(6): .
摘要(99) PDF(30)
摘要:
盆地·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旬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致密油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王良军, 岳欣欣, 李连生, 王延鹏
2024, 46(6): 1135-1144.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135
摘要(650) HTML (261) PDF(78) 施引文献 (1)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旬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典型的致密油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明确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有利于致密油的勘探与开发。通过岩石薄片、物性、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压汞等实验,深入研究了致密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成岩演化等储层发育特征,并揭示其主控因素。鄂尔多斯盆地旬宜地区延长组7段储层埋深在500~1 250 m,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填隙物以方解石、白云石和泥质杂基为主;研究区储层砂体厚度大,成分成熟度高,骨架颗粒中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石英和长石等刚性矿物含量高,石英含量在30%~77%之间,平均为44.97%,长石含量在4%~52%之...
致密砂岩孔隙演化及其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储层为例
钟红利, 陈礼华, 张凤奇, 梁咏琪
2024, 46(6): 1145-1156.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145
摘要(414) HTML (141) PDF(75) 施引文献 (2)
摘要:
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变化大。为了探究致密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孔喉大小分布的变化及其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测试手段,定量计算了成岩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孔喉参数的统计模型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主要成藏期孔喉大小分布模型,利用积分方法计算出了主要成藏期的可动流体饱和度。甘泉地区长6—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在早成岩期—中成岩期受到强烈的压实作用,平均压实减孔率为81.85%,胶结作用进一步使孔隙度平均降低11.00%左右,溶蚀作用虽然增加了孔隙空间,但增幅较小,平均为4.38%;主要...
海相优质烃源岩中硅钙质来源:生物骨壁壳及其碎屑
卢龙飞, 陶国亮, 万俊雨, 申宝剑, 潘安阳, 秦建中
2024, 46(6): 1157-1165.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157
摘要(294) HTML (114) PDF(52) 施引文献 (1)
摘要:
应用超显微有机岩石学等技术,从生物分子构成及其稳定性的角度,探讨硅质、钙质骨壁壳等生物碎屑与优质烃源岩的关系。常见的具有生物硅及硅质衍生物的生物主要是放射虫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硅藻、金藻及某些似鱼鳞藻疑源类等浮游藻类的硅质骨壁壳及其碎屑。在优质烃源岩中能保存下来的生物钙主要来源于浮游有孔虫、翼足虫等动物和颗石藻等浮游藻类或疑源类的钙质骨壁壳及其碎屑。这些生物硅质、钙质骨壁壳碎屑颗粒中常常含有不等量的有机质(果胶或硬蛋白,相当于Ⅲ型有机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可生成一定量烃气,并可保存于生物结构的原生孔隙中。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深层—超深层超压成因机制及其与成藏的关系——以HT1气藏为例
田志新, 刘刚, 彭叙凯, 范昌育, 王刚
2024, 46(6): 1166-1176.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166
摘要(421) HTML (154) PDF(81) 施引文献 (1)
摘要: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该地区深层—超深层普遍发育超压,明确超压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对深层—超深层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利用DST实测压力资料分析了南缘深层—超深层压力分布特征,通过综合泥岩压实曲线、VES-VP交会图版、DEN-VP交会图版综合判识了HT1气藏复杂超压成因,并结合声发射实验及应力场模拟等技术方法,分析讨论了HT1气藏超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分析认为:(1)南缘深层—超深层除山前第一排冲断带外,普遍发育压力系数达2.0以上的极强超压。垂向上超压分布在吐谷鲁群厚层泥岩及其之下地层中,平面上强超压主要发育在南缘中段山前第二、三排构造带及西段四...
斜坡—沉积源岩型氦气富集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
丁振刚, 刘成林, 范立勇, 康锐, 陈践发, 王海东, 洪思婕, MUHAMMAD Aslam Khan
2024, 46(6): 1177-1186.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177
摘要(273) HTML (92) PDF(48) 施引文献 (1)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氦气资源丰富,已在伊盟隆起、伊陕斜坡南部等地区发现高含氦、富氦天然气田,这些气田的氦气富集多与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然而,盆地内的构造背景较为复杂,为研究盆地内不同地质背景下氦气的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开展天然气组分分析测试,并结合研究区基础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上古生界的氦气分布特征及其地质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神木气田上古生界氦气含量达0.017%~0.116%,平均氦气含量为0.05%,达到含氦气田标准;氦气含量在平面上呈“西低东高”的整体分布格局,东部部分地区的氦气含量大于0.1%;氦气含量与氮气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表明天然气藏中...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深层页岩储层地应力方向及主控因素
严泽宇, 梁兵, 孙雅雄, 段宏亮, 邱旭明
2024, 46(6): 1187-1197.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187
摘要(221) HTML (104) PDF(55) 施引文献 (2)
摘要: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资源量超7亿吨,但该区构造、应力双复杂的地质条件对页岩油勘探开发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现今地应力方向的认识不清,制约了水平井井组方案的部署和压裂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基于区域震源机制解、特殊测井和水平井压裂微地震监测等资料,结合波速各向异性、古地磁等实验测试分析资料,开展了各类地应力方向解释方法在深层页岩储层中的适用性研究,查明了花庄地区现今地应力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高邮凹陷阜二段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主要分布在40°—55°,平均方位角为45°,即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向。平面上,研究区地应力方向与大区域上应力方向具有较小的应力偏转,主要受构...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深部致密砂岩储层地应力场预测及分区评价——以新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为例
黄滔, 李瑞雪, 邓虎成, 何建华, 李可赛, 刘岩, 相泽厚, 杜奕霏, 叶泰然
2024, 46(6): 1198-1214.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198
摘要(475) HTML (156) PDF(77) 施引文献 (2)
摘要: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致密气藏资源潜力巨大,但地质构造复杂,勘探开发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对现今地应力状态和展布规律的认识尚不清晰,严重制约了工程甜点选取、井眼轨迹优化以及储层压裂改造工作的开展。为明确研究区须二段致密气藏现今地应力的分布特征,从岩心试验、矿场测试和测井解释等多个角度切入,明确单井地应力特征;充分考虑构造变形和断裂对地应力的扰动特征,采用Rhinoceros和FLAC3D软件,对须二段进行了精细的三维应力场建模与预测;基于地应力分布预测结果,选取对压裂和产量影响较大的最小主应力和应力差作为评价指标,对应力场特征进行了分区评价,并对不同应力区井位部署、井轨迹及...
川中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油赋存特征
张晨雨, 刘子驿, 王斌, 单帅强, 陆建林, 王保华, 左宗鑫
2024, 46(6): 1215-1225.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215
摘要(253) HTML (123) PDF(44)
摘要:
我国湖相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开采过程具有一定难度。揭示页岩油不同赋存状态在页岩储层中的赋存情况有助于页岩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二亚段(以下简称大二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温阶热解实验的实施、扫描电镜孔隙发育特征的观察以及洗油前后孔径分布的分析,揭示了页岩油不同状态在各介质孔隙中的赋存方式。川中地区大二亚段页岩中热模拟恢复后的页岩油以游离态为主(0.42~10.88 mg/g),吸附态次之(0.30~1.95 mg/g)。页岩发育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有机质孔(孔径2~600 nm)、黄铁矿粒间孔(孔径10~700 nm)、介壳粒内孔(孔径20~1 000 nm)、石英...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页岩中碳酸盐矿物成因研究
吴霞, 陈睿倩, 白昕
2024, 46(6): 1226-1239.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226
摘要(316) HTML (153) PDF(43)
摘要:
为了揭示陆相页岩中碳酸盐矿物对于页岩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意义,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碳酸盐矿物发育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XRD)、碳氧同位素分析以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等实验方法,对碳酸盐矿物的类型及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碳酸盐矿物生成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并详细说明了碳酸盐矿物发育如何影响页岩油气的富集。研究揭示三肇凹陷青山口组页岩发育三类方解石(生物壳体型碳酸盐、泥晶方解石、亮晶方解石)和两类白云石(泥晶白云石、细晶白云石)。通过稳定碳、氧同位素及主、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表明研究区碳酸盐主要形成于咸化分层、缺氧还原以及中—高生产力的封闭湖泊水体环境中。不同类型的碳...
川中侏罗系大安寨二亚段页岩油富集有利岩性组合
刘子驿, 陈冬霞, 雷文智, 朱传真, 卢龙飞, 朱建辉, 张晨雨
2024, 46(6): 1240-1252.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240
摘要(265) HTML (145) PDF(39) 施引文献 (1)
摘要:
我国湖相页岩层系地层中岩性组合复杂,且不同岩性组合中的页岩油含量差异较大,明确有利的岩性组合将有助于探寻页岩油富集区。以川中侏罗系大安寨二亚段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矿物组分分析和岩心观察指明了页岩层系中主要发育介壳灰岩、夹介壳层页岩、含介壳页岩和纯页岩,各岩性中发育的孔缝类型多样,其中含介壳页岩和纯页岩中顺层微裂缝更加发育。为了进一步揭示页岩层系中发育的孔缝系统,开展了一维核磁实验来确定岩石中亲油孔缝和亲水孔缝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孔缝配置)。其中介壳灰岩和夹介壳层页岩的孔缝配置值>60%,指示油气在其中的运移将受到限制;受顺层微裂缝发育的影响,含介壳页岩和纯页岩的孔缝配置值< 60%,说...
前陆盆地系统中隆后盆地沉积特征——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为例
李想, 丁雅洁, 李俊飞, 徐港, 敬亚东
2024, 46(6): 1253-1264.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253
摘要(278) HTML (145) PDF(33)
摘要:
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主要集中在前渊带,随着隆后盆地油气勘探取得突破,该类盆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准噶尔盆地腹部属于隆后盆地,该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是重要的油气产层,但是目前对于其沉积相的类型存在较大争议。随着勘探的深入推进和各种地质资料的不断丰富,三工河组的沉积相类型及演化逐渐变得清晰。为明确前陆盆地系统中隆后盆地沉积相类型、分布及与前渊带沉积特征的差异性,在扎实的野外地质剖面、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三工河组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准噶尔盆地腹部隆后盆地三工河组沉积相类型包括辫状河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等。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相进一步划分为平原和前缘...
琼东南盆地基底花岗岩风化—构造联合控储机制
王军强, 陈安清, 胡林, 侯明才, 尤丽, 何小胡, 曹海洋, 阙有缘, 熊富浩, 王文博
2024, 46(6): 1265-1274.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265
摘要(300) HTML (136) PDF(32)
摘要:
含油气盆地的潜山基岩油气藏是一个特殊的勘探领域。近年来,在南海琼东南盆地的中生界花岗岩潜山中获得多个油气勘探发现,昭示着该领域良好的勘探前景。盆地中部的松南潜山群资料最为丰富,多口探井钻遇基底花岗岩储层。裂缝作用作为致密结晶基岩成储的先决改造条件,在基岩潜山储层研究中至关重要,但是对该区域花岗岩潜山的裂缝发育特征以及构造应力缺乏研究,严重制约了基岩潜山油气藏的勘探进展。基于松南低凸起5口钻井的岩心和壁心观察、显微薄片鉴定、测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揭示了松南低凸起潜山的多期裂缝的切割关系、开度、形态和走向等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形成两组构造缝的构造应力。研究结果表明,构造缝和沿裂缝的溶蚀孔洞是基岩花岗岩...
油气地球化学
封闭体系下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固体渣样总有机碳含量异常成因及意义
仓辉, 陈治军, 杨东, 陈义国, 韩长春, 李子梁, 陈玲玲
2024, 46(6): 1275-1285.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275
摘要(262) HTML (113) PDF(33)
摘要:
自然演化条件下,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通常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但在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的晚期阶段,固体渣样的TOC呈现“不减反增”的异常现象。基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中生界湖相烃源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等相关测试资料,分析TOC异常变化成因,探讨了其地球化学意义。研究认为,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与原油二次裂解有关。由于热模拟为封闭体系,早期生成的原油因无法排出而滞留在反应釜内,随着热模拟温度的增加,原油开始大规模裂解,原油转化成气态烃的同时产生焦沥青,“不可溶”的焦沥青附着在固体渣样上导致TOC增大。该研究还建立了一种确定不同类型烃源岩所生油裂解气主生气门限的方法,即基于封闭热模拟实验固...
塔里木盆地西南山前坳陷恰探1井二叠系天然气成因和来源
黄礼, 赵颖, 吕惠贤, 谢小敏, 黎立, 肖七林, 王张虎, 陈果, 孟强
2024, 46(6): 1286-1297.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286
摘要(283) HTML (136) PDF(49) 施引文献 (1)
摘要:
近期,塔里木盆地西南山前坳陷恰探1井在西天山冲断带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塔西南山前地区一个全新勘探层系的发现。然而,该区存在多套烃源岩,且具有异常复杂的沉积和构造特征,对于恰探1井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的研究十分薄弱,制约了其下一步天然气的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潜在烃源岩特征等系统开展了恰探1井天然气成因及其来源研究。实测结果表明,恰探1井天然气以甲烷为主(83.53%),气体干燥系数(C1/C1-5)为0.992,具有较高含量的N2(8.36%)、CO2(7.28%)和He(0.110%)。天然气中甲烷、乙烷、丙烷和CO2的碳同位素值分...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其勘探开发前景
吴凯, 高娟琴, 解古巍, 杨伟伟, 罗丽荣, 李善鹏
2024, 46(6): 1298-1311.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298
摘要(644) HTML (146) PDF(51) 施引文献 (2)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盆地内三叠系延长组7段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广泛,分布范围达(4~5)×104 km2。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Ro主要分布在0.9%~1.2%之间,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滞留烃含量大,为大规模页岩油气藏的发育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长73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虽具备良好的含气性,但却缺乏深入的含气特征系统分析。以盆地西缘南段地区为例,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查明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储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长7段页岩含气性特征、页岩气赋存状态,初步计算了长7段页岩气资源量。研...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地区侏罗系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古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的指示意义
孙迪, 谢小敏, 屈洋, 肖七林, 黎立, 陈才, 王张虎
2024, 46(6): 1312-1322.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312
摘要(219) HTML (83) PDF(46) 施引文献 (2)
摘要:
为进一步揭示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记录的古环境,更好地指导下一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综合岩石热解、显微组分、无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明确了塔西南坳陷柯克亚地区下侏罗统康苏组煤系泥岩与中侏罗统杨叶组泥岩、粉砂质泥岩发育特征及有机质富集规律。康苏组与杨叶组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较高,分别为1.7%~63.5%(平均值为24.4%)和0.6%~6.9%(平均值为2.1%),为好至优质烃源岩。两套烃源岩成熟度均较低,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干酪根碳同位素、岩石薄片与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均指示康苏组煤系泥岩和杨叶组下段泥岩有机质母质主要以高等陆源植物为主,而杨叶...
流固耦合
物理—数据双驱动的压裂压力实时预测方法
胡晓东, 刘俊仪, 王天宇, 周福建, 卢旭涛, 易普康, 陈超
2024, 46(6): 1323-1335.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323
摘要(624) HTML (278) PDF(52) 施引文献 (1)
摘要:
井口压力预测存在压力波动剧烈、干扰因素多以及影响机理复杂等问题。现阶段研究中,由于对复杂的地层条件、裂缝特征及流体动力学过程的过度简化,传统物理模型难以捕捉多重非线性变化和突发波动,导致在真实施工环境下的预测精度和实时响应能力受到局限。而人工智能模型尽管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但往往缺乏对压力波动的物理机理的深入理解,对地层和施工参数的敏感性不足,导致在极端或动态变化的条件下稳定性较差、解释性不足。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物理—数据双驱动的压力曲线的预测方法对未来压力趋势进行预测。首先,构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智能模型,融合缝内支撑剂床平衡高度计算结果与井场实时泵注数据作为...
页岩储层渗吸过程微观孔缝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渝西地区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为例
钱计安, 蒋裕强, 罗彤彤, 杨一骁, 付永红, 陈维铭, 孙超亚, 王占磊
2024, 46(6): 1336-1348.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336
摘要(318) HTML (100) PDF(52) 施引文献 (3)
摘要:
水力压裂已成为页岩气开采的重要手段,明确渗吸过程页岩储层孔隙、微裂缝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对指导页岩气井压后增产措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取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足区块主力产层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底部黑色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渗吸水过程的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定点观察实验,明确了渗吸水不同时间页岩储层微观孔缝演变规律。研究表明:①页岩储层渗吸水7 d后,有机质边缘有机孔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而内部孔隙形态、大小基本不变;②粒内溶蚀孔和粒间孔会出现明显的扩溶现象,引起矿物颗粒溶蚀、脱落,增大页岩气泄气面积;③页岩储层渗吸水后不会大量萌生新的微裂缝,仅在原有微裂缝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在吸...
致密砂岩储层压裂效果地质—工程影响因素评价
宿航, 李瑞雪, 邓虎成, 秦源蔚, 伏美燕, 何建华, 曾青高, 宋林珂, 张家维
2024, 46(6): 1349-1361.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349
摘要(326) HTML (96) PDF(43)
摘要:
我国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巨大的油气储量和开发潜力,水平井水力压裂改造技术是致密砂岩储层开发的关键增产措施。川中—川西过渡带J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受其岩石力学性质及地质力学特征差异影响,相近压裂工艺下各井压裂改造效果差距较大。为提高压裂改造的有效性及针对性,研究了表征岩石力学性质的脆性指数及表征地质力学特征的最小水平主应力、水平两向主应力差3个地质因素对压裂效果的影响。以水平两向主应力差为分类条件,将研究区地质条件由好到差分为Ⅰ类和Ⅱ类;分析两类地质条件下各类工程因素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参数优选范围。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计算了上述地质及工程参数对压裂改造效果...
方法·技术
渤海海域新生代孢粉化石智能识别
税蕾蕾, 邱琨祁, 万欢, 龚胜利, 陆文凯, 魏文艳, 王永浩, 庾永钊
2024, 46(6): 1362-1370. doi: 10.11781/sysydz2024061362
摘要(221) HTML (64) PDF(32)
摘要:
通过鉴定古生物化石类别信息和分布情况,可以为地质年代、古沉积环境及油气勘探工作提供重要信息。但传统古生物化石鉴定工作耗时耗力,人工依赖性高,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勘探评价的需要。鉴于孢粉化石图像数量有限、属种分类多、具有科、属、种的特定分类逻辑等特点,围绕孢粉化石图像处理、化石图像筛选、化石目标检测、化石分类识别等方面,通过利用目标检测深度学习、标签松弛等技术,改进了有效化石筛选和孢粉化石分类识别的智能化水平。以渤海海域浅层新生代孢粉化石鉴定为例,采用YOLOv5和DenseNet等神经网络开发了一套孢粉化石智能识别方法,其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4%,基本满足了孢粉化石鉴定实际生产准确性要求,可以辅助人...
综合信息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地质技术之数字岩心分析技术
2024, 46(6): 封二-封二.
摘要(126) PDF(24)
摘要:
2024年总目次
2024, 46(6): Ⅰ-Ⅹ.
摘要(61) PDF(1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