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44卷  第3期

目次
目次
2022, 44(3).
摘要(159) PDF(36)
摘要:
综合信息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地质技术之天然气中H2S含量与硫同位素在线联测技术
2022, 44(3).
摘要(256) PDF(29)
摘要:
盆地·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原型盆地演化与构造沉积格局变迁
何发岐, 王付斌, 郭利果, 安川
2022, 44(3): 373-384. doi: 10.11781/sysydz202203373
摘要(1006) HTML (183) PDF(165)
摘要:
鄂尔多斯古生代盆地是在前寒武系裂陷体系上发育起来的克拉通盆地,经历了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拗陷和晚古生代克拉通内拗陷两个阶段。其中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拗陷阶段可细分为早—中寒武世张夏期、晚寒武世三山子期—早奥陶世亮甲山期、中奥陶世马家沟期、晚奥陶世平凉期—背锅山期等4个阶段;晚古生代克拉通内拗陷可细分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晚二叠世等2个阶段。古生代盆地从早寒武世—中奥陶世被动大陆边缘伸展转变为晚奥陶世—二叠纪主动大陆边缘,构造变革受周缘大地构造体制转变控制,内部构造沉积格局具有从寒武纪早期西南“L”型伸展裂陷、中—晚寒武世“坳—坡—隆—坪”、奥陶纪“坳—坡—隆—坳”、石炭—二叠纪“一隆两坳”逐步演化的特征。古生代原型盆地演化和构造—沉积格局变迁过程中,派生了多套烃源岩和储层,其中盆地西—南缘持续沉降区域发育寒武系苏峪口组—辛集组、徐庄组、奥陶系平凉组、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盆地内部沉降区发育奥陶系徐庄组、马家沟组、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下古生界中央古隆起两侧古斜坡区发育张夏组高能鲕粒滩、克里摩里组生物礁滩—颗粒滩、马家沟组颗粒滩等有效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演化过程
张军涛, 金晓辉, 孙冬胜, 杨佳奇, 丁茜
2022, 44(3): 385-393. doi: 10.11781/sysydz202203385
摘要(588) HTML (198) PDF(58)
摘要:
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气储层,蕴含大量油气资源。近期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发现有工业气流,证实这类储层在鄂尔多斯盆地也具有十分广泛的勘探前景。在盆地南缘同样发现类似储层,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手段,研究了该区奥陶系平凉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盆地南缘发育有较盆地内更大规模的微生物丘滩复合体,厚度可达100 m以上;微生物岩类型主要为凝块石灰岩,以溶蚀孔为主。平凉组微生物岩储层经历了准同生期和表生期两期岩溶作用,埋藏期存在油气充注。准同生期经历了短暂暴露,形成大量不规则状溶孔,放射纤维状方解石孔隙充填在早期孔隙之中,具有与基质方解石相似的碳氧同位素和Sr、Mg等微量元素含量,说明其来源于同期海水。表生期,早期溶孔发生扩大,形成了大量的裂缝和溶洞,同时伴有粗晶方解石和泥质的充填,部分粗晶方解石显示出大气降水的特征。埋藏期存在油气充注,现今溶孔和裂缝中存在有沥青残余,埋藏期充填方解石中也能见到大量液态烃包裹体。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优质储集空间,存在油气充注过程,是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走滑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托甫39断裂带为例
汪洋, 张哨楠, 刘永立
2022, 44(3): 394-401. doi: 10.11781/sysydz202203394
摘要(606) HTML (168) PDF(88)
摘要: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走滑断裂发育,控制了该区的油气成藏和分布。以塔河油田托甫39走滑断裂带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活动历史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对断裂带油气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分析,研究了油气充注史与断裂活动之间的关系。托甫39走滑断裂带油气富集程度高,存在多期活动的特征,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托甫39走滑断裂带碳酸盐岩储层中存在4期油充注,分别捕获了金黄色、黄色、黄绿色和蓝色荧光颜色的油包裹体;采用油包裹体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储层埋藏史和热史的方法,确定4期油充注时间分别发生在距今约440,324,220,110 Ma。4期油充注时间分别与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相对应,与断裂活动时间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说明走滑断裂带活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成藏时间,从而影响了整个成藏过程。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地温场对奥陶系超深层油气的影响——以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为例
吴鲜, 李丹, 朱秀香, 王建峰
2022, 44(3): 402-412. doi: 10.11781/sysydz202203402
摘要(582) HTML (205) PDF(74)
摘要: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走滑断裂带奥陶系超深层油气资源类型、油气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油气分布规律主控因素不清制约了资源类型与勘探序列评价。为研究温度场对深层油气的影响,开展了顺北5号断裂带现今实测温度资料统计分析、关键成藏期热史恢复、烃源岩热演化与奥陶系油气性质和油气成熟度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顺北地区现今地温场纵向上呈现由浅层向深层地温梯度逐渐降低的特征,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的现今地温和关键成藏期古地温均呈现由北往南逐渐升高的特征。在超深层低地温梯度背景下,顺北奥陶系超深层油藏温度未达到原油大量裂解温度窗,为液态石油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关键成藏期——海西晚期,本地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由北往南热演化程度逐渐增加,在高压抑制生烃演化作用下,顺北5号断裂带北段和中段以生油阶段为主,南段开始以生凝析油气阶段为主,演化产物与现今奥陶系超深层油气藏类型、原油密度、天然气干燥系数、生产气油比、油气热演化程度平面分布特征具有较好一致性,指示地温场控制下的烃源岩热演化差异是资源类型和油气性质差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混积岩成因及其孔隙发育特征
王剑, 袁波, 刘金, 李勇, 李二庭, 马聪, 张宝真
2022, 44(3): 413-424. doi: 10.11781/sysydz202203413
摘要(614) HTML (218) PDF(67)
摘要:
以岩性特征差异对混积岩储层孔隙成因的影响作用为主线,从岩石组构与颗粒堆积学的关系角度分析孔隙的成因和特征。研究认为:(1)基于水动力条件、矿物组合和岩石结构特征,并以碎屑颗粒、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三端元作为划分依据,芦草沟组“甜点”岩性主要有凝灰质砂屑云岩、凝灰质长石岩屑粉细砂岩、凝灰质云屑砂岩及凝灰质云质粉砂岩。混积岩主要为母源混合成因,并且垂向上各类型混积岩层可互层叠置而形成相缘混合。(2)基于颗粒的球形堆积模型,当碎屑颗粒含量低于52.4%时,孔隙度随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碎屑颗粒含量达到52.4%时,如果碎屑颗粒含量继续增加,粒间孔隙将大量出现,孔隙度将快速增大,逐渐演变为常规的砂岩储层。(3)根据碎屑颗粒、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三种端元组分与孔隙类型的关系,芦草沟组混积岩的孔隙类型可以划分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凝灰质砂屑云岩、凝灰质长石岩屑粉细砂岩的孔隙类型以颗粒支撑的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而凝灰质云屑砂岩及凝灰质云质粉砂岩以晶间孔较发育为特征。混积岩优质储层的发育主要受碎屑颗粒组分含量控制,易溶碎屑组分含量及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改善作用。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碳酸盐岩潜山地质特征与勘探实践
杨晓利, 王政军, 高文中, 赵忠新, 马乾, 王琦, 张红臣
2022, 44(3): 425-432. doi: 10.11781/sysydz202203425
摘要(365) HTML (96) PDF(52)
摘要: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碳酸盐岩潜山广泛分布,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具有洼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在多个构造带多个层系均获得勘探发现。近年来随着勘探的深入,在斜坡带和下倾部位部署的多口探井落空,深层潜山勘探陷入停滞。为进一步明确潜山勘探潜力与勘探方向,在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基础上,从供烃窗口与供烃方式、优质储层类型、圈闭类型三大成藏要素入手,开展成藏条件再评价与成藏主控因素再认识。南堡凹陷深层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储层物性好,优质烃源岩发育,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受供烃方式和供烃窗口、圈闭类型和储层等多重因素控制,油气藏类型多样。供烃窗口控制油气成藏,圈闭类型决定油气藏类型,受多期岩溶作用产生的断裂裂缝—表生岩溶和裂缝—埋藏岩溶形成优势储层控制富集高产。通过成藏条件的综合评价,明确了南堡1、2号构造带斜坡区和洼槽区残丘潜山、南堡2号和南堡3号构造带寒武系内幕潜山是下步重要勘探方向。通过地质研究与勘探技术的集成应用,分类评价了一批有利勘探目标,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获得了整体突破,取得了较好勘探成效。
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组滩相白云岩规模储层发育特征及勘探意义
石书缘, 胡素云, 汪泽成, 文龙, 徐祖新, 刘伟, 谢武仁, 姜华, 卞从胜, 刘静江, 陆彬, 苏旺, 冯庆付, 周刚, 郝涛
2022, 44(3): 433-447. doi: 10.11781/sysydz202203433
摘要(511) HTML (239) PDF(66)
摘要:
寒武系洗象池组是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重要接替层系,规模储层控制了低勘探程度区的勘探发现。采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通过对该区洗象池组滩相白云岩原岩结构恢复,开展了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发育模式等研究。①滩相白云岩储层岩石类型包括砂屑白云岩、含砾屑砂屑白云岩、砂砾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以及晶粒白云岩等,主要发育在滩—滩多期叠置、坪—滩—坪、潟湖—滩—潟湖和坪—滩—潟湖等多种沉积微相组合序列。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溶蚀)孔、粒间(溶蚀)孔和溶洞为主,少量(溶蚀)裂缝发育。储层段孔隙度在3%~6%之间,最高可达10%以上。②在同沉积古隆起影响下,洗象池组滩相白云岩受同生—准同生期高频次暴露形成了大量溶蚀孔洞,后期叠加了加里东期多幕次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规模发育的滩相白云岩储层。其中,洗象池组沉积末期的郁南运动影响范围大,全盆地广泛发生暴露,对洗象池组中—上部储层有进一步改造作用;都匀运动和广西运动可能对川中古隆起及周缘储层有改造作用。③全盆地洗象池组以Ⅱ类储层和Ⅲ类储层为主,其中,古隆起周缘斜坡带(合川—营山)规模储层分布面积过万平方千米,有望成为目前最有利勘探区带。
川西新场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裂缝分布特征及预测
朱兰, 李素华, 余洋, 李蓉, 石国山, 许国明
2022, 44(3): 448-455. doi: 10.11781/sysydz202203448
摘要(449) HTML (156) PDF(45)
摘要:
川西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近期,川西新场地区首次在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试气获工业气流,溶蚀孔洞和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如何准确预测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成为推动该地区勘探进程的关键。利用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资料明确裂缝发育的地质特征,并采用相干、倾角、方位角和曲率属性等地震裂缝预测方法识别裂缝发育带的平面展布特征。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裂缝以中低角度为主,走向为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和近东西向;研究区中东部构造裂缝相对发育,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西南部发育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网状”层间裂缝,其中北东向裂缝规模较大。综合多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确定了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预测结果与新钻井吻合较好,为下一步评价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鄂西黄陵背斜南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一段古沉积环境演化特征——以秭地1井为例
许露露, 温雅茹, 周向辉, 居字龙, 陈威, 杨洁, 任志军, 文剑航
2022, 44(3): 456-465. doi: 10.11781/sysydz202203456
摘要(573) HTML (168) PDF(60)
摘要: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鄂西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之一,针对牛蹄塘组一段(Ꞓ1n1,简称牛一段)古沉积环境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对宜昌黄陵背斜南缘秭地1井牛一段的古气候、古氧化还原条件及古生产力等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建立了沉积环境演化模式图。与贫有机质层段相比,富有机质层段TOC含量高,SiO2含量更高,而CaO含量更低。U、V、Ni、Zn、Cu更为富集。化学蚀变指数(CIA)显示牛蹄塘组一段总体处于中等风化强度,富有机质层段气候温暖湿润,且地层往上气候变得炎热潮湿。由底到顶,牛一段主要经历了富有机质层段下部厌氧到富有机质层段上部缺氧再到贫有机质层段含氧3个阶段。总体上,研究区处于弱滞留—中等滞留盆地,富有机质层段由于Mo含量更高而滞留程度更高。富有机质层段具有更高的古生产力,且存在古生产力快速下降的2个时期,这与海平面下降导致水体由厌氧转化为氧化有直接关系。根据古气候、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生产力特征可将研究区牛一段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
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古新世火山机构对有利储层的控制作用
王绪诚, 陈维涛, 何叶, 刘汉卿, 王文勇
2022, 44(3): 466-475. doi: 10.11781/sysydz202203466
摘要(458) HTML (217) PDF(49)
摘要:
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发育古新世厚层火山岩,与上覆始新统文昌组湖相沉积岩连续充填于惠州凹陷内,构成裂陷盆地早、中期主体岩层,没有明显沉积间断导致火山岩表生暴露、风化淋滤作用不强,因此,火山岩有利储层分布主要受火山机构的影响。基于岩矿、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开展惠西南地区火山机构及岩相特征研究,分析火山机构对有利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喷发方式控制火山机构类型、火山机构控制优相展布、优相控制有利储层分布”的递进特征:(1)受火山喷发时期与方式控制,研究区发育层状火山机构与穹隆状火山机构,火山口外形表现为内凹与穹隆两种类型;(2)火山岩优势岩相展布于火山机构内幕中心部位,火山口、近火山口的火山通道相、爆发相、喷溢相是有利岩相组合;(3)有利储层分布受岩相组合及裂陷期断层活动影响,储集空间分为原生孔缝、次生孔缝两类,岩相控制原生孔缝富集程度,后期断裂活动起到激活、改造、连通作用,形成规模孔—缝型火山岩油气储集层;(4)穹隆状火山机构最顶部侵出相由于岩浆挥发分含量低,导致原生孔缝不发育,岩石致密且难以改造,含油气性较差。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纪挠曲缓坡带三角洲沉积过程响应水槽模拟
吴宇翔, 柳保军, 张春生, 丁琳, 谢世文, 李小平, 龙更生
2022, 44(3): 476-486. doi: 10.11781/sysydz202203476
摘要(412) HTML (172) PDF(44)
摘要: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已发现数亿吨油气地质储量,而裂陷期古近系规模有效储层的分布是深水区勘探取得持续发现的关键。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挠曲缓坡带裂陷期从文昌组到恩平组的地震资料上可观察到持续发育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在无井或少井的情况下,为进一步认识该区构造沉降过程中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单元组成、演化规律,开展了白云凹陷挠曲缓坡带三角洲沉积过程响应水槽模拟实验。实验设计了3期构造沉降,分别对应古近纪区域构造—沉积演化的3个时期,即均衡裂陷期、拆离裂陷期和断拗裂陷期,采用洪水、平水、枯水相间隔的方式模拟牵引流的水动力机制。实验表明,在3期构造沉降过程中,挠曲缓坡带均发育天然堤、泛滥平原、分流河道、废弃河道、支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三角洲沉积环境微相单元;辫状河三角洲以侧向进积作用为主,垂向加积作用为辅,沉积中心逐渐向洼陷中心迁移;裂陷期挠曲缓坡带三角洲形态及砂体分布主要受构造地貌、入湖河流流量、湖平面升降以及水体深度等因素控制。
油气地球化学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原油成因及勘探前景
赵永强, 许锦, 倪春华, 张毅, 马中良, 王付斌, 贾会冲, 张威, 齐荣, 安川
2022, 44(3): 487-496. doi: 10.11781/sysydz202203487
摘要(657) HTML (154) PDF(92)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有一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目前已发现了东胜大气田。该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产出少量中质原油,但原油的成因及其勘探前景尚不明确。基于对该区原油的物性、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及碳同位素等地化特征的研究,试图揭示原油的成因和勘探前景。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原油具有低硫、高蜡、中等成熟度特征,其甾烷分布显示以陆生植物为主,少量水生生物;Pr/Ph值为2.16~2.26,重排甾烷和重排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低,原油碳同位素值为-27.7‰~-26.8‰,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前重后轻,这些特征均指示该原油是由沉积环境为弱氧化的陆相煤系地层中的暗色泥岩生成。二叠系山西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生烃热模拟实验及岩石热解等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山西组暗色泥岩具有一定生油潜力。结合原油产出井的位置和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山西组暗色泥岩可能是潜在的烃源岩。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暗示着该区的原油勘探值得重视,泊尔江海子断裂两侧邻区是原油聚集的潜在有利区。
页岩岩心样品烃类散失特征与地质意义
钱门辉, 黎茂稳, 蒋启贵, 李志明, 陶国亮, 鲍云杰
2022, 44(3): 497-504. doi: 10.11781/sysydz202203497
摘要(587) HTML (190) PDF(93)
摘要:
游离烃含量是页岩油资源评价中最关键参数之一,但由于烃类散失的影响,实验测得的游离烃含量往往与真实含量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含油性评价结果“失真”。为研究含油泥页岩烃类散失过程,获取烃类散失量及校正系数,本文利用成熟度相近、不同岩相的新鲜含油岩心样品,对不同放置时间后样品的烃类残留量及残留组分开展实验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页岩样品烃类散失分早期快速散失和后期缓慢散失2个过程,挥发组分主要为C13—C15以前的低碳数烃类,中质—重质组分受影响较小;储集物性条件及原始含油量共同控制了烃类散失量及散失过程。原始含油量越高、储集物性越好的泥页岩样品烃类散失量越大,因此,在评价储集物性好的高含油的页岩油“甜点”段时,更需要注意原始烃含量的恢复。
四川盆地震旦—寒武系高演化烃源岩无机地球化学特征与评价
施春华, 山述娇, 郝靖, 罗冰, 曹剑
2022, 44(3): 505-514. doi: 10.11781/sysydz202203505
摘要(487) HTML (141) PDF(68)
摘要:
高演化烃源岩评价因有机质的损耗而使得传统有机地球化学参数逐渐失效,而烃源岩中的无机元素不易受成熟度的影响。为探索无机地球化学方法在高演化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震旦—寒武系为例,基于无机(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法,从烃源岩发育的三大控制因素(古生产力、沉积环境和沉积速率)分析入手,开展了烃源岩无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Ba和Ni元素丰度确定烃源岩古生产力,MoEF、UEF、Ce异常特征确定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条件,TiO2/Al2O3比值确定沉积速率,揭示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与古生产力,而受沉积速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川中与威远—资阳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古生产力高、沉积环境最为还原,烃源岩质量最好,属于高生产力和好保存模式。无机地球化学方法是高演化烃源岩评价的一种有效途径。
生物降解稠油极性化合物负离子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
李二庭, 史权, 马聪, 雷海艳, 吴建勋, 迪丽达尔·肉孜, 高秀伟, 王明
2022, 44(3): 515-521. doi: 10.11781/sysydz202203515
摘要(442) HTML (150) PDF(26)
摘要:
为研究生物降解对原油中极性化合物组成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地区生物降解稠油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结果显示,生物降解稠油中含杂原子化合物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N1、N1O1、N1O2、O1、O1S1、O2、O2S1、O3、O3S1和O4;不同生物降解程度稠油中极性化合物组成具有明显差异,随着生物降解作用加剧,稠油中O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明显升高,N1、O1S1、O2S1、O3、O3S1和O4类化合物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极性化合物中相对丰度较高的N1和O2类化合物的分析发现,随着生物降解程度增大,N1和O2类极性化合物缩合度整体增高,指示高缩合度的极性化合物抗生物降解能力更强,更易富集,长烷基支链取代化合物更易被生物降解。在严重生物降解稠油中,O2类极性化合物相对丰度最高,其中酸性组分以一环至四环环烷酸(分子缩合度DBE为2~5)为主。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技术具有超高质量分辨分析能力,可以从分子层次研究原油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为石油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富有机质页岩和石油中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分布与意义
王广利, 常睿, 李婧仪, 朱雷
2022, 44(3): 522-529. doi: 10.11781/sysydz202203522
摘要(351) HTML (115) PDF(27)
摘要:
马来酰亚胺或1H-吡咯-2, 5-二酮来源于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的降解,是沉积有机质和石油中一类新型生物标志化合物。通过对国内外几个含油气盆地富有机质页岩的可溶有机质(EOM)和原油进行精细分离,在目标馏分F2中发现了丰富的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尤其是主要由光合绿硫细菌生成的2-甲基-3-异丁基(Me, i-Bu)和2-甲基-3-正丙基(Me, n-Pr)马来酰亚胺。研究表明,2-甲基-3-异丁基和2-甲基-3-正丙基马来酰亚胺在海相和咸化湖盆中十分发育,表明透光滞水带(PZE)发生在松辽盆地嫩江组微咸水环境、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咸水—半咸水环境和奥连特盆地Napo组海相环境,指示强还原的保存条件。北部湾盆地2-甲基-3-异丁基和2-甲基-3-正丙基马来酰亚胺的出现反映流沙港组二段油页岩形成过程中存在PZE,同样反映还原环境以及微咸水水体。可见,PZE是有机质富集和优质烃源层发育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Me, i-Bu)/(Me, Et)(甲基, 乙基)和(Me, n-Pr)/(Me, Et)参数可以区分海相、半咸水—咸水湖相和微咸水湖相环境。
方法·技术
石油储量升级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胡燕
2022, 44(3): 530-534. doi: 10.11781/sysydz202203530
摘要(305) HTML (78) PDF(27)
摘要:
预测储量和控制储量是否可升级与油藏地质认识、技术配套、经济效益高度相关,尤其在低油价下区块经济性成为制约升级的关键因素。为了从大量区块中快速筛选出经济有效的区块,结合区块储量特点,研究了计算单井经济界限的方法,构建了单井经济界限现金流模型和计算流程。该方法普遍适用于保有储量和新增储量的经济性判断,也可应用于不同勘探开发阶段项目评价中,可为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以中国石化某地区特低渗透油藏为例,评价了油价为40, 50, 60, 70, 80美元/桶下,与效益相关的潜力储量分别为0.5,0.8,1.2,1.6,1.7亿吨。
“存滞系数”法在页岩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川东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
宋振响, 王保华, 魏祥峰, 马中良
2022, 44(3): 535-544. doi: 10.11781/sysydz202203535
摘要(426) HTML (171) PDF(44)
摘要:
资源评价除提供结果数据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有利区优选和勘探部署提供依据。针对传统页岩气资评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和最新盆地模拟技术,提出了采用“存滞系数”法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的流程,并指出泥页岩生—排—滞留烃演化模式和页岩气“存滞系数”是两项最关键的参数。以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程度最高的川东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为例,详细阐述了新方法的应用过程,结果显示“存滞系数”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存滞系数”法既考虑到页岩气的动态演化过程,又考虑到晚期保存条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并能刻画页岩气资源的空间展布特征,在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成熟探区勘探目标群油气期望价值评估方法
李军, 闫相宾
2022, 44(3): 545-551. doi: 10.11781/sysydz202203545
摘要(416) HTML (180) PDF(34)
摘要:
我国的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合理评价区块期望价值对于油公司的区块进退决策至关重要。对于含有多个勘探目标的成熟探区,简单地将各目标价值相加通常会高估区块期望价值,应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各勘探目标的地质情况,包括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地质成功率、资源规模和地质相关性等;二是油公司的勘探策略,包括干井承受能力、承诺钻井数量、对各目标的钻探次序等。为此,从油公司区块进退决策实际出发,提出一套基于概率论的勘探目标群期望价值估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讨论了上述因素对区块期望价值的影响。
地质体中天然氢气成因识别方法初探
孟庆强
2022, 44(3): 552-558. doi: 10.11781/sysydz202203552
摘要(1704) HTML (504) PDF(198)
摘要: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我国加快氢能经济建设,对氢气的生产与储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氢气的主要获取方式为人工制取氢气。了解自然界中是否存在高含量氢气,其成因如何,是能否发现并利用天然氢气的前提所在,但能否持续获得天然氢气,目前研究较弱。对氢气成因的判别,特别是深源成因与浅源成因主要依靠伴生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判断,而部分天然气难以测定稀有气体,给氢气成因识别带来了困难。基于不同构造部位氢气及伴生气的含量、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测试结果,分析美国堪萨斯(Kansas)盆地高含量氢气的持续时间和含量变化特征。并提出了基于甲烷—氢气含量关系与氢气氢同位素组成的氢气成因判别方法,降低了氢气成因识别的难度。认为地下条件下存在氢气补充机制,可以持续获得高含量天然氢气,板块碰撞带周边是高含量氢气的有利分布区。可以以氢气的氢同位素组成-700‰(VSMOW)和ln (CH4/H2)值划分氢气来源:壳源氢气的δD值一般大于-700‰,而ln (CH4/H2)值小于-8;幔源氢气的δD值一般小于-700‰,而ln (CH4/H2)值大于-4;富CO2流体在地表被氧化后剩余的氢气,其δD值大于-700‰,而ln (CH4/H2)值大于-8;深源富氢流体在地表被氧化后,剩余氢气的δD值小于-700‰,而ln (CH4/H2)值小于-4。该方法可以在不测定稀有气体组分及同位素组成的条件下,对氢气成因进行快速分类。